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早,我们随旅游大巴车离开开封,前往万仙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隶属于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具体在沙窑乡境内。该景区东连南寨乡、后庄乡,南与黄水乡相接,西临山西省陵川县,北与三交口乡相望。</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景区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太行山上,感受恢宏的自然气象,灵魂得到了升华,太行山的风光,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太行山的风,带着千年的沧桑,吹过我们的脸庞,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与晋城市陵川县交界,海拔约1000-1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地势险</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的村民在这里创造了人工奇迹:由13名村民历时5年(1972-1977年)手工开凿,全长1250米,宽6米,高4米,悬挂于120米高的红岩绝壁上,解决了村民出行需攀爬“天梯”的困境。</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一壮举,被国际赞誉,被日本媒体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入选“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郭亮村老村长和十三勇士开凿绝壁长廊展览馆,被他们的壮举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太行明珠-郭亮村,也是中华影视村,电影拍摄的热门之地,著名导演谢晋、冯小宁等曾在此取景,拍摄了《举起手来》《清凉寺钟声》《倒霉大叔的婚事》等60多部影视剧。2010年,郭亮村被命名为“影视文化专业村”,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影视基地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在郭亮村挂壁公路,感受刺激与美景的交融,它蜿蜒在峭壁之上,如一条丝带飘落人间,绝壁风光尽收眼底,每一步都是惊心动魄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这挂壁公路上,每一米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每一处都闪耀着坚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挂壁公路上,每一个弯道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着大自然的无尽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锤击出新天地”讴歌了村民用原始工具凿通山路的壮举,呼应了郭亮村“十三壮士”手工开凿隧道的真实历史。</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路是人走出来的,山是人凿穿的。”,这句话刻在挂壁公路入口的石壁上,凝聚了郭亮村村民的坚韧精神。它源于1972年村民用钢钎铁锤开凿绝壁的壮举,历时五年,打烂四千把锤头,耗尽全村积蓄,硬是在垂直崖壁上凿出一条1250米的通道,创造了“绝壁长廊”这一奇迹。</p> <p class="ql-block">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郭亮人面对自然困境的顽强意志,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生存哲学:人类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环境,突破地理局限。它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被客观条件束缚,而是用行动创造可能。</p> <p class="ql-block">这句话也成为了郭亮村精神的象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这份震撼与力量,进一步提升了郭亮村作为“太行明珠”和“华夏第一影视村”的文化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参观挂壁公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坚韧精神。这条公路不仅是郭亮村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郭亮挂壁,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它诉说着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挂壁公路打卡成功,这趟旅行终身难忘!</p> 红旗渠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始建于1960年,是林州人民为解决缺水问题而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改善了56.7万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的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 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到红旗渠看一看共产党人带领林县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气概;看一看共产党人带领林县人民顽强拼搏的斗志,在现场感受建设者们在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一个工程,一条人工天河,被共和国几代领袖关注、表扬、题词,在新时代更是有: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的伟大赞誉!</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而修建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所建立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传承于一体的展馆,它不仅是红旗渠精神的象征,也是广大游客了解林州历史、感受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场所。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代表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而青年洞,无疑是这面精神旗帜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它见证了青年一代在红旗渠建设中的卓越贡献,也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背后,是无数青年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辉煌历史。站在洞外,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听到那叮当叮当的开凿山石声,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青年洞,无疑是红旗渠的灵魂所在,它象征了青年一代的卓越贡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太行山青年洞周边,一首“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歌声,响彻在整个山间……</p> <p class="ql-block">大家齐声朗读,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的“赠言十水”,朗读声飘挡在了青年洞、水渠旁,山间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引漳入林工程的妇女突击队,在艰难面前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她激励着人们执着守望精神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奋进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这一人工天河,不仅是林州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的建设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同时,我也被林州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得失,这种大局观和奉献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