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三省”——茶峒古镇游览记

千里雷声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镇</p>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镇,一个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位于贵州、湖南、重庆三省交界处,有着“一脚踏三省”的美誉。这里古色古香,土家吊脚楼、2元的拉拉渡、小桥流水,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茶峒古镇,首先去看“将军井”。只知道将军井的具体位置在茶峒古镇内,但由于没有明显标识,也没能找到。关于将军井的历史渊源,当地流传着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将军井是为了纪念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而得名。相传马援南征武陵五溪蛮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军队在此掘井取水,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井称为将军井。另一种说法是,清朝时期,当地一位将军在此驻扎,为了解决军队的用水而挖的井。既然没有找到,我们只好去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三省观景台:这是古镇极富特色的景观地标之一。置身其中,以河为界,可以同时鸟瞰湖南、贵州、重庆两岸三省的不同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三省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白塔,这座坐落于茶峒古镇清水江畔的古老建筑,不仅是沈从文笔下边城景象的标志性景点,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承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塔曾遭受破坏,但幸运的是,它得到了精心的重建。如今,这座重建后的白塔不仅重现了往日的风采,更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探访的重要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白塔</p> <p class="ql-block">  茶峒碾坊在文化上象征着湘西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将谷物碾成米或面粉的工作场所,它体现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在《边城》中,碾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意象,象征着财富和物质的丰足。</p> <p class="ql-block">  碾坊</p> <p class="ql-block">  边隘广场上有古老的城墙,是茶峒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边隘广场</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又名洪茶渡口,具有近千年历史。该渡口千百年来运载渝湘黔边民和来边城经商、旅游的客商,为居民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是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一根横跨江面的铁丝,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从清水河西岸洪安到对岸的边城船篷的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过渡时,掌船人坐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的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船就缓缓驶向对岸,当地人称这为“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  翠翠岛就是以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的名字来命名的,并且基本上也是按照小说的内容来打造的这座旅游岛。登岛必须得乘船,岛上有翠翠的雕像和几座湘西特色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  翠翠岛</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旅居地曾是沈从文在边城的居所,里面展示了他的生平和一些遗物。走进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与沈从文先生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了解他在边城的生活点滴。</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旧居</p> <p class="ql-block">  在茶峒古镇,我偶然发现这里的红色足迹---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旧址,为了更好了解和追溯这段红色记忆,聆听和体悟红色故事,我参观了这座渡江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6日,奉命进军大西南的刘邓大军先头部队106团,兵分四路攻克洪安敌军防阵地,一举打开了西上重庆、成都的川东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图片</p> <p class="ql-block">  指挥所旧址陈列着当年刘邓指挥部队的沙盘,这个装置应该是后来旧址改造时新建的,在当时年代肯定不会有如此现代化的装置。</p> <p class="ql-block">  沙盘</p> <p class="ql-block">  站立在这座70多年前指挥所旧址,我仿佛看到当年的那场战斗,目睹刘邓当年指挥千军马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展陈</p>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码头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清水江穿镇而过,形成了“一镇连三省”的独特格局。这里曾是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见证了茶峒古镇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的繁荣与变迁。古码头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青石台阶、吊脚楼群以及传统的拉拉渡,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茶峒古码头</p> <p class="ql-block">  沿着码头前的栈道一直往前走15分钟左右上长阶梯就是茶洪大桥,茶峒这边是湖南,桥对面是重庆。“欢迎您再来重庆”的桥牌就在桥对面。</p> <p class="ql-block">  茶洪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一脚跨三省地标:茶洪大桥下继续往前走几分钟就到一脚跨三省的界碑,湖南茶峒这边是大界碑,对面重庆是小界碑!</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三省</p> <p class="ql-block">  鸡鸣三省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白车、威信县水田寨、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苗寨毕节鸡鸣三省景区交界处。因为此地风景秀丽、地理环境奇特、人文和谐,居着彝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众多拥有“鸡鸣三省”这个名字的地方中,云贵川交界处的这个“鸡鸣三省”名声显赫。</p> <p class="ql-block">  鸡鸣三省图标</p> <p class="ql-block">  三省闻鸡鸣</p> <p class="ql-block">  离开茶峒时,心中满是眷恋。这座小小的边城,以它独特的魅力,为我疲惫的心灵寻得了一片宁静的栖息地。它让我明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还有这样一方净土,保留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茶峒,就像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流动的画,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每当回忆起,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p> <p class="ql-block">  茶峒风光</p> <p class="ql-block">  茶峒风光</p> <p class="ql-block">  茶峒风光</p> <p class="ql-block">  茶峒风光</p> <p class="ql-block">  茶峒风光</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写于安徽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