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绿水青山”享誉天下的浙江,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其中的临海城市宁波与温州,尤以其丰富的<font color="#333333">通商历史和文化底蕴</font>,在浙江拥有的十座<font color="#167efb">国家历史文化名城</font>里独占一席。</p><p class="ql-block"> 作为历史上五大通商口岸之一的城市,<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宁波</span>的风情与文化底蕴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南岸的<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温州</span>,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风光秀美,享有“<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南山水甲天下</span>”之美名。便捷的高铁打造了最便利的城市旅游圈。本次江南之行,在这两座城市Citywalk,漫步在烟火小巷与繁华街市之间,沉浸在温婉浓郁的江南风情之中。</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宁波</span>Citywalk路线】<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一阁→城隍庙→莲桥历史街区→宁波博物馆→老外滩→南塘老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温州</span>Citywalk路线】<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江心屿→五马街→谯楼→墨池坊→墨池公园</span>。</p> <b><font color="#ff8a00">宁波</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font color="#167efb">书藏古今,港通天下</font>”的宁波,是中国大运河南端的出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div> <font color="#ff8a00">天一阁</font><br><div><b></b> 说起宁波,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当属这座历史瑰宝<font color="#ff8a00">天一阁</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天一阁</font></b><span style="line-height: 1.5;">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span></div> 天一阁全景图(图片来自网络) <font color="#167efb">宝书楼</font>(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宝书楼在防火、通风、防潮等方面设计独到、颇具特色。<div> 阁前凿"天一池"通往月湖。园林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是江南园林完美的造园典范。</div> 天一阁初期藏书七万余卷,涵盖了古代典籍、文献和历史资料,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最重要的藏书楼之一。历经数代人的守护与传承,天一阁的藏书数量不断增加,现存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珍椠善本8万余卷。2010年,天一阁的藏书转存到了新建的书库。 1933-1936年间,范氏后人在修葺天一阁时,增修了<font color="#167efb">兰亭。</font> 天一阁周围,湖泊点缀,绿树成荫,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景。 <font color="#167efb"> 尊经阁</font>,建于光绪年间,重檐歇山顶,原位于宁波府学内。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 <font color="#167efb">南园</font>,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 天一阁东南角的<font color="#167efb">东园 </font> 长廊与碑林 <font color="#ff8a00">秦氏支祠</font><div> 始建于1923年至1925年间,由秦氏族人秦际藩等人为纪念秦君安一脉族系而建。祠堂建造历时两年多,耗资二十余万银元。该祠以南北为纵轴线,由照墙、门厅、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等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建筑面积2165平方米。<div> 秦氏支祠地处月湖西畔的马衙街西段,后并入天一阁景区。2001年6月,秦氏支祠作为近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保单位名单,是宁波唯一一座被列入国保的家族祠堂。</div></div> 秦氏支祠建筑上的木构雕饰,采用了宁波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是朱金木雕中的代表作。<br> 梁柱、雀替、额枋、美人靠等多采用浮雕或透雕的手法,并借助线刻造形和浮凸的块面,饰以大漆,贴以金箔,充分展示了朱金木雕这一传统工艺的华美。 祠堂的砖雕也颇具特色。在照壁、花墙、漏窗等处嵌以各种砖雕的人物故事和吉祥图案,造型生动逼真,雕刻刀法细腻圆润。 秦氏支祠的<font color="#167efb">戏台</font>是整组建筑中最华丽的部分,面阔6.1米,进深5.9米。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称为<font color="#167efb">浙东第一戏台</font>。 戏台的<font color="#167efb">鹅罗顶藻井</font>造型独特、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外滩</span></p><p class="ql-block"> 老外滩位于江北区三江口,即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汇流之地。《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早了20年。</p><p class="ql-block"> 老外滩既有城市百年变迁的痕迹,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复古而不乏时尚。</p> 步行街的两旁是一栋栋典雅的欧式建筑,漫步街上颇有置身异域之感。 当年的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等建筑,沿着江边一字排开。这些建筑多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展现了宁波开埠后那段曲折历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江北天主教堂</span>,位于江北区中马路40号,老外滩的的文化地标,哥特式风格,原名圣母七苦堂,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兴建。2014年7月教堂因失火严重损毁,2016年7月修复。</p> 教堂整组建筑由钟楼、主教公署、本堂区及生活用房组成,具有较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同时也加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是现存较早中西建筑融合的重要实物。2006年5月,江北天主教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入门处原有唱经楼和管风琴,在“文革”中被毁。 老外滩不仅是当地人夜生活的绝佳去处,更是宁波这座城市的形象之窗。 新江桥上的人物雕像。新江桥是三江口处姚江汇入甬江之前的最后一座桥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宁波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新乡土主义”</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美学地标</span>,由普利兹克奖得主<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澍</span>设计,外立面采用了大面积的“瓦爿墙”装饰,使用了在宁波旧城改造时保存的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旧瓦砖,还有汉晋时期的古砖。这些“瓦爿墙”使得整座建筑本身看起来像是一件充满沧桑感的特殊文物。</p> <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拥有多件珍贵的“镇馆之宝”。这是“镇馆之宝”之一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越窑荷叶盏托</span>,系唐代茶具,由盏与托组成。荷叶盏托的造型,犹如一片荷叶托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在清波涟漪的水面上随风飘荡,造型精美、设计巧妙,色彩淡雅,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之二,战国时期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羽人竞渡纹铜钺,</span>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铜钺上描绘有宁波最早的中秋划龙舟图案。</p> <font color="#167efb"> </font>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享有“<font color="#167efb">天下第一轿</font>”的美誉,因制造时曾耗费超过一万个工时,又称“<font color="#167efb">万工轿</font>”。这顶花轿用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人们也称它为“<font color="#167efb">百子轿</font>”。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莲桥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位于<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封塔</span>南侧,因街西段的采莲桥而得名,为宁波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多条传统街巷,20多处历史建筑遗存,使莲桥街汇聚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除了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贝尔奖获得者</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屠呦呦,</span>邮票设计大师<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孙传哲等</span>名人的旧居也藏匿其间,为古老街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屠呦呦旧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国内第一位女性</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诺贝尔奖</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获奖者</span>屠呦呦的旧居<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姚宅,</span>位于开明街26号的塔前街,是一座闹中取静的青砖建筑。建筑主体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和后屋组成。屠呦呦去北京上大学前曾在这里居住了十年。</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的屠呦呦塑像</p> <font color="#ff8a00">孙传哲故居</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原是姚宅的一部分,清代建筑,为孙传哲的父亲孙家溎从姚氏长子处购得。孙老先生生性好书,省吃俭用不惜家财购藏书籍,将楼上的卧室大部分辟为藏书专用,并取名“<font color="#167efb">蜗寄庐</font>”,成为甬上著名的私家藏书楼。</div> 孙传哲(1915-1995)塑像 孙传哲从小就显露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上海艺术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著名画家徐悲鸿、潘玉良等。新中国成立后,孙传哲成为邮票设计队伍的开创者之一。他对邮票事业呕心沥血,勤奋终生,成绩斐然,是新中国第一位邮票设计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设计邮票数量最多的设计师。 <font color="#167efb">孙传哲邮票艺术馆</font>分为两个展馆。其中第一展馆为邮票设计展示,分“<font color="#167efb">共和国记忆、江山多娇、妙笔流芳、广结邮缘</font>”四个板块,梳理回顾了孙老的艺术人生和成就。 解放初期设计的一些邮票。如《<font color="#167ef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font>》(图稿) 在我国邮坛享有极高声誉的《<font color="#167efb">黄山风景</font>》特种邮票部分写生稿。 民族人物画稿 <font color="#ff8a00">南塘老街</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位于宁波古城南门外,曾是旧宁波商贸文化的中心“南门三市”。老街经过精心翻修,保留了300多米的传统街区,复现了明清江南民居的传统风貌,形成了“<font color="#167efb">一街一河一市</font>”的独特格局。</div> 老街里自然离不开宁波的老味道,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font color="#ff8a00"><b>温州</b></font><div><font color="#ff8a00"><b></b></font> 东濒东海,南毗福建,浙江第二大江<font color="#167efb">瓯江</font>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浙南山区,经温州流入东海。温州是一座东瓯名镇,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古老的瓯越文化赋予了温州深厚的城市底蕴。</div> <font color="#ff8a00">五马街</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至今已有1680余年历史。当年这里曾商贾云集。如今改造后街道两旁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中西结合的风格。</div> 五马雕塑广场 <font color="#ff8a00">江心屿</font><div> 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位于温州市区北面,横卧瓯江,东西长、南北狭,就像一座天然的盆景横卧在瓯江之中。岛上两塔对峙,亭阁翼然,四面环江,景象独特。<br> 江心屿号称“<font color="#167efb">浙南文人墨客的朝圣地</font>”,历代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有孤屿诗词楹联千余首。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font color="#167efb">谢灵运</font>登临江心屿留下了“<font color="#167efb">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font>”的千古名句,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名人也曾赋诗吟咏。 </div> 屿上的东西双塔蹲踞瓯江入海口,千年来一直是船舶进出温州的引航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实用价值,1997年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font color="#167efb">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font>”之一。 一江之隔的鹿城区 <font color="#167efb">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font>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被增辟为通商口岸。次年,英国领事馆正式进驻温州。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英国人建造了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作为领事馆,采用三层砖木结构。次年,又在东首扩建了一幢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div> 该建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是研究温州乃至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的重要史料。</div> 领事馆小楼中间入口小厅设有主梯,两边各有六间房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窗子为砖砌拱券。 现为<font color="#167efb">温州近代开埠史馆</font>(参照英国驻天津领事馆旧址的样式进行了布展)。 <font color="#167efb">江心寺</font>位于东西双塔之间,临江而立,庙宇宏伟,宋宁宗时被列为禅宗“<font color="#167efb">五山十刹</font>”之一。在一派江心屿的传世诗句中,描写江心寺的诗篇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font color="#167efb"> 东塔</font>,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六面七层。因近代列强的侵略破坏,东塔塔顶、飞檐翘角、塔内走廊及佛经文物多被毁坏盗走,仅留下了中空无顶的塔身。相较于西塔,东塔虽无檐,却有多棵榕树根垂塔中,“绿荫成顶”。 <font color="#167efb"> 澄鲜阁</font>,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是江心屿上较早的建筑。万历十九年(1591年)重修时,取谢灵运所作的“<font color="#167efb">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font>”诗句,易名澄鲜阁。现楼系1875年重修,三间两层硬山顶木构建筑。 <font color="#167efb"> 西塔</font>,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明清时期曾多次修缮。塔身主体完整,造型精致,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font color="#ff8a00">谯楼</font><div><font color="#ff8a00"></font> 俗称鼓楼,为三间带回廊二层歇山顶木构建筑。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始建了城南城门楼。修缮后的谯楼古朴壮丽,雄姿不减当年。</div><br> <font color="#ff8a00">墨池坊</font><div><font color="#ff8a00"></font> 北宋时期规划的三十六坊之一,西起解放北路,东至墨池公园,全长约 175 米,相传书圣王羲之曾在此临池洗砚而得名。墨池坊一带有玉介园、瓯隐园、东瓯王庙、王谢祠、蒙泉、太玉洞天等众多古迹,是温州古城瓯越文化核心区。</div> <font color="#167efb">翰墨轩</font>为民国时期建筑,取名是为纪念温州篆刻大师<font color="#167efb">方介堪</font>。外为观音兜式山墙,融入了西方建筑风格。 院落内正屋为五间二层,中间明堂,侧面两边厢房,延续了温州老民居的传统布局。 建于1943年的<font color="#167efb">周氏民居 </font> <font color="#167efb">衍园</font>,曾名<font color="#167efb">闻香书院</font>,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这里曾为温州富家“十三万”的书院,后由沈薰亭购置作为家居庭院。 <font color="#167efb">墨池居</font><div><font color="#167efb"> </font>建于晚清时期,当年为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取名“墨池居”是为纪念晚清民国时期篆刻与收藏大家谢磊明。</div> <font color="#167efb">谢磊明</font>(1884-1963),浙江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金石篆刻家,精篆书、善治印、喜收藏,有《磊庐印存》、《谢磊明篆书》等著作存世。<br> 谢磊明除善治篆隶金石之外,还爱好收藏,被称为“<font color="#167efb">温州收藏文物珍品之冠</font>”。 <font color="#ff8a00">墨池公园</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坐落在原鹿城区府旧址,因园内古迹“墨池”而得名,是昔日温州私家园林之翘楚<font color="#167efb">玉介园</font>和<font color="#167efb">瓯隐园</font>遗址所在地。</div> <font color="#167efb">墨池</font>。相传东晋永和三年,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时,“临池作书”“洗砚于此”,故称墨池,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曾书“墨池”二字,但因日久已湮没。如今看到的立在池旁的“墨池”二字系清乾隆五十年总兵黄大谋“补书”。 墨池公园南侧的<font color="#167efb">无际艺术馆</font><font color="#333333">。其</font>设计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5.03. 图文 D&G</p><p class="ql-block">敬请浏览春游系列前两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1hx3v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踏春行--台州访古</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98jlv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江南春正好--邂逅无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