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之旅

蓝桥

<div>  大巴车于码头旁停下,我知晓即将开启一段在一地三景区的两天一夜美妙旅程。</div><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世外梨园</font></h1><div><br></div> 洱源县茈碧湖梅花码头,满含岁月的古朴清幽。乘船二十分钟,一路水波荡漾,首个景区在悠悠水路间,缓缓撩开神秘面纱。<br> 三百八十余年前,明代杰出旅游家徐霞客也曾涉足茈碧湖这片地域,且在游记里留下对它的精彩描述。然而,或许是命运弄人,他竟与湖北部尽头那隐匿于梨花深处的梨园失之交臂。这无疑是徐公的一大遗憾,却成就了后人亲临此佳境的独特骄傲。而我,有幸成为这幸运者之一。<br></div> 船缓缓靠近堤岸,那传说中的“世外梨园”渐露真容。此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湖,静谧祥和。平坦的堤岸,葱郁的植被宛如一幅巨大的幔帐,延展至东西两侧隆起的山峦。如此隐蔽之所,难怪徐老先生当年未能发觉,实在情理之中。即便当下,若无人引领,初来乍到者极有可能与这梨园错过,只因它隔绝于世,自成一方天地。<br>  登上堤岸,眼前顿时开阔。堤岸另一侧,深深的河渠里,渠水清澈润泽。因不能随意径直跨越河流,唯有穿过古朴石桥,方可深入古村内部。而石桥旁巨石之上,“世外梨园”四个朱红大字醒目耀眼,既点明古村之名,又似在提醒游客,已踏入这神秘迷人的白族避世家园。<br> <div> 步入古村,由大理石铺就的洁净道路,纤尘不染。道路蜿蜒曲折,穿梭于白墙青瓦的房舍之间,让人仿佛置身如梦似幻之境,不知下一刻将身处何方。许是那光洁的大理石吸引着脚步不自觉前行,或是错落有致的房舍紧紧抓住目光,更是那漫山遍野、数不胜数的梨树,如强力磁石般诱惑着人们快步向前。在这里,梨树沿路边肆意生长,房舍隐匿于梨园之中,梨园将整个古村紧密环绕,叫人难以分辨究竟是先有梨树,还是先有居所,二者早已相融,浑然一体。<br>  在西坡之上,千年梨王傲然屹立。从其树状形态便能看出岁月的沧桑痕迹,这并非毫无根据的臆想,而是经科学测定的事实。通常,测定树龄采用钻孔之法,利用C14对钻出的树样本加以检测,以此判定树龄。正因这般严谨测定,千年梨王得以刻石正身,证实其悠久历史。此刻,梨王与周边梨树一同自在生长。三月春风拂过,它们一同绽放洁白花朵,如今花期已近尾声,枝头唯有葱郁绿叶,交织成一片绿野仙踪之景。据介绍,这里的梨树大多有着数百年历史,密密麻麻布满山坳深处,绵延至有人居住的山坡尽头,形成一片极为壮观的梨树家族。<br></div> 置身如此美妙之境,阳光似乎也变得柔和起来,难以直射地面。微风轻拂,阳光只能透过飘逸的绿叶缝隙,洒下细碎光斑,给树下茵茵绿草增添了几分湿润与灵动。草尖上,新芽初萌,昨夜残留的露珠在叶片上微微颤动,好奇地仰望着穿梭其间的人群。然而,沉醉在美景中的人们,无暇顾及一株草的生长,皆沉浸于这如诗如画的胜景。伴随着携带的音响旋律,众人欢快地围成圆圈歌舞。她们的脚步轻快灵动,双臂自如挥舞,身段婀娜多姿,歌声婉转悠扬,容颜甜蜜幸福。此刻,她们好像穿越时空,或是回到纯真烂漫的童年,或是重回充满遐想的花季,或是找回中年时身轻气爽的期盼,又或是在提前畅想老年无拘无束的惬意生活,每个人都在这片梨园中寻得了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与憧憬。<br>  梨园古村悄然展现着新的活力,漫步其间,便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古村里家家户户大门敞开,大门和屋子的格局传承了白族千年的文化与智慧。大门高挑,青砖青瓦,气势不凡,彰显出白族人家的豪爽与自信。而屋内建筑更是别具一格,不仅保留了外部的民族风格,内部精装修更是尽显现代农家的富足与紧跟时代的态势。在此居住,舒适安心,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尤其喜爱楼层过道上那些独具创意的装饰,有的悬挂着黄色芦苇秸秆制成的草帘,既古朴又新颖;有的则培植了绿萝,其柔绵且富有韧性的枝蔓形成绿意盎然的垂帘,既巧妙遮挡了屋内的奢华,又成为避暑的天然屏障,令人心生向往,眷恋不已,思绪万千。<br> 行至“小古酿酒坊”门前,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踏入庭院,天井内摆满了酿酒的大缸,有的密封发酵,有的敞口浸泡原料。一侧的大锅,熊熊燃烧的火苗舔舐着锅底。灶台上,一个特制的管子从蒸子上伸出,将蒸腾的酒雾凝聚成酒液,缓缓流入玻璃瓶中。正当我想仔细观察酿酒细节时,绿叶繁茂的梅子树下的土狗悄然起身,不动声色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女主人见状,露出了友善的笑容。<br>  继续穿行在古道上,遇见一位白族女子摆着摊位。交谈中得知,这些加工精美的小商品皆是她亲手制作的特色果品。品尝她售卖的脱核梅子,酸甜可口,肉质脆嫩而不腻。六个洁净的托盘内,摆放着色泽各异的果品,黄色的闪烁着肉质的纹理,红色的散发着果肉的芬芳。一旁大桶内,浓稠液体中浸泡着褪去原色、仅留金黄的浸梨。她抬手指向不远处几株梨树,笑着介绍,这美味皆取自那几株树上的果子。<br> 至于村中的美食,更是令人难以忘怀。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着餐饮,食客往来不断。我所在的餐桌上,摆满了当地特色佳肴,有茈碧湖内的天然鱼,肉质鲜美;有山中采摘的野蕨菜,清香爽口;有自家饲养的土鸡,营养丰富;有山中乱跑的山猪腊肉,风味独特;还有汤色碧绿、脆生生的青菜,清新解腻。由于食客众多,当我们刚放下筷子准备离开时,又一盘新鲜的特色菜端了上来。实在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我们也顾不得旁人眼光,继续尽情享用,直至饱腹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开。<br>  梨园古村,在古朴与热情的氛围中,毫无保留地呈现着它那惊艳的人情风貌。我内心深受触动,深深着迷其中。能在这梨园中领略到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惬意与美好,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比起徐霞客,我无疑更为幸运;比起异域他乡的游人,我也收获了更为满足的体验。这世外桃源般的梨园古村,必将成为我心中美好的记忆,那一抹抹翠绿、一缕缕酒香、一道道美食,都在时刻召唤着我,再次探寻它那迷人的魅力。<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茈碧湖</font></h1><div><br></div><div> 从世外梨园返程途中,我踏上船只的踏板,手扶栏杆,目光直直地撞进茈碧湖的柔波里。这一湖碧水,恰似时光的眼眸,沉静而深邃,藏着无数的故事。<br> 两岸山峦连绵起伏,东边的山脉遗留下陡峭的悬崖,山岗虽不算巍峨高耸,却尽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原始风貌。山体之上,不见茂密森林,唯有稀疏的矮壮草木顽强生长。而西部的山势则舒缓平和,植物郁郁葱葱,如披上了一层柔软的绒毯,将山体悄然呈现婀娜多姿之态。<br> 无论东西,临湖处,柳树肆意生长。在这四月的暖春时节,柳丝轻摆,柳絮纷飞,那一片葱翠宛如玉带,缠绕在茈碧湖的身畔,将湖水温柔地揽入怀中。二十年前,我曾留宿于地热国。清晨,独自漫步在茈碧湖梅花码头的岸边。那时,梅花正开得绚烂,如点点星火,热情地招呼着往来的旅人。而柳树才刚刚冒出嫩绿的新芽,似羞涩的少女,在枝头含情浅笑。我在岸边徘徊,晨风拂来,带着湖水的清凉与快意。那一刻,这天然的湖泊,如人间仙境,勾勒出独属于茈碧湖的山水画卷。<br></div> 遥想当年,徐霞客也曾涉足此地,想必他也曾在湖边堤岸的柳荫下留下足迹。只是当时,没有如今石块镶嵌的大道,只有泥泞湿滑、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穿越岸堤,定是艰难万分。但那时的茈碧湖,或许更加清澈纯净,更完整地保留着大自然最初的模样。悠悠湖水,烟波朦胧,茈碧花探出水面,洁白的花瓣在骄阳下闪耀,金黄的花蕊吐露着迷人的芬芳。也难怪徐老先生见此美景,会目瞪口呆,而后挥毫泼墨,留下洋洋洒洒的文字,将茈碧湖的神韵铭记于纸间。<br>  如今,我站在船边,凝望这一湖春色,更真切地感受到地下水的洁净。虽不见茈碧花绽放的娇美姿容,但清澈见底的湖水,让我忍不住躬身垂手,轻抚那一抹清凉。这水,纯净得没有一丝尘埃,圣洁得没有半点杂色。指尖触碰到湖水的瞬间,凉意顺着肌肤直抵心底,比雪山水更温润,比自来水更光滑。我轻轻捧起一捧水珠,送入口中,那滋味凛冽清甜,如天降甘霖,滋润着我的心扉。<br> 追溯数亿年前,地壳运动的神奇伟力,将这里凹陷成一片低洼之地。丰富的地下水如灵动的精灵,源源不断地涌出地面,年复一年,汇聚成湖。这不仅造就了人类无法复制的地质奇观,更为下游的洱海送去了珍贵的礼物。同时,它滋养着湖堤南侧的数万亩良田,孕育出洱源这片渔米之乡的丰饶生态。眼前的湖水,被南侧的大坝围成了一座高原水库,也正是这座大坝,为地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如此,游客们在梅花码头两侧的树荫下悠然漫步,脸上洋溢着闲适的愉悦。<br>  船只缓缓前行,虽未见到地下水涌出时形成的特殊景观,但早已听闻那奇妙的景象。据说,在地壳压力的作用下,水珠在水层深处汇聚成串,宛如一串串玉珠,在水下呈现出绝美的形态。当部分水滴冲破水面,便形成一个个凸起的小点,恰似玉珠散落,撩拨着人们的心弦。此刻,虽不见玉珠般的景致,却有水花飞溅,如利箭般划破平静的湖面。偶尔,潜藏在湖中的鱼儿被惊扰,会在船边飞跃而起,划出一道华丽的弧线,而后又迅速潜入深湖。<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此图来自网络)</font></h3> 鱼群的丰富,让鱼成为了世外梨园古村餐桌上的家常菜。在紧靠梨园的岸堤边,能看到一些钓鱼人将轮胎投入水面,简单地安置个座位,便悠然自得地坐在上面。他们头戴草帽,手持鱼竿,泰然自若,全然不顾轮胎的沉浮不定,尽情享受着这无拘无束的神仙般的生活。然而,面对这南北长近八公里、东西宽两公里多的浩渺湖水,钓鱼的乐趣似乎永远也无法穷尽,又怎能轻易达到此生无憾的境地呢?<br> 倘若我能生活在茈碧湖周边,我不会以轮胎为立足点在湖面游弋。我要购置一条小船,在烟雨朦胧的清晨,缓缓游历于湖上。当水天融为一体,我便放下船桨,让小船自由飘荡。闭上双眼,在湖面上进行一场逍遥之游,与天地相融,与柳荫相伴,与鱼儿同醉,忘却尘世的纷扰与琐事。<br>  可惜,此生无缘长久享受茈碧湖这天然圣水的恩泽。再次站在湖水前,我陷入沉思,能做的也不过像普通游客一样,留影纪念。心中暗自感叹:“蓝桥到此一游。”毕竟,茈碧湖梅花码头一侧,那曾留下我回忆的地热国,还等着我用脚步去重温旧梦。<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3)地热国</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远古之时,茈碧湖水域辽阔无边,水面的一端,隆起了一座两头尖中央大的岛屿。岛屿四周,水草丰美,芦苇丛生。每当芦花盛放,花絮纷纷扬扬,洁白似雪,恰似人间幻境,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br> 岛屿之上,还隐匿着更为奇妙之处——九个神秘的洞穴。穴中,滚滚温泉喷涌而出,升腾起浓浓的带着硫磺气味的气雾。那气雾袅袅娜娜,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令人着迷。这里的温泉,不仅温暖宜人,还具有神奇的疗养功效,成为了白族居民疗身祛病的天然良药。人们将这九个喷涌温泉的洞穴,亲切地称之为“九气台”。其美名远扬,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人入洞门,为热气所蒸,无不浃汗,有疾者辄愈。”寥寥数语,便将九气台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洱源区域内,八十多处地热资源如繁星般开发,而九气台,作为其中地热最为丰沛的地方,被规划为“地热国”。它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西南疆域的大地上,成为了游客们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多样,随地势蜿蜒延展。工程建设者们巧妙地运用深挖取水的压缩机制,将周边的地热集中引入那引人注目的“大滚锅”中。随后,通过暗设的管道,温泉水被送往岛屿上新筑的32个露天游泳池。这些游泳池各具特色,有的如飞瀑般落入池塘,溅起层层水花;有的从龙口吐出水流,热气腾腾;有的似喷泉般在池中四溢,水雾弥漫;有的则是泉眼涌动,源源不断地涌出温暖的泉水。还有的被引入蜿蜒的水道缓缓流淌;或是被引入居所,成为了私密的泳池,让人在享受温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br></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天然的温泉池,依岛屿走势而建,同时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在这里,你可以在池中尽情享受温泉的暖意,沐浴着阳光的轻抚;也可以在简易的房舍下,避开阳光的炽热,沉浸在温泉的怀抱中;还可以躲在巨石围成的空间内,独享那份宁静与清幽;或者在花木簇拥的隐蔽池水中,领略私密的惬意之感。如果你喜爱宁静,不妨坐在蜿蜒的小溪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受着流泉的荡漾;如果你钟情浪漫,那就躺在奶池中,沉浸在芬芳的牛奶香气里,沉醉不知归路;如果你偏好新奇,还可以在小鱼构建的温泉里,让小鱼在肌肤上轻啄,带来别样的刺激与欢乐;亦或是在芦苇丛中,感受微风的轻拂,任思绪在天地间飘荡。 </p><p class="ql-block"> 露天温泉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可随心挑选。你可以在这个池中与亲朋好友畅叙旧情,谈天说地;也可以到另一个池里闭目养神,放松身心。我此次前来,没有与同行的会员相聚,而是选择了一个无人打扰的角落。那里阳光明媚,地热滚动的水柱此起彼伏,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浅游。我躺在符合人体结构的水中镂空的躺床上,静静地修养心神。在这里,我无需遮掩躯体的原貌,只需秉持一份自律的风骨,尽情地让地热滋养肌肤,让小鱼在身上嬉戏。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我无关。我忘却了不远处芦苇丛中传来的亲昵之声,忘却了另一侧巨石后面孩子们的喧闹声,也忘却了高台凉亭里有人站立着,露出迷离的目光。此刻,我只沉浸在这片温暖的天地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图来自网络)</h3> 回忆起二十年前在地热国的点点滴滴,犹似就在昨天。那时,我们不仅白天泡澡,享受阳光与温泉的双重滋养;夜晚,也依然沉浸在温泉的怀抱中,感受着夜色的神秘与暧昧。记忆最深的,是那个夜晚,我们穿着轻盈的浴衣,进入廊道。廊道两侧,是简易隔离的池塘,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朦朦胧胧,似明似暗。热气蒸腾,隐隐可见婀娜的胴体在温泉中荡漾。迷蒙的眸子,如同闪烁的星光,对视时,是那妩媚的笑靥,似乎能融化人心。<br>  我们几个人在相对空旷却又略显局促的芦苇丛里的连心池内沐浴。这连心池,由两个相连却又分隔开来的池塘组成,一侧是男性,一侧是女性,看似互不干扰,却又在不经意间互动自如。池水较深,坐在水中,水面几乎淹没胸膛。稍不小心,身子一动,便会被浮力拉扯,瞬间整个身子沉入水里。池子里,笑声、逗趣声此起彼伏。忽而头上飘来水花,那是相邻的异性送来的问候;我们也不故作拘谨,站起身来,将更多的水花泼洒在对方身上。迎来的,是几句轻声的嗔怪式的回应;共融的,是大家一起戏水的狂欢。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东边的山岗上,明亮的月亮悄然升起,柔和而皎洁的月光,在轻轻地催促我们回归现实。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披上浴衣,相互搀扶着离开。每个人的脸膛,都被温泉熏得红润潮湿,呈现出平日里无法看到的靓丽之貌。惺惺相惜间,是那份宁静与美好。<div>  今夜,我没有跨越深沟环绕的东侧天然温泉池塘,而是在深沟西侧的第六栋标准间里度过。面对同室陌生的会员,我只能在浴室内再次更衣洗漱。随后,推开窗棂,凝望那慢慢升起的月亮。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仿佛在慰抚我孤独的心房。<br>  地热国的美好,如同岁月深处的珍宝,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茈碧湖的清波,依然鼓荡在堤岸边的青柳下。世外梨园的青翠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人世间的得失,皆付于笑谈中,唯有这片温暖的天地,让我难以忘怀。<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老板送会员红纱巾,以此为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