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鉴&七宝博物馆

心自圆明

<p class="ql-block">上周住七宝“曾经老街坊”来家吃饭告诉我们七宝博物馆正在举办“贞观鉴”特展,今天我们上午赶在10点之前前往参观,这个时间点有特聘“讲解员”。</p><p class="ql-block">整个上午整场派出两名”讲解员”,第一位我们跟进听了几处讲解,感觉很僵硬,不生动,于是我们按照展品顺序一直参观拍照,等返回来再细看发现,第二位“讲解员”讲述的非常好,不仅生动,还引述许多故事,参展变得“活”起来了,我们一直追随倾听👂,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闵行博物馆举办的展览</p><p class="ql-block">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是上海市闵行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于2025年1月23日至5月5日。</p><p class="ql-block">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是一场旨在展现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统治下的贞观之治的盛大展览。贞观之治不仅是唐朝初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象征,也为后世盛唐的接续辉煌夯实了基础,并对中国的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来自全国13家文博单位的132件(套)文物汇聚一堂,其中一级文物48件(套)。</p> <p class="ql-block">贞观之治被视为中国古代盛世的标杆:</p><p class="ql-block">政治清明:君臣同心,制度完善,吏治相对廉洁。</p><p class="ql-block">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农业与手工业复苏,为盛唐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文化辐射:通过丝绸之路与和亲政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形成“大唐气象”</p> <p class="ql-block">闵行博物馆“贞观鉴”特展通过文物展示贞观风貌,包括:</p><p class="ql-block">凌烟阁功臣俑:展现二十四功臣形象 。</p><p class="ql-block">三彩器与金银器:如鸳鸯石榴纹金盒、三彩凤首壶,反映唐代工艺水平 。</p><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石刻:纪念李世民战马的复制件,原作现藏于西安碑林及海外 。</p> <p class="ql-block">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共23年。这一时期以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著称,史称“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壶:丝路文明交融的千年见证</p><p class="ql-block">在“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中,鎏金银壶作为全球仅存的孤品,以跨越欧亚大陆的文明对话,成为展览的核心亮点。这件承载希腊神话、波斯技艺与中华记忆的器物,既是丝路贸易的见证,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这件跨越三大文明的稀世珍宝,以器物之美诉说着人类对交流与共生的永恒追求。</p> <p class="ql-block">文物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名称:鎏金银壶</p><p class="ql-block">年代:北周至隋唐时期(制造于中亚巴克特里亚,即今阿富汗北部)</p><p class="ql-block">出土地:宁夏固原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1983年出土)</p><p class="ql-block">尺寸: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 </p><p class="ql-block">工艺:集锤揲、焊接、雕刻、鎏金、锻錾等工艺于一体,壶身浮雕线条流畅细腻 。</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学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制造与流传:中亚工匠模拟希腊图像创作,经丝绸之路流入北周贵族阶层,最终随李贤葬入固原墓葬,历经千年保存完好 。</p><p class="ql-block">工艺突破:其多元工艺组合(如锤揲成型、局部鎏金)代表萨珊金银器的巅峰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 。</p><p class="ql-block">文明启示:印证了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思想、艺术与技术的传播路径,呼应“和而不同”的文明观 。</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忆:作为北周贵族墓葬品,反映当时中原与西域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固原作为丝路东段北道重镇的地位 。</p> <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造型:波斯风格的异域风情</p><p class="ql-block">壶体呈“上细下鼓”形态,环形单把顶端铸有深目高鼻、头戴盔帽的人头雕像,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特征 。</p><p class="ql-block">壶柄顶端兽首造型融合草原文化元素,体现多元风格的碰撞 。</p><p class="ql-block">纹饰:古希腊神话的叙事性表达</p><p class="ql-block">壶腹三面浮雕分别刻画了特洛伊战争中的经典场景:</p><p class="ql-block">“帕里斯裁决”: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象征“最美者”的金苹果判给爱神阿佛洛狄忒;</p><p class="ql-block">“劫掠海伦”:帕里斯与斯巴达王后海伦私奔,引发十年战争;</p><p class="ql-block">“海伦归来”:战后海伦重返故土,象征和平与秩序重建 。</p><p class="ql-block">雕刻采用中亚艺术特有的柔美线条,弱化了希腊神话的刚硬感,展现文化融合 。</p> <p class="ql-block">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唐代酒令文化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文物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名称: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p><p class="ql-block">年代:唐代(约9世纪)</p><p class="ql-block">出土地: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p><p class="ql-block">尺寸:通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p><p class="ql-block">材质:银质鎏金,局部錾刻</p><p class="ql-block">级别:国家一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p> <p class="ql-block">造型与工艺特色</p><p class="ql-block">龟负玉烛的祥瑞造型</p><p class="ql-block">银龟底座:龟昂首曲尾,四足着地,背部隆起刻龟裂纹,象征长寿与稳固。龟在中国文化中为“四灵”之一,代表祥瑞与智慧 。</p><p class="ql-block">莲花与烛台:龟背双层莲花座承托圆柱形筹筒,形似金色蜡烛,寓意“玉烛”(四时和顺)。筒盖为荷叶卷边,饰鸿雁、卷草纹,融合自然与吉祥意象 。 </p><p class="ql-block">繁复的錾刻工艺</p><p class="ql-block">筒身满布龙凤、飞鸟等纹饰,下部四圈饰对称飞鸟,展现唐代金银器“满地纹”的典型风格。</p><p class="ql-block">正面开窗式长方框内錾“论语玉烛”四字,点明主题 。</p> <p class="ql-block">功能与酒令文化</p><p class="ql-block">酒令筹筒的用途</p><p class="ql-block">筒内藏50枚鎏金酒令筹,长20.4厘米,宽1.5厘米,形制统一。每枚筹正面刻《论语》章句,下半部为饮酒规则,如: </p><p class="ql-block">“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自饮十分</p><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 → 上客饮五分</p><p class="ql-block">“敏于事,慎于言” → 放(不罚不饮) </p><p class="ql-block">行令时,令官先饮,抽筹宣读,众人依令饮酒,兼具娱乐性与礼仪性。</p><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的世俗化体现</p><p class="ql-block">以《论语》为令辞核心,将儒家伦理融入宴饮,反映唐代“礼酒”文化。</p><p class="ql-block">酒令规则体现“尊卑有序”(如“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罚少年),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考古价值</p><p class="ql-block"> 窖藏与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1982年丁卯桥窖藏出土近千件金银器,推测因战乱仓促埋藏。此器未使用痕迹,与酒瓮、盒等配套,或为贵族家宴用具 。</p><p class="ql-block">中外工艺交流</p><p class="ql-block">唐代金银器受粟特、波斯影响,此器的龟座造型与粟特艺术中的“狮鹫”造型有相似性,体现丝路文化交融 。</p><p class="ql-block"> 展览与保护</p><p class="ql-block">镇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常设专柜展示,配合AR技术还原行令场景。</p><p class="ql-block">国际巡展:2024年曾亮相法国“中国·唐”特展,引发欧洲观众对唐代酒文化的兴趣 。</p> <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不仅是唐代金银工艺的巅峰,更是儒家礼制与宴饮文化的结晶。其以器载道,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包容与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