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不要脸

作家笔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笔者闲暇时间经常与一些朋友喝茶聊天,发现有些人挺能吹“牛”,吹出的内容“五花八门”,吹技“功夫”都不亚于当年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水平,还真是“吹牛”高手。但是,凡自吹者心都不跳、脸也不红,自己也根本不要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笔者与一位同学当高中毕业班老师的人喝茶聊天,见到他自吹“牛皮”时心情特别高昂,自己说前天是县领导请他吃饭,又说昨天是那个局领导请他吃饭,然后今天却说是谁提前预约了好多天,他才答应人家去吃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都把自己抬举得比县市领导的地位还要高大,有点严重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像这样的人还挺多,而且在各种场合中都不难发现自吹“牛皮”的人还真不少,形式多种多样,形态层出不穷,内容五花八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笔者在这里给总结了几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一,吹牛者所吹出的“牛皮”大都是以小说大、夸大其辞、颠倒是非、掩盖事实、无中生有;或者所吹出的一块“牛皮糖”和“牛皮纸”都不带着羞辱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二,吹牛者在平时中练出一口伶牙俐齿的“吹功”本领,把“牛皮”吹得“叮铛”响亮,有时“吹”出的声音比鼓还响,吹技“功夫”都超越当年相声大师马季先生的水平。不但如此,有的吹牛者在“光天化日”下自吹时,自己的心都不跳,脸也不红,都习惯用“花言巧语”去蒙人,自吹起来就“没心没肺”,连自己的唾沫都成了乱坠的天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三,有的吹牛者利用哗众取宠的机会,从中挑拨离间,故意破坏朋友或同事之间的关系,惟恐天下不乱,自己图个痛快;有的女人,自己虽不会吹牛,但嘴巴是祸害,害人又害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四,有的当官者也会吹“牛皮”,他们在台上的“嘴巴”都带不着边际,吹出的“牛皮”特别“高声”,内容也特别“高大”:没有贡献吹出“卓越贡献”,没有成绩吹成“丰功伟绩”,其实他们都在工作中自己说了一套又另做一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五,有一些吹牛者,他们不是在“光天化日”下自吹,而是打着黑“灯笼”瞎吹自己,还专门在背后搞阴谋诡计, 到处“胡吹”坑害人。像这种人平时都到处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编造假象,故意攻击对自己有意见的朋友或领导,可算是“叵心怀测”的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相声大师马季先生说得好:凡是吹牛之人都不要脸了!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吹牛者一定要收敛嘴巴,不要乐极生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5.4.16(原作品修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笔名笔耕,《金榜头条》文学顾问兼认证编辑,《灯下心灵文学创作》社长,《中国金榜作家》主编,《金榜头条》和《当代华语文学》签约作家诗人,兴趣墨竹国画与写作,常在静夜里祈求心灵之灯,用拙笔记录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用经历诠释人生,有许多文章发表于报刊和文学平台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