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兰卡特有的高跷钓鱼,吸引着游人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加勒城堡,殖民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1507年,由葡萄牙人建造。1625年被荷兰人占领后不断改建,1663年进行大规模扩建。1796年开始由英帝国统治,1873年,英国殖民者为改善交通,在北面加开墙门,直至1948年兰卡独立。</p><p class="ql-block">在印度洋的风浪中,历经四个世纪的古堡诉说着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26日,团队前往与宾馆不到30千米的加勒,参观古堡、古城,途中看高跷钓鱼。下午坐火车返回科伦坡,晚乘坐UL4001航班返杭。</p><p class="ql-block">走进荷兰、英国、南亚风情的加勒老城,在兰卡异国,感受她的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b>高跷钓鱼</b></p><p class="ql-block">主要集中在西南海岸的浅海区,从美蕊沙到加勒沿岸。</p><p class="ql-block">这种当地传统的捕鱼方法被谑称为世界上最牛钓鱼方式,也是兰卡标志性的画面之一,09年版的LP斯里兰卡封面就是一张海边钓鱼人的照片,成为到加勒游客必看的一道人文风景。</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早先是由一些穷得连船也买不起的渔民想出来的办法。在浅湾中竖起一根根长长的木杆,木杆下端每隔一段再绑上一根简单的横条,类似梯子一般以供踩蹬。每次钓鱼前,渔民们先要游到木桩处,然后踩着横条爬上去,坐在倒三角形的木杆顶上,把鱼竿抛向大海,开始垂钓。</p> <p class="ql-block">风吹、日晒、浪打,坐在又湿又滑的木桩上,不顾浑身湿漉漉,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伸竿、拉竿、收鱼,根本就是杂技动作。</p><p class="ql-block">旁边挂一个编织袋装鱼。</p> <p class="ql-block">钓鱼不用鱼饵!采用的居然是姜太公的方法,愿者上钩。</p><p class="ql-block">钓者手持一根细细的鱼竿,鱼竿尖头系着鱼线,线的另一端是白色的双钩,不需挂饵。白色的双钩看起来像虫子,诱使眼神儿不好的鱼上当咬钩。目标就是大量游弋在浅海区的沙丁鱼。</p><p class="ql-block">岸上也有鱼杆,水中有空位置,不信你也可以试试。</p> <p class="ql-block">过去,钓鱼除了自己吃,多数到集市去卖,赚点小钱。可惜,随着旅游业兴起,渔者已不是纯粹的渔夫。现除了早、晚还能碰上真钓的,已变成了一种表演。摆上钓鱼的造型,100、200卢比供游客摄影,赚取小费。</p><p class="ql-block">因而,一条鱼也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b>加勒城堡</b></p><p class="ql-block">加勒位于加勒海湾顶端,除北部与陆地相连外,东南西三面临海,如同一只马蹄伸入印度洋中,扼守着欧亚航线,地势十分重要。半岛南边有一个天然海港,由于存在大量珊瑚礁,港口的入口处变得极其错综复杂,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据记载,远古时代,加勒海湾就已经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14世纪,加勒港口成为兰卡最为活跃的港口之一。</p><p class="ql-block">1505年,被葡萄牙人侵占;1507年,建立起交易站、初建城堡,并不断加固。</p> <p class="ql-block">1625年,荷兰军队攻占了葡萄牙人这一军事要塞,为加强防卫,环绕着岛屿,沿海岸的三面修建起高达六七米的城墙,长约3千米;并用一段双层的城墙封锁半岛靠近地峡的一侧;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口处,礁石遍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岸高达六七米的城墙。</p> <p class="ql-block">英国、法国、丹麦以及西班牙等帝国对这座处于印度洋边缘的荷兰城堡垂涎已久。</p><p class="ql-block">但在18世纪,城堡享受了一段相对宁静祥和的时期。</p><p class="ql-block">这是老城东边的棱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带现已成为加勒海湾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一段,可看到浩瀚的印度洋。</p><p class="ql-block">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于公元1409年、1410年和1416年三次下西洋,到访过斯里兰卡当时的康提王国。作为印度洋中的重要补给港口,郑和在第三次下西洋时途经加勒,也在这里立碑纪念。</p><p class="ql-block">现这块碑在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的主城门。</p> <p class="ql-block">主城门的西面是钟楼,始建于1883年,高四层,由荷兰人建造。</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殖民统治者已是英国。</p> <p class="ql-block">钟楼下有一座旧城门,历史更悠久,门外有持抢士兵铜雕。</p> <p class="ql-block">钟楼至今仍在使用,历经400余年,还走得相当精准。</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一个角落,留下了几处荷兰士兵,或更早一点的葡萄牙人题刻。</p><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是独自话凄凉。</p> <p class="ql-block"><b>古城老街</b></p><p class="ql-block">古城,有城堡护卫,距首都科伦坡南部约100公里处,面积不大,为36万平方米,有近10万人,是旅游和商业中心。由于港口水深六米,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货物港口和海军基地,可停泊五千吨级船。</p> <p class="ql-block">因兰卡曾是一个被长期殖民的国家,老城保留了原城堡中的总督官邸、市政厅、法院、官员住宅、税务所、交易所、弹药库、铁匠铺、劳工医院、船工作坊、海军卫队营房及各种仓库、地窖等。</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集中在城堡周围,现多已改作政府机构、法院、警察局、邮局等,但其原属类型仍易辨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老屋建在与古堡相连的山岩上。</p> <p class="ql-block">城区建筑融合了葡、荷、英的建筑艺术和南亚传统。</p><p class="ql-block">古城虽小,但功能齐全;在众多的欧式建筑中,有教堂、学校、医院、银行、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老街道路采用了主干道和次要街道相交的方格网布局。</p> <p class="ql-block">加勒被认为是兰卡最有趣的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有不少老建筑改造的咖啡店、酒吧、民宿和精品店,刻意地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带有小花园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上,也有各种商业店铺。</p> <p class="ql-block">街景也有设计感。</p><p class="ql-block">长排的带有陶瓦层顶的单层街屋,由圆形砖柱或木柱支撑,临街形成一条荷式廊檐。</p> <p class="ql-block">房子立面上的扇形窗和窗楣变化丰富,避免了重复与单调。</p> <p class="ql-block">安置在柱间的木制栅栏,增加了由柱廊产生的透视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圆拱门和柱廊,也有葡萄牙的街屋格调。</p> <p class="ql-block">老城中有较多英国游客,大概适合怀旧,因这里有英伦小镇的气息,更重要的是有他们的祖辈曾经开拓、守望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团队最后两晚,住在海边的西特拉斯(citrus)瓦斯卡杜瓦酒店,每个房间都面朝大海,有一个海景阳台。</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草坪外,就是金色的沙滩和蔚蓝的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阵阵海浪声中的大草坪之夜,海风轻吹,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女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空间,度过旅途中休闲、恬静的时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面向大海的无边泳池。</p> <p class="ql-block">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去海边、去渔村、去渔市,如果怕晒太阳,也可以呆在宾馆。</p><p class="ql-block">这是宾馆附设的SPA。</p> <p class="ql-block">这里做一次SPA,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在酒店转角的兰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一次走向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蓝色的大海。</p><p class="ql-block">这一阵阵海浪,象在心间拨动的琴弦。</p> <p class="ql-block">“兰卡的微笑”和一切美好,浮现在海天间。</p><p class="ql-block">老人眼神犀利,他的微笑看似洞察一切,实质是包容,是鼓励,是友善。</p> <p class="ql-block">这是准备下海捕鱼的祖孙俩,和他们愉快交谈,问我要回去了?我点点头,微笑代替了余下的语言。</p><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上帝的一滴眼泪,那一定是微笑着留下的眼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