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龙岗古镇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古称“芙蓉岗”,享有“千年古镇”、“皖东水乡”、“状元福地”、“革命摇篮”等诸多盛誉。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其历史可追溯至久远年代,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了深厚底蕴。古镇拥有天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戴兰芬, 也是皖东地区唯一的状元;同时很好地保留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就坐落于古镇之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粟裕、张云逸、罗炳辉、郑位三、方毅、张劲夫及文化界著名人士贺绿汀、范长江、沈亚威、沈西蒙、涂克等先后在这里生活、学习、任教,使得这座千年古镇成为与来安半塔、定远藕塘齐名的红色旅游胜地。龙岗古镇如今已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入选第三批全国红色经典景区。现已成为皖东知名的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1936年6月在陕西瓦窑堡成立,后迁陕西保安,抗大最初名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军大学”;1937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址迁往陕西延安。学校成立时,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任教育长,刘亚楼任训练部长,杨至成任校务部长,学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抗大从1936年创立到1945年结束,9年办学期间,总校共培训了8期干部。在艰苦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为给我党我军培养尽可能多的高素质军政干部,抗大先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创办了14所分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抗大纪念馆共设有五个展厅,厅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生动地再现了抗大八分校的办学历程。1941年8月,抗大八分校迁至龙岗,培养了2000多名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大八分校旧址群呈明清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旧址有48处、房屋100余间,是抗大全国14所分校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龙岗古镇拥有天长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戴兰芬。戴兰芬(1781—1833年),安 徽天长龙岗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他考中殿试进士一甲一名。当时两江总督琦善慕其名,曾聘请他主持尊经书院讲席。他47岁时丁忧期满,任戊子科福建考官,选拔了林鸿年、何冠英、郭柏荫等人才。48岁充任“殿试收掌官”,49岁“简放陕甘学政”。50岁提升为翰林院侍讲,仍在陕甘视学。52岁转任侍读,8月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奉召还京,充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入京未久即去世。著有《望湖轩诗赋》若干卷。古镇除了戴兰芬外,还有陈门四进士和韦家双探花等名人志士,他们都出生在古镇内,龙岗古镇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文风鼎盛,人才辈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