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一眼千年的文化盛宴

飒爽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刷小红书,看到很多人推荐去宝藏小城青州旅游。《禹贡.尚书》云“海岱惟青州”,苏辙诗云“面山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东方属木,草木为青。自两汉至明代, 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曾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青州,每一块石板路下都藏着故事,每一面城墙都记载着沧桑。青州博物馆,就像是一座穿越时空的 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古城的辉煌与深邃。青州,宛如一颗蒙尘却难掩华光的明珠,牵引着无数旅人的心弦。这其中也有我的心心念念,只盼有机会去青州博物馆,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这座屹立于青州古城的文化殿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可别小看这座县级市里的博物馆,它可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同级别。被誉为“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可以说是“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它以丰富的馆藏、珍稀的孤品,不断吸引着世人青睐的目光。今天终于走近了心心念念的你!</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887年的青州培真书院博物堂,历经岁月变迁,从益都县博物馆一路走来,于2023年以全新的面貌惊艳亮相。新馆由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建筑面积50934平方米,采用汉唐风格,高台、阙楼、坡屋顶的设计,尽显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盛世汉唐。</p> <p class="ql-block">  在文旅的璀璨星河中,青州博物馆好似一颗骤然爆发的新星,以其浩瀚深邃的馆藏、震撼人心的历史底蕴,迸射出耀眼光芒。青州博物馆如此大的名头,就让我们走进博物馆,解密其三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镇馆之宝之一:龙兴寺佛造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是1996年于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400余尊佛教造像,是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 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佛救造像艺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走近他,体味他那荡涤人心的微笑,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青州出土的佛教造像中,特别是北魏、东魏、 北齐三个时期造像所展现的微笑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青州微笑。看了《如果国宝会说话》,心心念念地想一睹这“一笑千年”和“曹衣出水”的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生的他,拥有一张圆脸,笑的像个孩子。他的骨与鼻头高高隆起,如山峦,如丘陵, 眼睛,眉毛如沟壑,如大川。</p> <p class="ql-block">  青州佛造像,南北朝时代。那时,人们凿空山石,在自然材料上,留下人类思维活动的痕迹,他的第一次生命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  右手竖立在胸前,掌心向外,这是佛教中常见的无畏印,右手搭在腰际,仿佛福祉会从掌心流向指尖。</p><p class="ql-block"> 正如苏州博物馆馆长所言 “这是东方最美的微笑,澄澈、宁静、安详,脸庞上带着洞察世间一切的神情。” </p> <p class="ql-block">  珊瑚、玛瑙等宝石构成的珠串,折射着人类对于极乐的向往,意味着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富足的世界,这是一个完美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可是,当我们再次凝视青州佛造像,依然可见他那被笑容覆盖的哀伤,考古工作者从被毁坏的佛像身上发现,这些造像似乎遭到多次焚毁。</p> <p class="ql-block">  从北魏至北宋的五百年,他们的身躯遭到毁灭,最终被龙兴寺僧人集中掩埋地面下,他的肢体逐渐瓦解,而人心得以滋生,如果细细看去,展厅里所有佛像都有修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人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 赋予佛像更长久的存在。从而,那些在佛像漫长生命中走过的人,得以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p> <p class="ql-block">  一干五百年过去了,注视过这些佛像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有人曾经亲眼目睹他的袈裟从鲜红变成淡红,也有人见证了他脸上的金箔一片片地脱落,你可能会问我, 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些碎片全部拼接恢复它完美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因为人们发现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 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p> <p class="ql-block">  从北魏到北宋的佛造像们沉默不语,一眼便是干年。去之前做了很多功课,试图区分不同时代下佛造像特征,亲临现场后,“青州微笑”让我们不自觉地嘴角上扬,来自古九州的亘古音回颇为震撼,仿佛一场穿越干年的隔空对话,看至三分之一便不再去细究年代,更多的是感受……</p> <p class="ql-block">  这些微笑以其亲切、自信、从容和舒放的特点,被誉为东方最美的微笑。正像展厅墙上的文字所说:造像历经岁月更迭,静看世间沧桑变化,嘴角那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在与你、与我心的碰撞中走向永恒。</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东汉“宜子孙”玉璧‌。1982年,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开启,这件瑰宝重见天日。经考证,墓主人很可能是东汉北海国王室后裔,而宜子孙玉璧也随之展露真容。它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用上等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重375克,玉质温润细腻,间有墨色,更添神秘韵味 。璧肉内区精心雕琢着158个乳丁,外区饰以夔龙纹和蟠螭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中部的凸起圆环,划分出独特的层次。而最惊艳之处,当属出廓上方镂雕的双龙纽,工匠巧妙利用玉石的墨色与白色,以墨色雕龙、白玉为云,塑造出两条呈腾空飞奔状的中国风“S形”巨龙,龙身矫健,气势磅礴,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龙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笔锋刚劲有力,这是“子子孙孙宜室宜家”的深情祈愿 ,承载着墓主人对后代无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玉璧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历经5000多年,位列“六器”之一,承载祭祀、陪葬、朝聘等多种功能。“宜子孙”玉璧作为殓葬玉,是墓主人希望借此保佑后代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的美好寄托 。在众多汉代玉璧中,它是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其雕刻工艺精湛,线条刚劲有力,出廓部分的碾琢更是精致细腻,充满动感艺术的韵律美,是中国玉器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自1982年入藏青州博物馆,宜子孙玉璧便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1992年,它参加全国第二届“文物精华展”,之后还东渡日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2023年5月15日,青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宜子孙玉璧首次以真迹形式在新馆展出,吸引无数目光。如今,它不仅是一件珍贵文物,更是中国特色“家”文化的生动呈现,将古人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与期望,跨越千年传递到我们眼前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果断入手一枚“宜子孙”冰箱贴,希望带来“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吉祥🤟🤟🤟❤️❤️❤️</p> <p class="ql-block">‌ 在青州博物馆的众多珍藏中,明代赵秉忠状元卷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科举制度辉煌时代的见证者。这份状元卷诞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的殿试之上,彼时,25岁的赵秉忠风华正茂,面对“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这一宏大命题,他以非凡的学识和才情,挥笔写下洋洋洒洒2460字的策论,通篇馆阁体小楷,字迹工整娟秀,无一误笔,无一处涂改,如印刷般精致,尽显深厚的书法功底,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状元卷由三层宣纸精心装裱,封面、封底采用全绫装裱,共19折册页,分为前后两部分。前4折是赵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简历,采用仿宋体书写,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且这部分被弥封,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长印,以确保考试公正,防止作弊 。后15折则是正文,赵秉忠围绕“实政”与“实心”展开论述,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矛盾,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他主张君王应爱护百姓、尊重百姓,体现出深刻的民本思想,如“天民说”的提出,把帝王和百姓放在同等地位上对待,提醒皇帝要以民为本 。这些治国理念,不仅展现出他的雄才大略与高瞻远瞩,也让万历皇帝龙颜大悦,当即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殿试状元卷通常作为重要档案收藏于宫廷,严禁私自携带出宫,否则将面临灭门之祸 。然而,赵秉忠的这份状元卷却不知通过何种途径,流传到其后人手中,并被当作传家之宝,历经400多年风雨,被悉心珍藏,秘不示人 。直到1983年,原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偶然听闻赵家保存有这份珍贵的状元卷,经过24次登门拜访,终于说服赵秉忠的13代孙赵焕彬,使得这份状元卷重见天日 。随后,青州市博物馆邀请故宫博物院等专家,通过对比万历皇帝手迹、明朝礼部大印、明朝档案印鉴以及试卷中涉及官员的奏折等文物史料,最终确认其为原件真品,它也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今大家在馆内看到的是故宫博物院制作的仿制品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明代状元卷,它填补了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研究古代科举制度、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其蕴含的治国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激励着后人不断思考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这份状元卷不仅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 。</p> <p class="ql-block">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宋代大文豪苏辙的诗给古青州作了全面而中肯的概括。在海岱间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人类世代相传,文化绵延不息。 穿越时光隧道,通过先人播撒的一路珠玑,我们可以领略青州历史的厚重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时空陡然转换,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从史前的石器陶器,到商周的青铜器,它们静静陈列,却似有生命一般,诉说着古老青州大地上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绽。</p> <p class="ql-block">  那一件件造型古朴却工艺精湛的陶器,纹路间满是先民们与自然抗争、创造生活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商周青铜器,庄重肃穆,鼎上的饕餮纹仿若凝视着千古风云,见证朝代更迭、礼仪兴衰。</p> <p class="ql-block">  漫步青州博物馆,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溯源。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可触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无需时光机,在这里,一步一景,尽览青州古韵风华,邂逅历史的温度,它是齐鲁大地不容错过的人文宝藏,静候知音前来探寻、沉醉。</p> <p class="ql-block">  它们见证了青州的繁华兴衰,收纳了岁月的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青州的“宝藏”,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与精神。青州不愧是“信美东方第一州”!</p> <p class="ql-block">  当踏出馆门,回望那古雅建筑,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带着古韵的滋养,奔赴烟火人间,却知那一眼千年的震撼,已永留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