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好书法者,常写老子《道德经》的章节和名句,确切把握其意涵,对书法创作很重要。最近,读了谢彦君先生刚刚写的《老子引归》,对常被误读误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我读了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以前的疑惑和朦胧顿时烟消云散。今拟秦简笔意书写《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并附上《老子引归》的相应译文,供爱好者参考。</p> 书法作品 《老子引归》译文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 治理国家、修身养性,没有比“啬”【啬:吝惜,俭省。这里指贵言、慎行,也指政令简易等】字所包容的理念更为重要的了。唯有“啬”,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即所谓“早服”。早服就是厚积德性;厚积德性,便能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人们却无法窥测其制胜的妙谛;能让人无法窥测其制胜的妙谛,这样的人便可以成为一国之主;有了这样的立国之本,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所以,“啬”就是治国可以达到深根固柢、修身能够达到长生久视目标的根本途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