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影千像

弘弘姥爷—杨林(3602787)

<p class="ql-block">拍摄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制作 弘弘姥爷—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602787)</p> <p class="ql-block">在大直沽的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中,有一个蓟州千像寺特展,真是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位于蓟州区盘山九华峰东麓,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辽代线刻造像群。</p><p class="ql-block">2003年以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千像寺造像及周边遗存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发掘与保护工作。本次展览将全面展示千像寺造像的考古与保护历程,为观众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p><p class="ql-block">个微观而生动的视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珍贵遗存千像殊胜</p><p class="ql-block">千像寺为盘山地区古代著名寺院之一遗址前立有辽代《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周边分布大量佛教线刻造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千像寺又名祐唐寺、千相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辽统和五年重修。</p><p class="ql-block">《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铭》载:“此境旧有五寺,祐唐者,乃备其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乾隆《钦定盘山志》中的千像寺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铭》载。有僧人游历至此,恍愧间看到众多僧人洗钵的场景:“有尊者挈杖远至……恍惚之间,见千僧泽钵,瞬息而泯……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p><p class="ql-block">”千像寺“爰自大兵之后,并以烬灭”,辽应历十二年(962)至统和五年(987)寺主希悟和尚募集钱财,重建佛殿,创建讲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年间,僧人行明重修。</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四年(1641),重修藏经殿,清顺治三年(1646)竣工。</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帝在千像寺西侧建静寄山庄,转年敕修千像寺大殿。</p><p class="ql-block">1942年,寺院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寄山庄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像寺历史沿革表</p> <p class="ql-block">遗产构成</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国内罕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此外,在遗址核心区内还分布大量不同时期珍贵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寺院遗址等。</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平面分布图</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远景</p> <p class="ql-block">灰陶盆</p> <p class="ql-block">六耳版锅</p> <p class="ql-block">灰陶罐</p><p class="ql-block">韩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牙刷头·明</p><p class="ql-block">泥塑佛手指·明</p><p class="ql-block">泥塑佛手指·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灰陶瓦当·元</p><p class="ql-block">龙纹灰陶瓦当·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瓷蒺藜.明</p><p class="ql-block">黑釉双系罐.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灰陶罐</p><p class="ql-block">灰陶剪</p><p class="ql-block">灰陶砖</p> <p class="ql-block">石刻造像</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以寺址为中心,以山石为依托,刊刻在散点状分布的花岗岩崖壁或巨石的自然石面上,岩石表面粗糙,不经过任何加工修饰。造像或单尊或成辅,数目不等,成辅造像间存在组合关系。造像分立姿、坐姿两种,以立姿为主,不见臥姿;有立姿与立姿、坐姿与坐姿、立姿与坐姿三种组合,完全依崖壁的自然平面和岩石的自然形态布局,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的艺术风格、数量、规模,在全国辽代佛教造像中首屈一指。它为辽代佛教考古、佛教美术、佛教史以及民间传统线刻技法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造像群的有效保护、管理、研究与利用,对于天津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推测,千像寺造像应有样稿,即“粉本”。因为媒介、媒材不同,需要在粉本基础</p><p class="ql-block">上做出应变,比如在花岗岩上进行线刻要随时面对石体崩坏、颗粒掉落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工匠要趋于简练,用最概括的线条描绘最清晰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p> <p class="ql-block">契真洞</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遗址后有一洞窟,《钦定盘山志》称“契真洞”,为明代所建。湄内石赞浮雕薯萨坐像一尊,洞口篆书“无量寿佛”四字。</p><p class="ql-block">“契真洞”内浮雕菩萨造像</p><p class="ql-block">辽代雕版印刷独幅佛画《炽盛光九曜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千像祐唐寺重建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碑铭</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遗址现存石碑四通,见证了寺院辽代至清代八百余年间的兴衰变迁。</p><p class="ql-block">《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立于千像寺遗址前,碑身为长方形,额身一体,通高3.3米,宽0.96米,厚0.26米。碑额雕四螭,额题“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碑阳共1300余字;碑阴行书若干行,多数已不可识读。碑文兼用楷、行、草三种字体,被誉为“京东第一碑”。碑文描述了千像寺的兴衰、石刻造像的由来,以及寺院重修经过等。</p><p class="ql-block">《千像祐唐寺重建碑》位于《盘山千像祐唐寺创建讲堂碑》侧,明嘉靖十五年(1536)立。碑首题“盘山古剎祐唐寺重铭碑记识”,螭首,方座。碑文记载了明正统年间僧人行明重葺千像寺的经过。</p><p class="ql-block">《重修千像寺藏经殿碑》清顺治三年(1646)立,只存碑身。碑首题“重修千像寺藏经殿碑记”,圭首,通高1.48米,宽0.52米,厚0.16米。</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重修千像寺碑》清光绪十九年(1893)立,保存完整,高1.4米,宽0.52米,厚0.16米,八角云纹碑头,吴恒明撰文,夏森书。</p> <p class="ql-block">为了解千像寺遗址的平面布局、年代和文化内涵,2003年3至6</p><p class="ql-block">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对千像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取得重要考古收获和发现。</p><p class="ql-block">1、揭示出千像寺遗址由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主体建筑多线刻遗存构成,呈南北向轴线对称庭院式平面布局,实证千像寺历经辽、金元、明清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2、发现辽千像寺大殿基址,金元时期增建似塔建筑基址,明清时期大殿、前殿、东西配殿、钟楼建筑基址及相关附属设施遗存;出土巨石和发现千像寺遗址辽至明清时期丰富的建筑构件、生活器皿、碑刻石幢等实物遗存,实证千像寺自辽代以来多次增修扩建和修葺完善的历史过程。</p><p class="ql-block">浮雕</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遗址明、清时期平面布局</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遗址发掘主要遗迹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色遗迹</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千像寺是蓟州地区抗日武装暴动的“策源地”。1938年4月4日,中共蓟县县委在千像寺召开会议,准备抗日武装暴动。</p><p class="ql-block">盘山抗日根据地、冀东暴动及冀东报社遗址,</p><p class="ql-block">1982年被公布为天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盘山抗目根据地、冀东暴动及冀东报社遗址</p> <p class="ql-block">静寄山庄</p><p class="ql-block">静寄山庄又名“静挹山庄”,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p><p class="ql-block">清乾隆《钦定盘山志》中的静寄山庄图</p><p class="ql-block">静寄山庄围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乾隆《千像寺戏为禅语》诗:</p><p class="ql-block">一相即千相,千乃本乎一。</p><p class="ql-block">佛语一亦无,其千自何出。</p><p class="ql-block">然而千手眼, 亦标波罗密。</p><p class="ql-block">其间是与非,定语难穷述。</p><p class="ql-block">不如随其名,或可通乎实。</p><p class="ql-block">一一乾隆五十四年(1789)</p><p class="ql-block">三月题</p><p class="ql-block">乾隆题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既往工作 积微成著</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注意到千像寺遗址前后巨石上有许多线刻遗存构造像,多次对造像及周边遗存开展了调查、巡查工作,为造像的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1973年2月,千像寺被公布为第一批蓟县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1982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遗址前后巨石上有线刻造像。</p><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千像音石刻公布为第一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1年,考古工作者对千像音石劃再次进行调查,共发现线刻造像315尊、浮雕造像1尊。</p><p class="ql-block">考古工作者对千像寺石刻进行调查</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p><p class="ql-block">科学保护国宝不隳</p><p class="ql-block">在前期调查基础上,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为依托,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分别于2014年和2020年启动实施“像寺造像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与“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项目,在干像寺造像病害调查分析、保护修复预研究基础上,启动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并于2023年9月底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16号石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保护预研究</p><p class="ql-block">预研究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前置程序,是将调查数据与保护工作相衔接的重要步骤。千像寺造像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形势严峻。造像受地质灾害及人为影响,岩体稳定性存在隐患;受环境因素影响,表面崩解加剧,影响文物安全;受生物滋扰,本体侵蚀严重。多种病害相互作用,保护修复亟待开展。</p><p class="ql-block">病害调查</p><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千像寺造护前期研究项目”论证会,国家文物局批准该研究项目。</p><p class="ql-block">2015年至201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文化合作,对千像寺造像病害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并制定具有全护修复方案。</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在蓟州区召开《千像寺造像保护修复方案》会,与会专家通过该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2019年4月,方案文物局批准。</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在蓟州区召开“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项会”,保护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p><p class="ql-block">现场调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石像</p> <p class="ql-block">修补</p> <p class="ql-block">修复前后对比图</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千像寺造像是天津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存,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著称于世。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其开展的</p><p class="ql-block">系统性调查与保护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要求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鸣谢:蓟州区文物局</p><p class="ql-block">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p><p class="ql-block">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官庄镇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