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形/67773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缓棹出乌镇,遥山入望希。”</b><b style="font-size:20px;">也许在雨中撑起一把油纸伞,更能体会江南烟雨水乡的味道。想象:雨打湿了河中的画,一层层涟漪渲染出水墨江南,那是一幅多么美的景色。可对于我们这些已过古稀,又自驾旅游的人来说,选一个晴空碧日的天气,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天气不错,早上还是大雾笼罩,车行驶在上海绕城公路上,能见度也只有三四百米,缥缈的雾气时不时迎面扑来,我心里一直紧绷着。看看司机老伴儿,沉稳淡定,聚精会神地驾驶者他的爱车......太阳渐渐升起,大雾也慢慢散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在江南六大水乡中,乌镇一直是最安静的,她不为谁所动,你任何时候前往都那样气定神闲。当你走进古镇,就会马上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乌镇奇迹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建筑风格,一条河流穿街而过,两岸房屋排列,长廊蔽日,小桥相连。如同风景般的生活,让每一个到乌镇的人长长的沉默和惊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乌镇的房子都是黑灰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正是乌镇的水阁,让她有了一个最美的名字——最后的枕水人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乌镇和江南所有的小镇一样,青石,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小巷。走进小镇,古镇所有的风貌和气息都可以扑面而来。小镇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人。光阴飞逝,那些事,那些人,如同小镇街上的青石板,与小镇上的人们相依相偎,不仅让小镇的人们无法忘怀,更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进进出出,让小镇好不繁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乌镇景区分东栅西栅两部分,今天就说说东栅。我们入住酒店时,老板娘就告诫我们上午去东栅,下午去西栅,因为西栅可以观看夜景灯光。两个景区间有些距离,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区的免费班车。我们乘班车进入东栅,中午便步行离开,在东栅附近用了午餐——鸡爪明虾煲,很具地方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乌镇东栅水悠悠,白墙黛瓦古韵留。桥上行人如梭织,河中轻舟荡悠悠”</b><b style="font-size:20px;">与西栅相比,乌镇最原汁原味的历史和文化遗存,大多在东栅得以保留,例如木心和茅盾的故居,修真观古戏台,“晴耕雨读”,蓝色印花布染坊,酒窖等等。整个景区是沿着中间一条名为东市河而建立的两边的街道,进入景区,逆时针行走。我们首先看到一座桥,这座桥叫做“逢源双桥”,也就是左右逢源的意思,就是说,走左边升官,走右边发财,呵呵,对于我们来说,那些身外之物都不重要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健康,那就走在中间吧!桥上的风景很有特色。说来这座桥是建在财神湾上的,因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不好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个地方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让船掉头的地方,并借用了旁边财神堂的命名为“财神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馆里还包括了衣俗厅和民俗馆,都可以顺便看到。民俗馆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的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风俗。</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乌镇游区古老房,两层楼阁几千长。百床民俗钱商馆,雕刻修真展览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百床馆,里面摆设的每一张床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一张拔步千工床是这里的镇馆之宝,这张床高端大气,一看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睡的。里面有夫妻床,千金小姐床等等,做工很考究。这里的每一张床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子嗣等,由此可感受古人的心境。明清匠人们在床的制作上巧妙设计和精雕细刻,也着实令后人叹为观止!</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酒香四溢,弥漫古今;心清如水,闻香如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东栅景区里,还保留了当地的很多家手工作坊,有酿酒的,有染布的,还有织布的。乌镇的蓝印花布不同于常见的“扎染”,是在布坯上用石灰压制成各种图案,再染成蓝底白花的样式。这些图案大都是花卉草木,蓝白相间,蓝色清雅,白色纯洁,透着水乡的韵味和灵气。宏源泰染布坊始于宋元年间,是前店后坊景点。晒场上蓝色的印花布悬挂在空中,随风飘荡,古朴中带着典雅,非常壮观,不由得站在花布旁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木雕馆里,有官场上的宴饮的,也有战场征伐的多种人物,个个神态传神,栩栩如生,无不让人叹服!乌镇人称这里是“百花厅”,门窗,牛腿,桃头,垂柱和月梁等各种木构件上有各式花纹图案,都以其木雕的精彩而著名。"八仙过海,龙凤呈祥,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案,也以古朴的气势,生动的刀法展现了江南的平易近俗的风情。这一切都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喜爱雕刻的老伴儿一饱眼福,看得投入认真,时时站在一些木雕作品前细细琢磨,深深思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栅有文学巨匠沈雁冰(茅盾)纪念馆和故居,这是乌镇人的骄傲。有关茅盾和乌镇的种种几乎每位乌镇人都如数家珍。他的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都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典范。原来茅盾出生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小镇,生长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他的文学成就因此也就有了不可匹敌的力量。同样,正是曾经养育了这些大文豪,这一方山水才变得如此更具灵性,更有魅力。他的故居并没有大户人家的气派,但不论客厅,卧室还是书房,都流露着沈氏家族书香世家的儒雅之气。在茅盾故居前厅矗立着一座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展厅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茅盾故居,修真观古戏台呈现在眼前。一位年迈的老人家正在演唱桐乡花鼓戏,台下看戏听戏的人寥寥无几,我们在长廊里找位子坐了下来,听听戏,歇歇脚,也喝口水。后来,我们得知,那位唱戏的老人家就是老戏骨屈娟如,时下已经八十二岁,每天坚持演出数小时,不由心中肃然起敬。现在想起来多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听听老戏骨的小生戏,也许是受了“花鼓戏不成戏”的影响吧!祝愿已有重孙的屈娟如老人家艺术生命永远长青,也愿桐乡花鼓戏后继有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栅,乌镇的原始所在。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青石板路上,岁月的痕迹历历可辨,斑驳的墙垣上历史的沧桑依稀可见,河埠的老人们,悠然地晒着太阳,谈着往事。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这里的水,静静地流淌,倒映着两岸的黛瓦白墙,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这里的风,轻轻拂过,带着谈谈的桂花香,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传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