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褶皱里重逢山魂

陈剑

作者:陈剑(耳东教授)<br>美篇号:253932472 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春末,笔者背着帆布包踩着露水走进金华市仙居县白塔镇神仙居。那时的山路还是野径,挑夫的扁担吱呀作响,野杜鹃开得漫山遍野,连山风都带着原始的苍凉。而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个暮春时节,当晨雾还未散尽,笔者再次踏上前往神仙居。故地重游,感慨万端,给笔者眼前一亮的是,检票口的智能机器人正在为游客指路,玻璃栈道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这座笔者曾以为永远沉睡的仙山,在岁月褶皱里苏醒,成了会呼吸的现代桃源。神仙居,它已跻身5A级景区之列,却仍保持着仙风道骨般的清冽气质。山未变,而笔者带着大半生阅历归来,竟在石缝间读出了新的故事。 一、故地与新颜:时光在此折叠<br> 记忆中的神仙居是未被驯服的精灵。在缝隙里的苔藓,如织就青色的地毯,笔者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登山,每一步都要抓着岩壁上的藤蔓借力,山涧里随时有不知名的野鸟掠过。印象最深的是在将军岩下避雨,岩缝间渗出的泉水带着寒意,而远处观音峰始终笼罩在云雾中,像一位不肯揭开面纱的仙子。那时的山没有围栏,没有标识牌,只有风声、水声和心跳声在山谷回荡,仿佛天地初开时的模样。如今,检票口电子屏流光溢彩,智能导览图将奇峰怪石化作可触摸的星点,但入口处那株千年银杏依然枝繁叶茂,绿色的叶片在风中簌簌作响,仿佛用年轮记录着山间的光阴流转。穿过西崦慈帆的牌坊,晨风裹挟着松涛扑面而来,恍惚间似有仙鹤振翅掠过天际——定睛一看,原是几位滑翔伞爱好者正从悬崖跃下,彩色的伞翼在云端划出优美的弧线。<br>  最惊喜的是飞拉达攀岩道蜿蜒在绝壁之上,当年令笔者腿软的悬崖,如今成了年轻人征服自然的游乐场。有人踩着钢丝凌空漫步,笑声随着山风飘荡;有人沿岩壁锁链攀爬,汗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而笔者驻足凝望,竟从他们的背影里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无畏,那些曾因恐高而颤抖的双腿,此刻仿佛被山风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奇峰对话:山水皆有灵性 <br> 沿着新修的悬空栈道拾级而上,将军岩的眉骨愈发凌厉,眉峰处新生的青苔像是为战将添了抹苍翠的戎装。睡美人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睫毛般的植被在晨光中微微颤动,恍若仙子即将苏醒。最难忘那尊观音峰——晨雾中她手持玉净瓶,衣袂被风掀起千层褶皱,衣褶的纹路竟与山脊的脉络浑然一体。听导游介绍说,这是地质运动造就的天然佛像,笔者却更愿相信是山魂化形,守护着这片人间仙境。当指尖触摸到岩壁上千年风蚀的纹路,那些深浅不一的沟壑仿佛化作古老的密码,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br>  途经“一帆风顺”石时,偶遇几位老者在石前虔诚祈福。他们告诉笔者,每逢渔汛期,附近的渔民都会来此祈愿,而这块形似帆船的风化岩,正是山神对渔人最真挚的祝福。此刻,自然奇观与民间信仰在晨光中交织,为仙山添了烟火气。 三、云雾栈道:在仙境里迷失与重逢<br> 雨后登顶南天顶时,云海如万马奔腾,将群山雕琢成漂浮的岛屿。新架设的如意桥横跨东西峡谷,三条流线型桥体宛如玉如意坠入凡尘,桥身与山岚融为一体,行走其上仿佛踩着云絮。玻璃桥面在阳光下泛着琉璃般的光泽,脚下深不见底的绿渊中,隐约可见百年前采药人走过的古道遗迹。<br>  最难忘的是在云海中的迷失时刻。雾气突然浓稠,十步之外不见人影,唯有松涛在耳畔轰鸣。当风起云涌时,远处山峦忽现忽隐,犹如水墨画卷中的留白,让人分不清现实与幻境。此刻方懂得“空中闻天鸡”的意境——云雾缭绕间,连自己的心跳都成了天地间最清晰的声响。一位挑山工从雾气中走来,扁担上的竹筐里装着新鲜的笋尖,他笑着递给笔者一支:“尝尝山里的鲜货,比外面卖的甜。” 四、旧梦与新悟:山居岁月长<br> 下山时特意走了老步道,青苔覆盖的石阶带着湿润的凉意,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记忆的褶皱里。途经象鼻瀑,飞溅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恍惚间看见年轻时的自己在此嬉水,衣襟浸透山泉的凉意,笑声惊飞了林间的山雀。如今再看那瀑布,竟读懂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水声轰鸣中,藏着时光流逝的叹息。<br> 歇脚处遇见几位写生的老者,他们支着画架描绘山色,颜料盘里盛着整片神仙居的春天。其中一位老先生指着远处的“羞女峰”说:“你看那山影,像不像个低头梳妆的姑娘?我每年都来画她,二十年了,她的‘发型’倒是一点没变。”山石的永恒与人类的变迁,在此刻形成奇妙的对话。<br>  暮色渐浓时,站在问仙桥上回望群山。那些曾被李白写入诗篇的奇峰,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新建的索道与栈道,则为这座仙山添了人间烟火气。重游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寻找记忆中的风景,而是在山水流转中,与更好的自己重逢。当山风拂过面颊,恍惚间听见山神低语:仙居不在云外,而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