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暮春四月,穿过金华城喧嚣的市井,来到金华婺州古城——古子城的中心,慕名游览金华府文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华府文庙是金华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儒家文化圣地之一。这座始载于晋代,宋庆历四年(1044年)知州关咏迁文庙至子城外东南地,大观元年(1107年)拓司理院竹木场为府文庙的古建筑群,承载着千年文脉,明清时期屡毁屡建,20世纪70年代又被毁。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金华文化研究工程,不断擦亮“文明之源”“浙学之源”等鲜明标识,于2021年启动金华府文庙复建工程,数年努力,圆满完工,并于2024年9月28日,举行了金华府文庙隆重的开庙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上的金华府文庙,坐北朝南,由棂星门、泮池、大成门、经籍库、祭器库、东庑、西庑、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组成,是历代纪念教育先行者孔子之地。金华府文庙是建筑规模宏大、形制最为完善的州府级科举教育机构所在。目前建好的金华府文庙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历史上金华府文庙占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在其遗址上基本按照原先的金华府文庙建筑规制建设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泮池、状元桥后,迎面是金华府文庙主体建筑的第一道大门——大成门。大成门所在建筑为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五间,柱头雕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经典道德准则和伦理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成门左右两侧列有鼓、经籍库和钟、祭器库。其鼓用在文庙祭祀仪式开始前,以专奏“儆戒”及“三严”之效。钟与大鼓相配,是为钟鼓呼应。经籍库是文庙存放儒家经典古籍、书院典籍书籍及颁赐图书的场所。金华府文庙经籍库不仅藏有儒家原典“十三经”及其历代注本、疏本,还藏有《金华丛书》《续金华丛书》等经典著作。“十三经”为儒家先秦至南宋形成的十三部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礼仪、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精髓。在“十三经”的影响下,金华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饮誉学界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祭器库是存放祭礼、典礼礼器的场所。唐宋以来,金华州学、县学俱备,官学昌盛。明清时,金华所辖八县均设有县学。各文庙祭器、礼器齐备,每年均定时奉祀。1983年9月,武义县发现一处宋代铜器窖藏,其中刻有铭文“州学宝器”的青铜爵,“州学”即指金华府学,是金华历史上官学昌盛、定时奉祭的有力佐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大成门,只见一个偌大的庭院,庭院北是坐北朝南的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庑、西庑。历代均在大成殿东西两庑配享先贤先儒,至1919年共有156位。入祀西庑先贤39位、先儒38位,其中金华的先儒金履祥、许谦入祀西庑。入祀东庑先贤40位、先儒39位,其中金华有先儒吕祖谦、何基、王柏入祀东庑。位列东西庑的浙江有14位,其中金华就有5位,是全省位列文庙人数最多的地方。瞻仰先儒先贤的圣像,感悟他们的思想,明理躬行,崇善向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巍峨肃穆,殿内多采用古代与现代东阳木雕装饰。大殿高约17米,面阔约26米,进深15.6米。殿内正中供奉的孔子金身塑像,表现出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两侧配享颜回、曾子等儒家先贤。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而统一命名为“大成殿”。金华府文庙大成殿采用传统建筑形制,原地复建,规模宏大,重檐歇山,面阔七间。殿内沿袭历代规制,“至圣”孔子居中,两侧分别配享“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合称四配),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合称十二哲),共17尊木雕彩绘像,是拜谒先圣先哲的核心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华府文庙最北端为明伦堂,辟有国学馆和经义堂。儒家倡导五常、六艺,习以修身养德,其中习礼、演乐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国学馆通过立体展示、沉浸体验等方式,展现“中和韶乐”的盛大场景,是祭孔仪典前研习礼、乐、歌、舞等传统文化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义馆详细介绍了金华八婺大地上儒学教育的源远流长及其儒学大家的杰出成就。宋元年间,金华人文肇兴,贤哲辈出。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吕祖谦以学术名动天下而入祀孔庙。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等的“北山四先生”在婺州大地将程朱理学发扬光大,于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入祀孔庙。这些先贤们的学术思想和人格精神成为一方文化的丰富滋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月的金华,到处是绿荫匝地,阳光明媚。出得文庙,又一次不由自主地回望这座古老的千年儒学圣地,微风中依旧静默不语,唯有一旁的白杨树叶子似乎悄然间长大了不少,发出莎莎响亮的声音,令自己欣喜不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