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城 苏州 I

鼓捣当年

<p class="ql-block">一早离开无锡奔赴此行的第二站苏州。昨因公差减员一人,说是明天会新加入一人。铁打的团队,流水的团员。</p><p class="ql-block">此次苏州将跨过同学们已经到过的景点,比如拙政园、虎丘塔、留园、寒山寺等,专心于苏州博物馆,180国保单位和大运河遗产点,兼顾其它。</p><p class="ql-block">继续贯彻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先行扫清外围。在古镇外停好车,大门入口有个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因为初中有位同学名字里有这个甪字,知道念“路”的音。180的保圣寺就在苏州城正东的甪直镇上,顺便看看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甪直。</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发现:镇很小,河很窄,桥很短,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古镇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p><p class="ql-block">甪直古镇始建于春秋时期,初名甫里,先后归属长洲县、元和县、吴县、吴县市、吴中区管辖。</p><p class="ql-block">甪直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p><p class="ql-block">江南古刹甪直保圣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503),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明代建筑天王殿、清初铸铁大钟,而最为珍贵的镇寺之宝,当推唐代塑圣杨惠之所作的罗汉塑像塑壁,其作品融雕塑绘画于一体,开中国雕塑之先河,价值极高,闻名中外,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西院,有碑廊、唐代诗人陆龟蒙墓及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墓和纪念馆。寺内花草漫地,绿树成荫,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紫藤,并称古木"三绝"。</p><p class="ql-block">保圣寺文物佳胜,花木奇异,足以使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来甪直的真实目的就是“保圣寺”。</p> <p class="ql-block">二道门眉上“辅杨显秘”。</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的同学顾颉刚发现珍贵泥塑遗存。</p> <p class="ql-block">唐代经幢。</p> <p class="ql-block">大铁钟。</p> <p class="ql-block">古物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1928年,原罗汉殿塌圮,残存罗汉岌岌可危。经蔡元培、马叙伦、顾颉刚、叶楚伦等呼吁,成立了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并多方募集资金,由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古物馆,并由江小鹣(Jian),滑田友先生复原残存的九尊罗汉与塑壁。</p><p class="ql-block">殿内幸存罗汉塑像,共九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塑壁呈海水涌出的岩岛状,怪石嶙峋,滚涌云翻,诸罗汉错落有致,穿插其间,或端坐于洞窑内,或怡然于山岩边,或谈笑于海岸,一个个仰俯呼应、动静交融、形神兼备,犹如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立体人物画卷。该罗汉塑像的艺术特点是:塑者捕捉了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的瞬间,加以典型化的夸张,然后溶化到了作品中,使人物的形、神、貌、意达到统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唐代塑圣杨惠之高超的雕塑技艺。</p> <p class="ql-block">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值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现场开展教学活动。年轻教师认真讲。单摆浮搁罗列的18罗汉见的比较多了,与山石,大海结合为一整体的塑像墙壁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九位罗汉生动活现。山石海浪,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西院大片空场。叶圣陶的墓。</p><p class="ql-block">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p><p class="ql-block">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 <p class="ql-block">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苏州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农学家。</p><p class="ql-block">陆龟蒙生于败落世家,但其自幼聪颖,通六经大义,尤其擅长《春秋》。865年,谒睦州刺史陆墉,墉处之于龙兴观老君院。869年,举进士,因遇停贡举而返,遂隐居松江甫里。877年,郑仁规任湖州刺史,陆龟蒙前往归附,不久郑仁规罢任,陆龟蒙返回故里,不免时遭饥寒。后李蔚想启用陆龟蒙,陆龟蒙不肯赴任。</p><p class="ql-block">约881年,陆龟蒙病卒。</p> <p class="ql-block">墓前池,池中亭,亭含室,室置像。</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纪念馆。课本上读过他的《多收了三五斗》,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回到古镇的街巷里。</p> <p class="ql-block">写生。</p> <p class="ql-block">水路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二层小饭馆。</p> <p class="ql-block">过桥。</p> <p class="ql-block">万盛米行是一家老字号店铺,始建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该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粮食的厥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于1917年到甪直执教五年,他的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就是以万盛米行为背景的,该文后被选进中学教课书,万盛米行也随之名闻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就地餐食。</p> <p class="ql-block">上楼临窗。</p> <p class="ql-block">奥灶面,加鸡腿,添脚力。</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快乐。</p> 大运河遗产点吴江古纤道 <p class="ql-block">纤道是伴着运河而生的。刚在浙江去过两处纤道避塘,记忆清新。</p> <p class="ql-block">吴江古纤道,又名松江堤、至正石塘、九里石塘、运河古纤道,位于苏州市吴江区227省道东、京杭大运河西岸,始筑于唐元和五年(810年)。</p><p class="ql-block">吴江古纤道除去基础高1.59米,宽3.1米。现存的1800米巨型青石驳岸仍为元代遗存。吴江古纤道为江南运河仅存的一条古纤道,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范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吴江古纤道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文物遗存点,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吴江古纤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比起吴江两处,这里有一大段没有避塘,只是岸上的纤道,更高更宽更厚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了五分之二。</p> <p class="ql-block">也算有一小段避塘,不知原样是否如此。</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缺个纤绳。</p> <p class="ql-block">宽宽运河上来往穿梭的轮船很是繁忙。拉纤的见不到了,只有对岸的雕塑帮助回忆。</p> <p class="ql-block">亭中小坐。上个月驾车自南浔到大运河长虹桥时穿过吴江地界,面对熟悉的地貌市景,今天几乎是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沿岸是越来越美的家园了。</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大运河,红色的灯塔。</p> 大运河遗产点宝带桥 <p class="ql-block">宝带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王仲舒</p><p class="ql-block">(7621823)宇弘中,并州邦(今山西</p><p class="ql-block">太原)人,唐朝文学家,就任苏州刺史时,太湖水东出入海,风涛冲激,不利舟样,鉴于当时的漕运状況,王仲舒捐出所束玉带,等措资金,主持修筑宝带桥。</p> <p class="ql-block">电视片里见过很多回了,终于到达你的身边。文保单位+大运河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宝带桥</p><p class="ql-block">宝带桥全长316.8米,53孔连缀,是目前国内桥身最长、孔数最多的古代连拱石桥,远观形似飘动在大运河上的一条宝带。宝带桥既能保证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利于太湖洪水宣泄,为吴地百姓留下了"宝带串月"的独特景观,更有乾隆《宝带桥》诗"印公豪效苏公物,飞作吴中第一桥"的赞语。</p> <p class="ql-block">宝带桥在吴中区城南街道澹台湖与大运河交汇处,南北走向。曾是旧时苏州至杭、嘉、湖陆路必经要道,又是太湖通往运河及吴淞江的一个溢口。相传,因唐代的苏州刺史王仲舒带头捐宝带建造而得名。明代状元、景泰年间内阁首辅陈循记:"苏州府城之南半舍,古运河之西,有桥曰宝带……唐刺史王仲舒始作塘,障之河之西岸,今东南之要道是也。然湖之支流,断堤而入吴淞江,以达于海,堤不可遏,此桥所为建。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因以名。"宝带桥亦用于运河纤道,又能宣泄湖水,起到分水缓冲作用。</p><p class="ql-block">宝带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桥拱最多的连拱石桥。</p> <p class="ql-block">优美颀长。</p> <p class="ql-block">仿佛传来纤夫的号子声。</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现代双层大桥。古今同在,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不愧最美的一座桥。</p> <p class="ql-block">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桥区现在是一个硕大的公园了。宝带桥上不时走过日常散步健身的人们,何等优雅,何等享受。</p> <p class="ql-block">亭子是光绪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修缮</p><p class="ql-block">宝带桥,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年﹣819年),后坍。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重建。元代修筑为长石拱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建为现形制与规模。清康熙九年(1670年)桥被大水冲圮,三年内修复。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主持修缮,费"工料银六千六百七十两有奇"。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三孔。同治二年(1863年)为镇压太平军,被英军戈登拆去桥之中间大孔,导致26孔连续倒塌。抗战期间,南端六孔被日军炸毁。1956年,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竣。1981至2001年期间,江苏省文化厅文物处拨款进行了五次维修。2001年以来,宝带桥连续遭受大吨位船舶撞击,为防止撞击事故的频繁发生,陆续设置了航标塔、防护堤和防浪带等防护工程。2019年6月,宝带桥荣获"江苏最美运河地标"称号。</p> <p class="ql-block">狮子也是老的。</p> <p class="ql-block">竟有巨大的储气罐大船,LNG?还在用的活着的运河。</p> <p class="ql-block">王仲舒。</p> <p class="ql-block">找了一家当地人喜爱的馆子,好好吃一顿压压惊。上午高速上右前邻道大货车爆胎,造成我车和左前邻道卧车摇摆,幸好刹车没有踩到底,紧握方向盘,几秒钟后车受控制,脱离险情。今后记住减少与大货车并行机会。</p> <p class="ql-block">脑补宝带桥晚上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姑苏区的酒店,古风味道十足。</p> <p class="ql-block">好好歇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