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游之李坑景区

温柔的虎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仅十二公里。李坑有类似江南古镇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具有特色景观的景区。 李坑村被群山环抱,整个村落水溪贯通,石板桥横跨,明清古建遍布溪水两岸,风光旖旎,山清水秀。李坑村中一条并不宽敞的溪水从村头流至村尾、九曲十弯,成为村中的一条景观溪道。 走进李坑,一座古朴的牌坊矗立在前方,而牌坊旁边有一条水道,游人可以乘坐竹筏进入景区。这条河道的水碧绿生翠,河道两岸遍植各式树木,河岸上爬满了藤蔓,淡黄色的竹筏被一片绿色包围,看起来是那么地清新悦目。 继续向前走去,步道两边是一片片种植着油菜花和白梨花的农田,几条小溪流横穿而过,数株粉桃为一片翠绿点睛,一个黑色敞廊为走累了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小憩的休息处。不少游客在油菜花和白梨花田前拍照,给静静的空间增添了几许灵动和活力。 沿着一条土质行道一直向前走去,我们依次看到了两涧清流、双桥叠锁、水流湍急的斜坡短瀑和横匾为“见田”、对联为“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短廊和门前有一小跨桥檐长满了青苔的石拱桥和挂满了红幔的狮傩庙。 附近还有一挂上覆竹亭的大水车,大水车估计久已不用作为景观了;再前行便是文昌阁,这是一座以竹木为建材的二层建筑,底层的廊檐上挂着一个个红灯笼;不远处几栋白墙黛瓦的典型徽派民居,矗立在绿色的草圃和白色的梨花旁显得格外漂亮。 <div>文昌阁虽然并不豪华壮观,但这里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婺源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李坑涌现的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的传世著作达二十九部,南宋年间还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后回乡开办武馆,教授乡里子弟,以护卫家乡。</div> 在李坑古村河道两旁的街巷上,十余座板桥横跨溪流,方便来往的行人,也为李坑构筑了独属于它的一道风景线。小村落依山而立,小溪流贯穿而行,青石板桥纵横交错,排成了一道独特而别致的风景。 沿着河道慢慢行走,最为突出的景致就是那一道道由石、木、砖各种材质建成的溪桥。那些溪桥简洁淳朴,毫无装饰,但就因了这数十座简桥,沟通了两岸,方便了游客,人们频繁地穿梭往来,就为了尝试一番过溪桥的乐趣。 溪河虽然狭小,但也有摇橹船往返。花上二三十元钱,游客便能坐上小船,由船家载着在溪河里徜徉。但我观察后,发现坐船的游客并不多,可能是因为坐在船上就不能一一参观林立于街上的小铺的缘故吧。 我和先生沿着石板路一直走到了李坑村的尽头处,发现那里有一栋楼房比较高,且可攀登,于是我们便上得楼去,趴着栏杆俯瞰李坑的溪水和石板桥。发现这一条小溪特别清澈,两岸边的徽派民居和一道道小桥系数被映射到水中,十分漂亮。 李坑村的每一栋建筑,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村里的著名建筑更是流传着一位位杰出人士的生平。庄重的大夫第、雅致的李瑞才故居,精巧的铜绿坊,每一处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让人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