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的“那些小事情”

大地老玩童

<p class="ql-block">  自然感官活动为孩子未来奠基</p><p class="ql-block"> 第779篇</p><p class="ql-block"> 威海爱大地幼儿园的感官公园,是一所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孩子们感兴趣的自然、真实、充满生命力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感官体验与道德修养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西方文化:感官发展与意识进化相关联。(施泰纳认为12感官对应人类意识发展的12个步骤。)</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在尝试将两者融合与自然、感官教育中,既强调传统的“观物取象”又借鉴华德福的感官训练方法。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为感官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感官公园为孩子们营造了自然、真实、有生命力的,多元、丰富的环境与情境,使孩子们通过体验感知与心性调节实现认知与德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中的九十多岁的华德福老人,背景是老人家的住所,她就住在瑞士歌德大殿附近。老人从十八岁就从事华德福教育,九十多岁了还激情澎湃,精神矍铄。她的微笑比我们的微笑更自然、更治愈。与她的相识,为爱大地幼儿园感官公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也让我们对感官的三个层次有了深刻的认识:身体感官一一基础感官、心灵感官一一中级感官、精神感官一一高级感官。</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感官环境与全环境育人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位意大利朋友是一位退伍军人,他收藏了许多军旅生活用品。用我们传统的“观物取象”去理解,也是很有益的感观教育场景与情景,因为他收藏的这些物件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与我们幼儿园倡导的全环境育人是一直的。我认为的全环境育人就是要为孩子们营造自然、真实、充满生命力的环境。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这样一种多元的环境中群体游戏与玩耍,体验与感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有意识的、没有痕迹的引导,孩子们在无意识、不被导演的玩耍中习得做人做事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群体游戏与玩耍涉及到自然感官教育的范畴,把自然感官游戏当成一件事情,那就是事上练。在事上通过体验感知与心性调节实现认知、技能与德性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用心走好每一步。”;“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随便伤害”;“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害怕之后仍然坚持。”;“世上万物相互依存。”;“心中有他“它”人。”这些话语都是在孩子们做的基础上凝炼出来的,不是凭空造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话语在幼儿园里时常体现在孩子们的行动当中。就像一颗小竹芽子在木桩上钻出来,小朋友们天天在木桩上走,它仍然能好好的活在哪里;就像满枝头的杏子都杵在地上,没有人去随便摘它;就像树上的柿子挂在枝头上,那是留给鸟儿吃的;就像小湿地里的小蝌蚪、小青蛙都和孩子们和谐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自然感官教育中,感官认知(知)道德实践(行),知行合一,不可割裂。在感官体验式教育活动中,既学识自然知识(格物)也培养敬畏之心(心统性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经常说:只有真实、自然、有生命力的环境,才能够培养出真实、自然、有活力的儿童。</p><p class="ql-block">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教育机构,家庭、许多场所的物品都是人造的工业品。花是假的,树是假的,玩具是塑料的、网络上的环境是虚拟的、拍的视频是导演出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做给相关人看的。这样的环境只能培养出不接地气的假人。养不出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有思想的真人。</p> <p class="ql-block">  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光脚不仅可以促进多感官的发育。还可以吸收大地的负离子,排放体内的静电,让人的气血更通畅。</p><p class="ql-block"> 在草地上、树下玩耍不仅可以乘凉,感受树与太阳的关系,还会吸收树木释放的抗菌物质。在小溪边玩耍不仅仅是看小鱼游水,也不仅是看鸟儿飞翔,水流还可以调节脑波频率,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赤脚走在崎岖不平石头上,大家同时在相互提醒“用心走好每一步”。如果用“格物致知”或事上练去理解,就引发了“心统性情”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幼儿园的自然感观体验式教育活动中,“格物致知”立识、立行是基础。“心统性情”立品、立福是价值导向。二者共同构建了一种既重视经验观察,又强调心性修养的整体性教育观。对当今幼儿阶段全环境育人有着深刻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朋友在用标准的感官姿势咳嗽,这个咳嗽的动作可分解为三个环节,一转头;二掩住囗鼻;三压低声音。是保育流程中要求的基本动作。被孩子们认为这就是“心中有他人”。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咳嗽去影响到他人的健康。</p><p class="ql-block"> 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用传统文化来说就是“格物致知”与“心统性情”。也就是我们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事上练,“立识、立行、立品、立福”。</p> <p class="ql-block">  “儿戏”一词来之易经。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儿戏是人类最高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大家看这几个孩子只是在普通的游戏,但你细看上面的小孩子一直在伸着手,等着需要帮助的孩子往上爬,下面还有一个小孩子一直在守护着这个孩子,这就是儿童天性的善良。如果我们把她们的这种善良放大。我们的社会就会到处充满着爱与友善。</p><p class="ql-block"> 在爱大地幼儿园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爱满大地,立福童年”。这就是我们爱文化中的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认为孩子只是在玩泥巴,但人家孩子们玩的是艺术。她自己说:我是艺术大师,我在为朋友艺术造型,把他化妆成顶尖的世界模特。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在玩泥巴过程中彰显出来。这样的环境与情景实实在在陶冶着孩子们的性情。</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朋友没事就过来盯着这个小竹芽探究,他一直在问:小竹子软软的,为什么能从这么硬的木头中钻出来呢?</p><p class="ql-block"> 许多小朋友都在探究,所以小小竹牙才能安安稳稳的,在这小木桩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随便伤害”也是现实中的心性修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金黄色的杏子散发出香甜可口的味道,这个小孩子的嗅觉很灵敏,显然是闻到了这香甜的味道,感官肯定很想吃。但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约束自己的意识,他的心控制住了行为。这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心统性情”。也是我们课程里的“立品”。这就是杏子熟了大家也不随意摘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夏天在外露营的一张照片,当天外面的雨下的很大,孩子们躲在树林里的帐篷中。这几个孩子在讨论的一件事情是,雨这么大,小鸟儿去哪儿了?它们会不会因淋雨而冻死?</p><p class="ql-block"> 当下因受自然感官环境的影响,孩子们既学习了自然知识,也培养出了敬畏之心,生发出了对小鸟的同理心,想到了小鸟的生死存亡。这也是“心中有“它”他人,意识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情景在大门庭这个地方时常能看到,走在前面的孩子通常会自然的掀起门帘。后面被照顾到的孩子们通常会说:谢谢,你是“心中有他人”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爱大地幼儿园感官公园春天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爱大地幼儿园感官公园冬天雪后的景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