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张樊,探文化根脉一一读《千古张樊》有感

笃定前行

<p class="ql-block">溯源张樊,探文化根脉——读《千古张樊》有感</p><p class="ql-block"> 文/劲草</p><p class="ql-block"> 捧读陈玉琪主编、张引太编著的《千古张樊》,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这本书宛如一把钥匙,解锁了张樊这片古老土地深藏的历史密码,从仰韶文化的曙光初照,到红色文化的激昂篇章,每一页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每一个章节都在诉说着张樊的前世今生,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仰韶之光,彩陶映史前</p><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之一,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史前社会的漫漫长夜。张樊这片土地,有幸成为了仰韶文化的见证者。在书中,那些出土的彩陶仿佛带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它们的造型各异,有的古朴厚重,有的精巧别致,每一件都是史前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彩陶上绘制的图案,无论是简单的几何线条,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都像是在默默讲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信仰与审美。</p><p class="ql-block"> “彩陶之路,东西绵延,连接起古老文明的脉络。” 这些彩陶不仅仅是一件件器物,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它们见证了史前社会不同部落之间的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彩陶成为了历史的无声记录者,让后人得以透过它们,窥探到史前社会的生活片段。从这些彩陶中,我们能感受到先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他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不忘在日常使用的器物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诗意表达,也是文化传承的原始方式。</p><p class="ql-block"> 后稷传说,农耕文明源起</p><p class="ql-block"> 后稷,这位被尊为农神的先贤,其传说如同一颗种子,在华夏大地播下了农耕文明的火种。在张樊,后稷的传说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据书中所述,后稷教人稼穑,开启了华夏民族从渔猎游牧向农耕文明的伟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p><p class="ql-block">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古诗生动地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也让我们对后稷所开创的农耕文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张樊,农耕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世世代代的张樊人,遵循着季节的更替,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特定的习俗和仪式,这些习俗和仪式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祈愿。后稷的传说,激励着张樊人不断探索和创新农耕技术,使得这片土地能够养育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张樊农耕文明的滥觞,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源头。</p><p class="ql-block"> 两百碑碣,镌刻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及的两百碑碣,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静静矗立在张樊的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些碑碣,有的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有的保存完好,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它们或是记录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或是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石碑碣虽无语,历史自铭心。” 每一块碑碣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张樊的文化记忆,是研究张樊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从这些碑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张樊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与拼搏,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些碑碣,不仅仅是石头上的文字,更是张樊历史文化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古村遗迹,千年岁月留痕</p><p class="ql-block"> 西沟古村落遗迹、广福寺钟铭文、39 处庙宇以及茶坊碑遗存,这些古村遗迹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樊的土地上。它们是张樊千年古村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走进西沟古村落遗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那些古老的房屋、街道,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热闹。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广福寺钟铭文,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记录了广福寺的兴衰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39 处庙宇,是张樊人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象征。这些庙宇建筑精美,供奉着不同的神灵,体现了张樊多元的宗教文化。茶坊碑遗存,则为我们了解张樊的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古村遗迹今犹在,不见当年旧人来。” 这些古村遗迹,是张樊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见证了张樊的繁荣与衰落,承载着张樊人的情感与记忆。尽管岁月的沧桑让它们饱经风霜,但它们依然顽强地屹立在那里,向后人诉说着张樊的故事。它们是张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乡风民俗,民族记忆传承</p><p class="ql-block"> 乡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也是文化的记载。在张樊,那些经年不衰的乡风民俗,如同一根根坚韧的纽带,将张樊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传统的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的生活习俗,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张樊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热闹非凡。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更传承了张樊的传统文化。在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上,张樊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礼仪。这些习俗和礼仪,体现了张樊人对生命的尊重,对家族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张樊的乡风民俗,是其独特的文化标识。它们是张樊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张樊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这些乡风民俗,不仅丰富了张樊人的精神生活,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它们是民族记忆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永传</p><p class="ql-block"> 张樊,作为闻喜县的革命老区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樊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书中对张樊红色文化的记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句诗正是张樊革命先辈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张樊儿女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张樊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是张樊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张樊人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也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张樊的红色文化遗址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汲取前进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山楂文化,特色产业新篇</p><p class="ql-block"> 在张樊,山楂文化独树一帜,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山楂,这种小小的果实,在张樊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仅为张樊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孕育出了独特的山楂文化。</p><p class="ql-block"> 书中介绍了张樊山楂的种植历史、品种特色以及加工产业的发展。张樊的山楂以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多年来,张樊人不断探索山楂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使得山楂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山楂采摘节到山楂制品展销会,一系列与山楂相关的活动,不仅推动了山楂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张樊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山楂红透半边天,致富路上笑开颜。” 山楂文化,是张樊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张樊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通过发展山楂产业,张樊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也将山楂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不仅提升了张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读完《千古张樊》,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热爱。张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宛如一座文化宝库,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从仰韶文化的彩陶之光,到后稷传说的农耕文明,从两百碑碣的历史记载,到古村遗迹的岁月留痕,从乡风民俗的民族记忆,到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再到山楂文化的特色产业,张樊的文化脉络清晰而丰富。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张樊,了解张樊的文化,让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