二憨

文刀

<p class="ql-block">原创.首发</p><p class="ql-block">(小说)</p><p class="ql-block"> 二 憨</p><p class="ql-block"> 文 刀</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末。</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里,居住着一些世代以耕为业的人们。村子里,有位被人们称作“二憨”的中年人,因他憨厚老实,姊妹中又排行老二,故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二憨是村里的光棍汉,四十多岁年纪,从小父母双亡,弟兄全无,是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穷苦孩子。二憨又是个残疾人,幼时因患小儿麻痹落下右侧上下肢残疾,田地里的农活干不了,只能干点轻活或打个杂务。</p><p class="ql-block"> 二憨生来淳朴老实,虽是光棍一条,但多年来从不扰害街坊邻居,村民们看他可怜,每逢年前节后,很多人都热心送些衣食之类的东西接济他。几年前,村委会还为他申办了农村“五保”户。当时村民们都劝他到乡里的幸福院去生活居住,但二憨舍不得离开村里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离不开众位父老乡亲。从道义上讲,二憨总感觉这辈子亏欠乡亲们的太多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历来就有老人仙世后大操大办的习俗,一些户居大、儿孙多、人脉广、家业旺的人家更是如此。此时,儿女们都会倾其所有,声势浩大地祭祀操度逝者的亡灵,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喜”丧。</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的一个冬日,村里有位90多岁的老人离世了。三天后鼓乐喧天,笙箫不断,墙角的花圈纸折挽联无数,身披孝服前来吊唁的亲友们络绎不绝,祭奠仪式整整持续了一周以上。</p><p class="ql-block"> 在出殡的那天早晨,夹在人群中看热闹的二憨出手相帮着拆卸亡者灵棚,并打扫清除庭院里的卫生。事毕,事主将供桌前几天来的所有供品都尽数送给了他,另外还给了50元钱。偌大的场面,谁家也不差次这点食物与几个小钱。作为底层人,二憨并不嫌弃这些久放与落满灰尘的菜食。</p><p class="ql-block"> 初次尝到甜头的二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认为这又是酒又是菜的,还能挣钱,自己何乐而不为。从那时起,闲来无事的二憨四处打听,以致后来几乎包揽了近邻三里五村类似的业务。大凡有逝去的老人,二憨无需邀请,总是主动上门帮忙,让干啥就干啥,从无怨言,有时还吃住在事主家里。</p><p class="ql-block"> 丧事结束后,他每次都提着一大堆食物,兜里揣着百八十元钱满载而归。慢慢地,二憨成了十里八村这方面尽人皆知的“专业”户。</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的二憨在业务方面也有了新的拓展。每年的三大“鬼”节(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是二憨尤为忙碌的日子,只见他骑着辆新买的电动车沿着山峦坟包四处奔跑,去捡“祭鬼”供品。只是行动慢了,就被老鹰、野狗、山兎们先他抢了去。</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二憨发现在周围村里根本捡不到量多质优的供品,于是便将捡拾目标重点放到县城周围的山川坟茔上。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祭祀先人的供物也有了翻新与提升,有时他在坟头会捡到整瓶的白酒、整包的香烟,以及熏鸡、猪肘、肉菜、瓜果之类的供食。</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年,邻村有位叫作“三翠”的中年丧偶寡妇,看中了二憨的为人。三翠认为二憨身残志不衰,自己嫁给他后半生必定有了生活保障。于是,在三翠托村里几位热心人的撮合下,二憨和三翠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双方都较满意,最终确定了过门婚庆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就在二憨与三翠新婚庆典这一天的早晨,二憨邀请全村人都来参加他的婚礼仪式。小学校里人头躜动,助忙跑腿的人一大片,村主任亲自挂帅主婚,二憨掏腰包为大家杀羊、宰猪、蒸糕、捏馍;还有手把肉、当地酒、农家饭、绿色菜。大红对联贴满了门楣,震耳的鞭炮响彻云霄,虽然随礼的人越来越多,但二憨一概拒收,他认为这是自己唯一的一次对众乡亲们的感恩与报答。人们欢笑着,嘻戏着,都为二憨孤苦贫困的前半生终于有了个完美的结局而感到欢欣。</p><p class="ql-block"> 婚后的二憨脸上挂满了笑容,那微笑从内心溢到了脸上,又从脸上回归到了心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