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卡塔尔(二)

志杰

<p class="ql-block">摄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志杰</p> <p class="ql-block">在多哈海滨看到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其中不乏标新立异的,耳闻目睹过后知晓好多是出自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之手。随着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快速崛起,这里即成了世界建筑大师的云集地。中国人熟悉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官之作——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也在这里,而且是我们此行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设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多哈名气不小,故事不少。据传,国王请贝氏出山,给了他一张无限额的银行卡让贝氏到处跑跑在两年内拿出一个方案。为了表现出伊斯兰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与众不同的内涵,贝氏不负众望将博物馆设计在水上,经人工填海筑成一个小岛。建筑的内外运用几何图形的美学原理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明媚阳光,巧妙地采用玻璃幕墙,使得博物馆与周边的滨海城市景观互相依托,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建筑方面的门外汉,曾经有过一次邂逅,在西安,与清华的一个建筑设计团队同桌吃饭。餐桌上,我随意谈了点刚参观的一座仿唐大殿的感受,没想到正是他们设计的,我的话便得到了专业团队的赞扬,我观赏的点以及感受的方面正是他们的设计想要的效果。隔行的两路人马相谈甚欢,酒也喝高了。后来,我就自以为是的认为,欣赏建筑与听音乐是一样的,无须懂。也许误导了,朋友们听听而已。</p> <p class="ql-block">下车,没走几步就站在博物馆的门前。旅游中的行摄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走到哪,看见啥即拍,稍事犹豫就会错过,需要眼疾手快。这样的活动对老年人是健脑强身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休息大厅面海安装了多角度的幕墙玻璃,坐在那里可以观景。于是体会了贝氏的设计,使建筑的主体与周边的滨海景致互为衬托,巧施借景借光,静中有动,朝夕阳光变幻无穷。</p> <p class="ql-block">我的那些多哈滨海的都市风光照片都是在博物馆的露天坪台上拍摄的,不需要引路,凭着感觉就可到那里,这些都是大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步入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展厅,参观了一会儿就感觉到不一般。我所亲历的伊斯兰艺术展馆不算多,但是也不少。这里大量的藏品太精美了,真是罕见。为此,必须提到一个人,老国王哈马德的玛雅莎公主。她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被父亲任命为国家博物馆管理局的主席,建这座馆是她上任后的首个任务,收集伊斯兰艺术的藏品不惜花费巨额资金,藏品来自欧亚非三大洲,时间跨度从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至19世纪。据介绍已展出的精品达4500多件。至今,每年仍然至少投入10亿美元到处收集。玛雅莎公主对艺术品尤其是伊斯兰艺术品的收购引起了国际收藏界的关注。她的举动使我不得不联想起沙俄时期叶卡捷琳娜女王对西欧著名油画的收购,藏于圣彼得堡的艾米尔塔什,那是冬宫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在展厅中观赏,没有引导员带领,也不知道镇馆之宝是什么?在哪里展示?凭自己的喜好也是一种选择,然而只给一个小时没法细看。还好允许使用相机,灯光是用来营造展厅的气氛的,不是方便摄影的。拍摄展品又不能不顾及光线,如果使用三脚架再安上闪光灯,那一定会被驱离。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我努力拍摄了不少展品,后期制作采用了抠图、换背景等图像处理,搞成这样也就这点本事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陶瓷馆待得时间最多,因为喜欢。尤其是青花瓷盘,可以认定,基本上是产自中国的外销瓷。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自唐朝和五代起就生产外销瓷,到宋元明大量远销海外,郑和七下西洋更是促进了中国的瓷器贸易。我在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的伊斯兰展厅看到许多中国的元青花,相比较而言这里的青花瓷盘数量不多,但是件件是精品。出自中国工匠之手,图案是伊斯兰的,这些青花瓷盘承载的信息太丰富了。当年制作青花瓷的颜料 “钴”来自中东,我们称为“苏麻离青”。关于中东伊兰国家的皇宫贵族喜欢中国青花瓷的传说和故事实在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陶罐来自沙漠地带的阿拉伯国家,器形外表有绳纹和乳丁装饰及施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史书上记载,在卡塔尔发现过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经考古学家的鉴定,不是本土制造,而是来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后来又发现一些陶片,源自古巴比伦。卡塔尔什么时候起自制陶器?我没有查到记载。眼前的展品让我见识了古代阿拉伯陶罐的美感,尤其是器形不肥不瘦像一个身材窈窕的淑女。</p> <p class="ql-block">纺织品也是伊斯兰艺术的门类之一。展示的服装都是皇族的,至少是贵族的。我不清楚伊斯兰对着装是否有严格的礼制?用金丝银线缝制的衣服不是皇族的,还能是谁。我虽然视力老化,定睛细瞧还是看清楚了,这一针一线严丝合缝。秉持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如下展品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古代琉璃制品。世界上琉璃最早出现在哪里?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中世纪的阿拉伯化学家曾经进行过大量的实验,尤其在非铅合成琉璃方面的贡献,促进了琉璃制作技艺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在伊斯兰国家的博物馆里总能见到古代琉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对于金银等贵金属艺术展品我不懂,曾经听说过,《圣训》中有提到佩戴金银饰品的穆斯林男士要出天课(交税),女士为了取悦自己的丈夫可以佩戴等等。这不是我的关注点,那些金银饰品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我想知道,哪些饰品属于伊斯兰的艺术风格?我的一位有艺术鉴赏力朋友的一句话很有见地,他说,伊斯兰国家的金银饰品起初是模仿罗马、拜占庭和萨珊(波斯)等饰品的样式,大约在11世纪阿拉伯铭文艺术的流行,才有了属于伊斯兰的风格。那么就借此言语来看看馆内的藏品吧。</p> <p class="ql-block">金银丝细工与宝石镶嵌的传统工艺饰品。</p> <p class="ql-block">男士腰带金饰。</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工艺贵金属手镯。</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的玉器不多,尚玉可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且源远流长。那碗形白玉连形态都有中国元素。史上有一种说法,中国的玉石文化被蒙古接受后,随着对外扩张蒙古又把它传播至西亚等地。各国对宝石的崇尚也是有其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譬如古波斯出产绿松石,喜爱绿松石到了赋予它神性,可以避邪祛病等等。在玉石上镶宝在古波斯和印度的文物上常见,不知起源于哪里?对璀璨文化的追根溯源总会回归四大文明古国。</p> <p class="ql-block">有艺术家惋惜木雕这项技艺正在走向衰落,于是,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木雕遗物总会有几分感叹。我第一次被伊斯兰的木雕艺术吸引并留下深刻印象是在20多年前新疆的喀什,由新疆大学的外语学院院长陪同参观香妃墓,那里古建筑廊道木柱上遗留下精美的木雕,至此以后见识多起来了(关注度高了),每次参观伊斯兰殿堂都会留意门窗等木质构件上的木雕,有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技法制作的蕴含宗教以及文化隐喻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陈列的门窗木雕古物是同类艺术品中的杰作。大多传世精美木雕的原材料是就地取材,所以,雪松、橄榄木、椰枣木使用得比较普遍。皇宫的用材就有可能去引进一些名贵木材了。伊斯兰木雕图案纹样是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形中的多边形、星形、交织线等象征着宇宙的秩序;植物纹样将卷草、藤蔓和花卉抽象化代表人的生命与自然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件木质华盖一般用于皇家的客厅里。</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釉彩瓷砖运用得比较广泛,也是一种艺术门类。我之前的美篇中多有介绍,在此不予重复。使用釉彩瓷比马赛克镶嵌图省时省力。早期的伊斯兰釉彩瓷已成为文物被竞相收藏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古兰经》手绘本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文献珍本。这里收藏的早期手绘本虽然没有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多,但是极有历史和宗教的价值。现在存世最早的完整版《古兰经》藏于伊斯坦布尔、埃及等处,听说我国的青海也发现一部,不知谁是最权威的鉴定机构。</p> <p class="ql-block">收获满满地结束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参观。期间遇到过几批小朋友和学生,这里也是多哈小朋友和学生常来观摩的场所。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留下妇女和孩子的身影,避免正面拍摄,我选择了此角度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参观了多哈的国家博物馆。它是由法国的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据说其灵感来自大漠中自然结晶的矿物——沙漠玫瑰。遇见如此奇特的建筑,确实被惊艳到了。在博物馆外绕行观赏了好长时间。与我同步的其他国家游人也不少,其中有几个人的举止与神情似乎传递出,看建筑的兴趣比入内参观更浓。</p> <p class="ql-block">入内参观,没有弄清楚有几个展厅,感觉就像一个自然博物馆的布局,图片、模型和实物(大部分像是复制的)融合在一起讲述了卡塔尔这片古老土地的演变以及数个世纪以来的国家历史与发展进程。由于我只是初读了两本介绍卡塔尔历史的书,列国志《卡塔尔》必看,美国学者艾伦·J·弗洛姆赫尔兹著的《卡塔尔》视角不一样。一时半会还对应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参观途中我记错了时间,急急忙忙赶到集合地点,没见到团队中的一个人,手机没信号,只能买杯咖啡在那里休息,半个小时后才有旅友聚拢过来。所以没有参观完馆内的展厅,也没能拍摄展出的内容,与坐在那里的一个来自斯里兰卡的游客聊了几句,他说,这里是小朋友玩的地方。我没啥遗憾,本人是来寻找文物欣赏的。</p> <p class="ql-block">多哈的国家博物馆更像是个国家历史博物馆。依我个人对其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的理解,是在内外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较量中过来的。几百年间卡塔尔半岛与邻近的巴林曾经有过一段在同一政治体内若即若离的状态。两大家族(哈利发和萨尼)是从10多个酋长国中脱颖而出的。面对主要的外部势力先后有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等,同时受到地区大国沙特的影响。卡塔尔能从中保持独立自主十分罕见,西方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我是从书上了解的)离不开萨尼家族的智慧,善于在各种势力间巧妙周旋搞平衡。20世纪初石油的发现以及随后天然气的发现与开采成了卡塔尔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因。</p> <p class="ql-block">倘若要走近一个国家,是需要走进一个国家的博物馆;但是要读懂博物馆的藏品是具有挑战性的,迎接挑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读懂了,明白了,会有乐趣,生活中的乐趣意味着摆脱了平庸,为了这点乐趣埋头读书确实值得。现场采集,回家消化,不经消化,营养吸收不了。如今有AI赋能,消化功能明显增强。朋友们!如果能坚持读到这里,我真的感谢您的耐心。</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4月16日</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