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23年,赛珍珠创作了《中国之美》一文。百年时光荏苒,这位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的美国女作家(曾入中国籍)当年对这个伟大国度寄予的深切期待,如今得到了历史的印证。</p><p class="ql-block">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贫穷落后,民不聊生是中国底层民众的常态。但赛珍珠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不带偏见,她对中国民众饱含深情,她有对中国厚重历史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尤其看到年轻人拿着审美价值极高的文物去市场交换她心痛惋惜,她因中国人十分滞后的文化觉醒而心急如焚;她为中国遭致别国掠夺的历史而忿忿不平;她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在东西方文化的极大差异中挖掘与发现中国之美,这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了。</p> <p class="ql-block">赛珍珠在《中国之美》中写道:“我先前一直生活在中国,那儿一片宁静,风景如画:清瘦的翠竹摇曳生姿,荷塘倒映出庙宇那翘起的飞檐,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即便她回到了美国坐上了高架铁路火车,看到城市道路上飞驰的车流在她身旁呼啸而过,她在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中国城市慢慢悠悠的电车、人力车;想起中国农村那几池碧水,水塘里划动双蹼的鸭子;还有光着黑黝黝的身子在尘土中滚爬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赛珍珠热爱生活,她想传播美的东西,她曾经主动把一包花的种子送给她的园丁,让园丁拿回家种起来,可园丁说“穷人种花没用,有地还不如留着种粮食!栽花种草又不能当饭吃。”</p><p class="ql-block">为此,她在中国之美中写道:“几百年来,那些极为贫困和没有文化的人们,只能默默地降生,又默默地死去,对那种妙不可言、令人倾倒的美漠然视之,无动于衷。追求美成了贵族社会、有闲阶级的特权,穷人们则认为那只是富人的消谴,与自己无缘……”</p> <p class="ql-block">她还写道:“普通中国人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去发现他身边的美……一旦他认识到美就存在于他们的庭院之中,一种崭新的精神将会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传播开来。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在为一口饱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p><p class="ql-block">但赛珍珠从极个别的事件中又看到了中国人当中不乏有热爱生活与美的人。她在文中特别提到了一位又老又聋的王妈妈。整日靠为人缝衣换饭吃的人,她的桌子上还摆着一只有缺口的花瓶,整个夏天都插有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她送给这个王妈妈一只绿色的小花瓶时,老人竟高兴的流出了眼泪。除了王妈妈,她还写了小小烟草店里,那个掉光了牙的老店主整天伺弄那盆不知名的花草的情景。当然,赛珍珠还写了中国如故宫一样的宏大建筑群,中国陶瓷,中国丝绸等蕴藏中国之美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读了赛珍珠的《中国之美》,让我想到了我贫穷的童年,农村土墙土院里只有一两户人家栽有一丛或一株极不起眼的桅子花,还有“无心插柳”自然形成的木槿花篱笆墙。而绝大多数的人们整天为吃饱肚子而劳碌,对这些寥寥又孤寂的花也是不屑一顾的。</p> <p class="ql-block">赛珍珠是美国人,她的父亲是传教士,能带着家眷远度重洋来到异国,想必是衣食无忧的家庭了。她也许不知道为一顿饱饭而生存的人是怎样的心境。但她有着一种体恤与爱的愿望,她深情并近乎本能地爱着中国,她坚信中国在哪一个年代一定会好起来!这是赛珍珠的可爱与伟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她在《中国之美》的文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想,在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赛珍珠在《中国之美》里,没有提到与金钱名利有关的人或事,她只讲中国的美:“在江西的一个山顶上,放眼百里大好河山,极觉心旷神怡: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长江悠悠,蜿蜒入海,恰是一条黄色大道。绿树成荫,村舍掩映。块块稻田,绿如碧玉,棋盘般整齐,似乎一切都那么宁静,一切都那么美丽。”她却又话峰一转:“我太了解我的祖国了。我知道,如果我真的走进那仙境之中,我会发现溪流已被污染,湖边挤满了用芦苇作顶的破旧不堪的小船,那里住着食不果腹的渔民,那里拉圾成堆,苍蝇成群……”她说的这个地方也许就是碧波万顷的鄱阳湖吧。可以想像,一百年前的中国农村是落后的,美丽的鄱阳湖还会是个例外吗。</p> <p class="ql-block">读了赛珍珠的《中国之美》,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她提到的一位中国老师所说的一句话——“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是《管子 . 牧民》里的内容,它源之春秋,却寓意物质是精神之基础的伟大思想。是呀,生存堪忧,谈何体面又谈何美呢?</p><p class="ql-block">读了赛珍珠的《中国之美》,方知人民安居乐业,首先要生活在一个安定有尊严的国度,要有一个为这广大民众着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需要人们自觉自醒,需要人们勤奋努力。而这些,在我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既有体会又有感触。《中国之美》是外国人看中国,外国人爱中国,外国人写中国的立体多维杰作。它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回顾与反思一百年前的国家状态,让我们客观理性地审视与认识当下发展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初读赛珍珠《中国之美》,脑海里总是闪现作者所描写的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一百年前的美国高架铁路,美国弗吉尼亚美丽的枫林;樱草时节的英格兰那如醉如梦的大地、良田与古老建筑;还有身穿蓝布长裙,头戴白色沙巾,一张爬满皱纹的脸却永远有一双光波流动的眸子的法国妇人……</p> <p class="ql-block">而我的眼前,又自然地呈现出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中国高速公路网与飞速发展的高铁运营系统已居世界一流水平;人民生活祥和、向上、充满自由。我的这些所见所闻让我得到一种由衷的感动。国家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赛珍珠对中国之美的愿景,在一百年后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了。</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国人对于美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去年夏天,小镇的山外山饭店门前一只巨型大缸养了一缸的荷花,夏天的傍晚,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香气。有一天,我们带着孩子们专门去问这个大缸是在哪里买来的,主人竟然说它是买不到的缸!后来他告诉我们这是他自已花了多天工夫全手工造出来的。看着光滑有型的水泥大缸,为主人独特的创意与精湛的手艺”而折服,尤其拓印在缸体上“福禄安康”四个字非常养眼,一看便知这位农民老哥是位热爱生活,追求完美的人!</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宁静安逸,小镇的一户一景,仅仅是千万中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美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普惠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落实。蓝天碧水,风景如画就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边。</p><p class="ql-block">时代在进步,中国正阔步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值此,向曾经是中国人的美国朋友,曾以中国农民为题材所创作的小说——《大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女土致敬!</p><p class="ql-block">图片 网络(鸣谢原创)</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天泉小镇)</p> 感谢您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