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访古(一)白马寺

淡然

<h1>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洛阳曾是我国的十三朝古都,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阳春四月,我们来到河南洛阳,先后探访了白马寺、汉光武帝陵、龙门石窟,访古学历史,旅游长知识。</h1> <h1>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门前广场上的牌坊镌刻着“中国第一古刹”六个大字。因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即释教的发源地)和“祖庭”(即祖师的庭院)。 </h1> <h1>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解放后又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h1> <h1>白马寺古建区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h1> <h1>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h1> <h1>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后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h1> <h1>山门内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h1> <h1>天王殿,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殿内正中安置着从故宫运来的雕龙贴金佛龛,内供明代“夹纻”大肚弥勒像像、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h1> <h1>大佛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又多次修葺,是寺院佛事活动场所,也是僧人早晚课诵的地方。内供释迦佛、文殊、普贤二菩萨等塑像。悬挂于大佛殿内东南角的大钟铸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通高1.65米,重达52500斤。</h1> <h1>卧佛殿位于大佛殿东侧,殿内供奉有身长5米,重8吨的缅甸卧玉佛一尊。</h1> <h1>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h1> <h1>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代毁于大火后重建,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h1> <h1>清凉台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清凉台上高耸竖立的是毗卢阁,为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内供毗卢佛和文殊、普贤二菩萨。</h1> <h1>泰国佛殿苑。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长宽各108米,有四座苑门,东西南北各一座,其中东门为正门。苑内的主要建筑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建筑错落有致、张弛有度。舍利塔二层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泰国佛殿苑的建成,是中泰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象征。</h1> <h1>缅甸佛塔苑。位于白马寺院古建区西侧,与泰国佛殿苑相邻,由缅甸政府出资修建。整体效果格局整饬,气象宏伟,宝塔巍峨,雕刻精美,庭院规整,碧草如茵。</h1> <h1>缅甸佛塔苑仿曼德勒皇宫样式,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东门为正门。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内供奉的4尊佛像均为释迦牟尼佛,东起顺时针依次为佛陀成道相、说法相、布施相、禅定相。</h1> <h1>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缅甸佛塔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缅甸佛塔苑的落成是中缅友好交流上的又一件盛事,必将载入中缅两国友好交流的史册。</h1> <h1>印度佛殿苑。印度佛殿苑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遗址桑奇大塔建造。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像。</h1> <h1>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遗址桑奇大塔建造。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像。</h1> <h1>印度佛殿苑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 </h1> <h1>洛阳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