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7)‍尼泊尔,‍珠峰脚下的佛系王国

Mark Li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序 言</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0日,我们结束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度</span>金三角之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将从喧嚣繁华的新德里起程,飞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 </span>尼泊尔。</p><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看,尼泊尔静卧在世界屋脊脚下,横亘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终年积雪的雪山高原和珠穆朗玛峰,仿佛就是众神栖息的圣地,而纵横其间的雪水河流,则孕育出这方土地的生机与信仰。</p><p class="ql-block">尼泊尔虽是小国寡民,却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它与印度有的恰成反比,这里近80%人口信奉印度教,佛教徒占约8%,伊斯兰教仅约5%。</p><p class="ql-block">尼泊尔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数千年以上,是南亚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便诞生于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这一圣地至今香火不绝。</p><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不仅是一次地理分界上的跨越,更是一场心灵与信仰的转换之旅。</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尼泊尔虽为蕞尔山国,我们却不愿走马观花,而是策划了一次深度游。虽无力徒步雪山高原,但我们另辟蹊径,定制了私家路线,包车带翻译,从加德满都出发,途经廓尔喀、班迪布尔、博卡拉,最终抵达山中村落丹普斯。</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8级大地震之后,尼泊尔基础设施重建缓慢,公路年久失修、尘土飞扬。即便是地图上区区200公里的山路,也需耗时七小时颠簸前行。</p><p class="ql-block">车行群山之间,阴天多雾,沿途村庄零落、庙宇古旧,寂静而落后。天气常年灰蒙,据说是受印度北部污染飘移影响。</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在萨朗阔特清晨的山巅,我们终于见到了壮丽的日出与银白雪峰,喜马拉雅的雄姿于此刻尽显。</p><p class="ql-block">那一瞬的光辉,完全弥补了我们在纳加阔特未能见到喜玛拉雅雪山的遗憾,也成了整个旅程中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巴德岗(Bhaktapur)“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 鲍威尔,《孤独星球》</p><p class="ql-block">正是被这句情真意切的评价打动,我们一落地便直奔巴德岗。车程不到半小时,古老的巴德岗便展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巴德岗与帕坦、加德满都并称 “加德满都谷地三宝”,共同构成一个黄金历史文化圈,浓缩了尼泊尔各王朝的建筑遗迹与宗教风貌。这三地各有一座皇家广场,统一都被称为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它们都是尼泊尔历史与信仰的核心舞台。</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四点,阳光渐柔,我们信步漫游于巴德岗老城。狭窄的街巷中,人来人往却不喧嚣,寺庙与老宅,红砖与木雕,共同交织出一幅中世纪古朴之美的画卷。当地人闲坐门前、谈笑自若,好一派与世无争的安宁景象。</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一年竟有上百个节日,大多都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许多节日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几乎是神明轮番值班,信徒全年朝拜。在这个众神之国,节日不只是仪式,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巴德岗街头巷尾,随时都可能撞见前去参加某位神祇庆典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视频:生活是信仰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巴德岗古城也悄然沉入寂静,万籁无声。我心微起涟漪,便独自走向杜巴广场。</p><p class="ql-block">站在微风中,香烛未熄,烟火的味道依旧在空气中轻轻飘荡。夜色中的寺庙和神殿,显得更加庄严神秘,唯有石像默然伫立,凝视人间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偶有几位居民走出家门,静静地在神像或庙门前合十祈愿。他们低语、虔诚,动作温柔而笃定,这大概就是信仰最原始、最真实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此刻的巴德岗,如梦如幻,心静止水,恍若时光返回到了遥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距离巴德岗约二十公里,有一个被群山环抱、深藏尘世之外的村庄 - 帕脑提(Panauti)。它静静坐落在三河交汇之处,仿佛一颗遗落在山野间的古老明珠。这里几乎不见游客踪影,只有被风吹皱的砖墙、斑驳的木窗和偶尔穿村而过的僧人。</p><p class="ql-block">刚踏入村口,便有穿越时光的错觉,远处古寺神殿重叠,苍翠掩映白塔,而近处河岸烟雾缭绕,焚尸的柴火正缓缓燃烧,化作缕缕青烟,随风而逝。</p><p class="ql-block">村中的地标是印德雷斯沃尔·马哈德夫寺庙(Indreshwar Mahadev Temple),建于公元1294年,也是尼泊尔现存最古老,最高的宝塔式寺庙。寺庙的檐角雕刻精美,木樑间藏着时间的灰尘,也藏着代代匠人传承的工艺与虔诚。</p><p class="ql-block">至今,帕脑提仍保持着在河畔举行火葬仪式的风俗,这是一种深入骨血的传统信仰,也是人与自然在此刻达成一种原始的和解。</p><p class="ql-block">眼前这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存在着,没有喧嚣,没有浮华。帕脑提像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完整地保留着过去的模样:宁静、古朴、神秘而动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视频:河岸焚尸。</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就在村中幽静的庭院中,我举起相机,想捕捉那斑驳石砖间透下的一缕光影。正在取景之际,蓦然回首,只见一位端庄女子款款而来,她一身传统服饰,色彩柔和,气质高雅,眉目如画,仪态万方,仿佛是从诗画中走出的女神。就那一瞬,时光仿佛停滞,令人惊艳而屏息。</p><p class="ql-block">我下意识按下快门,拍下了她的身影。后来将这张照片请教当地的翻译,他看了一眼,轻声说道:“她是婆罗门家族的女子。”</p><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与印度,婆罗门是种姓制度中最为尊贵的阶层。他们世代担任僧侣、祭司与学者,肩负着宗教、教育、哲学的传承与传播,是社会的精神支柱。从那女子身上的从容与气度,可以看出这不仅是出自外表的修饰,更是一种代代传承的文化印记,是一种深植血脉的高贵。</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仿佛理解了什么叫“文化的凝视”。她不仅美得与众不同,更像是古老村落中一枝独秀的存在,凝聚着曾经的庄严与秩序。而她的身影,又像在提醒我们:文明从未远去,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某个转角,等待着被重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帕坦是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中的三大古都之一,也是“旅游黄圈”上的璀璨一环。与巴德岗一样,这里遍布印度教与佛教寺庙,展现出尼泊尔特有的宗教融合传统。但不同的是,帕坦的寺庙更具佛教色彩,大量精致的木雕与石刻,呈现出高度发展的宗教艺术,也让人感受到信仰与美的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小城不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节奏悠然,</span>小巧而安静,寺庙与民宅交错相邻,仿佛人与神同住,生活与信仰自然交融。</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审美疲劳,还是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太过喧嚣,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逛过了皇宫、猴庙、大佛塔和泰米尔观光街等一系列“打卡”景点。那些宏伟的庙宇、繁复的雕刻与香火缭绕的佛殿,初始很让人目眩神迷,但渐渐地,许多类似的场景,就开始在脑海中重叠、糢糊,甚至褪色 ……</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却在街头巷尾的喧嚣和宁静之间,找到了更能打动自己的部分。那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风土人情,往往才是最让人感动和回味的:繁忙的十字路口、不起眼的土庙、街头的小贩地摊、步履蹒跚的苦行僧……</p><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来去匆匆,却折射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苦乐百态的</span>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触碰我心灵的清晨,相片定格眼前:在一棵缠满祈愿细线的老树前,一个身穿粉色外衣的女子缓缓俯身,轻轻将头探入树洞,仿佛正与里头那位无名的神祇低语。她手中提着一只添油的铜壶,让树前的油灯不息地燃烧,铃铛在微风中悬垂,偶尔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这画面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富有感情,就像日常生活中该有的模样:那是留给自己和神灵静默交流的一刻。</p><p class="ql-block">这一刻,相比于宏大庙宇和打卡胜地,它更让我感受到加德满都的真实与神圣。哪怕是在最喧嚣的街头、最破旧的角落,依旧深藏着最虔诚的信仰,最柔软的人心。</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从加德满都出发前往博克拉的途中,我们特地在大山深处的两个小镇 - 廓尔喀与班迪浦尔 - 各留宿一晚,原本满心期待能在群山之间慢慢体会尼泊尔乡镇的静谧与壮丽。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两日都阴云密布,雾气弥漫,大好山川景致仿佛被一层轻纱遮住,模糊了轮廓,也冲淡了我们心中的期待。</p><p class="ql-block">幸好在博克拉这个旅游胜地,我们感谢众神的眷顾和赠予的阳光与山影,特别是看到喜玛拉雅山鱼尾峰日出那一刻,我们不禁双手合十,心里觉得,曾经的等待和错过都是值得,也只有经过这等考验,我们才能领略到如此壮丽的尼泊尔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可能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当今世界风行的瑜伽术的创始人,就是被印度人尊崇为瑜伽之父和舞蹈之主的湿婆神。</p><p class="ql-block">今年的2月26日,我们有幸在博卡拉著名的普姆迪科特·马哈德夫寺庙(Pumdikot Mahadev Temple),见证了印度教最隆重节日之一的湿婆节(湿婆生日)。</p><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以其巨大的湿婆神雕像而闻名,雕像高达15米,远远望去,塑像逼真,色彩绚丽。山上坡下,人们穿着节日的服装赶往寺庙。在此节日期间,寺庙装饰华丽,信徒们身着传统服饰,参与各种宗教活动和舞蹈表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我们游客也会被邀请参与其中,感受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若想深入体验尼泊尔的乡村文化,藏腋在深山中的村庄丹普斯(Dhampus),无疑是旅游达人最理想的一个选择。小村坐落于安纳布尔纳山脉南麓,可以远眺喜玛拉雅山脉最漂亮的魚尾峰。</p><p class="ql-block">丹普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庄偏僻而安宁,远离尘嚣,宛如一片遗世独立的净土。它</span>保留着纯粹的古隆族传统生活方式,石板小路、木屋、梯田与白云雪山,构成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就我个人观感而言:这里没有被“公园化”,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这才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并存的尼泊尔乡村。</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即将告别尼泊尔的清晨六点,我们早已登上萨朗阔特(Sarangkot)观景台。极目远眺,天际尚未显现雪山轮廓,唯有脚下博卡拉山城的灯火,仍在晨雾中静静闪烁。</p><p class="ql-block">东方渐亮,一抹红晕悄然洒下。顷刻之间,旭日跃出地平线,鱼尾峰率先披上金纱,随即连绵雪山也被染上金色的晨光。真的是:日照金山,光耀天宇,目睹此景,令人欢呼。</p><p class="ql-block">在这即将道别众神之国的时候,我们心怀感恩,能在最后一刻,亲眼见证世界之巅最壮丽的黎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