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远方

云阳山里郎

<p class="ql-block">宝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恰似一场旅行,不必过于在意目的地,真正值得在乎的,是沿途的旖旎风光,以及看风景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并非一首诗,而是一句广告词。浪漫的夕阳余晖洒下,自由的空气弥漫四周,一辆列车徐徐驶来,电视画面唯美至极,一句“让心灵去旅行”的旁白,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或许,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忽略了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却被那令人憧憬的远方深深吸引。“列车,让我和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这是波德莱尔式的深情召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依靠一双脚,我们究竟能走多远呢?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曾走出过出生的村庄或城市。记得我在县城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去登山,站在山上俯瞰,一条铁轨从山洞中蜿蜒而出,火车呼啸着疾驰而去。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火车,我的目光紧紧追随,久久不愿收回,心里满是渴望,真想搭乘这列火车,到远方去一探究竟。我是山里的孩子,所有山里的孩子都会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就像诗里的那个“儿子”,会问自己的父亲:“山的外面是什么?”为了打消儿子的好奇与纠缠,父亲大多会说:“山外还是山。”虽然儿子不再追问,可那颗好奇心又怎会轻易枯萎?只不过是把“远方”这个地方,深深地藏在了心底。高中毕业,踏上大学求学之路,我算是翻过了一座山,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大学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还没来得及好好饱览“远方”的风景,就又得背上行囊,迈向更远的远方。一路漂泊,最终我抵达了杭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未曾听到内心对“远方”的呼唤,它仿佛沉睡了千年。有人说,人年纪越大,就越不再仅仅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为在乎你和你在乎的人活着。工作、结婚、生子,在乎你的和你在乎的人越来越多,自由却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琐碎繁杂,柴米油盐成了生命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记得电影《飞屋环游记》里那个如童话般的故事:Carl和Ellie,从两小无猜的孩童时期,到相濡以沫的暮年岁月,他们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去一个叫“梦幻瀑布”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准备了一个存钱罐,说好等存钱罐满了,就即刻出发。可生活并未如他们所计划的那般顺遂,汽车需要维修、房子出现漏水、孩子要上学,他们一次又一次被迫动用这笔积蓄,也一次又一次无奈地拖延了出发的时间。终于有一天,老太婆离世了,老头子独自待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本打算就这样守着屋子和爱人的回忆,度过余生。当他翻起亡妻未了的心愿时,满心都是内疚,只恨自己没能为她多做一点、早做一点。但当眼看承载着满满回忆的房子都要被人夺走时,Carl做出了改变。他在房子上面绑上成千上万个气球,在某个清晨大喊一声,房子缓缓飞了起来!他驾驶着这座气球房子,穿过雷电,向着“梦幻瀑布”飞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难说该对Carl感到怜悯还是庆幸。在他人生最糟糕、最贫穷的时候,才终于勇敢地迈向通往远方——“梦幻瀑布”的道路,也才惊觉,原来无需漫长的等待,随时都可踏上旅程。可是,当听到Carl的那声“呐喊”,怎能不让人感到心酸呢?这个童话般的结局,何尝不是导演给予观众的一剂心灵抚慰呢?给大家一丝希望的曙光,让人生看起来不那么悲苦。然而,他又是幸运的。是爱和希望,让Carl获得了重生,并且以如此疯狂而又独特的方式走向了“远方”,此生再无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观我自己,我没有Carl那样的勇气。是因为还没到最糟糕、最贫穷的时候吗?还是因为还未到Carl那般年迈的年纪,所以放不下尚可维持的“现在”呢?难道人真的只有到了山穷水尽、输无可输的境地,才能拥有自由吗?如此看来,那象征自由的“远方”,看似遥不可及、无比高贵,成为许多人毕生的追求,实则近在咫尺、最为廉价。人们往往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想起“远方”,这其中的意趣,实在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见我写下《远方》时一脸惆怅,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问道:远方有多远?我一时语塞。是啊,我们如此执着于远方,可远方又究竟在哪里呢?任何一个“远方”,又何尝不是下一个远方的起点呢?这么想来,诗中爸爸那句看似敷衍儿子的“山外还是山”,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就像一位高僧,启迪着儿子,“看山还是山”,这是经历了“看山不是山”后的无我境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远方更应是一种看风景的心境。倘若没有了“远方”的心境,即便美景当前,也不过是匆匆过客;而若拥有了“远方”的心境,那么何处不能成为目的地?何处又会缺少风景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