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称:缪佩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905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齿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到今成病奈如何,挫硬攻坚未足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漱石先生犹自厉,防梭狂客亦能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已输柔舌时还棹,岂以刚肠老不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唯有养生方独妙,软炊烂煮学东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李谷</p><p class="ql-block"> 古人常以牙齿脱落象征衰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如唐•白居易《渐老》诗云:<b>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发逐梳落,青衫随分补。……齿疏多食物,发短少冠巾。” </b>诗人直言牙齿稀疏导致咀嚼困难,白发与衰老的意象交织,体现了对生理衰退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牙科”元素多为生活片段或文学意象,而非医学论述。然而,这些文字记录了古人对牙齿健康的直观体验与审美观念,成为研究传统生活史与医学史的有趣注脚。现代牙科医学虽源于西方科学体系,但古人通过诗词传递的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仍与今日“预防为主”的理念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0日,我儿子缪定根带着我和他妈妈一齐来到了佛山<b>“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b>,他的著作《口腔医学史笔记》书籍与我九十年代用过的美国进口登士柏光固化机赠送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位于广东佛山的南海区狮山镇,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器材生产基地之一。该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发展口腔工业文化的重任,还彰显了工匠精神和人类口腔健康的大同理念。</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由郑永良创立,他是佛山市宇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历经三年的全球搜集,从美英等国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口腔器材文物,最终汇集了超过3万件的藏品,涵盖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珍贵展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有许多珍贵的展品,包括200年前的牙科文物、俄亥俄州牙科协会的会徽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牙外科器械等。其中,一台极具传奇色彩的“将军椅”尤为引人注目,这台牙椅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是国家口腔医学执业医师,开设个体口腔诊所四十多年了。我儿子先参观了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他发现里面没有我这部用过的美国进口登士柏光固化机,所以我们把这部机赠送给博物馆留念。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得到了李刚教授和罗永雄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衷心感谢李教授和罗老师的热心支持和推荐鼓励!</p> <p class="ql-block"> 踏入博物馆大厅里,李刚教授首先给缪定根授予《捐赠证书》,向“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爱心捐赠口腔书籍,拍照留念。缪定根读本科口腔医学,工作十多年了,已经考取了副主任医师。在口腔医疗工作中,着重矫正牙齿项目边实践边作笔记,最近集锦成《口腔医学史笔记》著作,经国家口腔医疗界名人专家的认可出书。作为做父亲的我感觉很欣慰!希望儿子继续努力,争取更多更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b> “实践出真知”</b>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实践出真知符合认识论中的观点。此外,还有其他名人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李洪钟常说:<b>“聪明出自勤奋,真知源于实践。”</b>这是他的人生座右铭。苏轼认为:<b>“学以致其道,实践出真知。”</b>他强调在探索研究中逐步积累,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李刚教授也为我颁发了《捐赠证书》,向“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爱心捐赠口腔器械。管理员小妹妹也给我们拍照留念,让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各个展馆,李刚教授引领我们探索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的珍藏。李刚教授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该馆分为六个展馆:“<b>历史馆:</b>按照口腔行业发展脉络展现历代口腔器械及图文资料珍贵文物。<b>现代馆:</b>集中展现当下全球范围口腔行业正在使用的器械。<b>未来馆:</b>口腔行业数字化发展前瞻、AI概念展示。<b>功勋人物馆:</b>按细分学科展现口腔行业功勋人物、专家及其专著、发明或者成就。<b>沉浸式体验馆:</b>打造沉浸式体验区,体验当代口腔从业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b>文创馆:</b>专注于文创产品、感受口腔文化的笔墨书香”<b>。</b></p> <p class="ql-block"> 走进历史馆区,映入我眼帘的是八十年代我用过的脚踏磨牙工具,一只脚踏着转盘带动磨牙手机,一只手在牙病患者嘴巴里磨牙操作,那时候的原始操作,让牙医生小心翼翼很费神又苦又累。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口腔医学的进步突飞猛进、精益求精的医疗器械,值得发扬光大。我联想到《牙医赞》诗句:<b>“白衣执器械,细心治牙疾,守护口腔健,功德无量积”</b>。</p> <p class="ql-block"> 踏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展厅,让我感觉到了使得口腔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通过口腔扫描仪和三维打印技术,医生可以获取患者口腔的精确模型,为种植牙、义齿和正畸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p> <p class="ql-block"> 漫游在展览馆里,在管理领导罗永雄老师的陪同下一边走一边讲解,他的演讲声音好听,风趣幽默,他是兴宁人让我想起了古代客家人的民间传说:<b>“没有梅县人写不贏,没有兴宁人说不赢,没有五华人就打不赢。”</b>罗老师的热情讲解,继承了兴宁客家人口齿伶俐的风采。还有他用口腔器械的注射针头和一把牙钳摆设了一幅<b>“孔雀开屏”</b>的图像;用牙手术刀片摆设了一幅漂亮的<b>“小屋子”</b>图画。观赏他聪明才智的艺术感,让我深感敬佩。</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让我感觉到珍藏历史、记载历史和传承历史是我们这一辈口腔人应有的历史责任。建设好这座属于世界的口腔医学博物馆,能够让我们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不因岁月流逝而贬值,不因年代久远而暗淡,而能随年轮的增长而丰厚,因时光延绵而增辉,同时也是我们给予前辈永久的纪念和留给后辈们最好的礼物。愿这座博物馆与世界口腔医学一同进步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知识的渴望。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口腔医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以及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思考。为推动口腔医学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齿痛》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去年齿豁三四处,今岁齿痛无一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舌根有漏虫食尽,唇里有疮血妄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杨万里</p><p class="ql-block"> 佛山<b>“世界口腔器材博物馆”</b>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智慧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光辉,感受到了现在的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追寻属于自己的医学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