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隆涅《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女神依然还是那个女神”60岁寿辰演奏会安妮·索菲·穆特

樂此不疲

<p class="ql-block"> 纵观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音乐历史上,有一位非洲裔法国黑人作曲家,叫约瑟夫·波隆涅(Joseph Bologne, Chevalier de Saint-Georges,1745-1799),他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同时还是一位击剑大师,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约瑟夫·波隆涅于1745年12月出生于的法属殖民地瓜德罗普岛,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富有的农庄庄主,母亲则是父亲买回来的非洲黑奴。1753年父亲将7岁的波隆涅送到法国接受教育,他13岁时进入剑术学校学习,或许是因为具有黑人血统,他的身体素质非常优秀,因而剑术的进步非常快,学生时代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剑术名家。波隆涅在一场堪称不可能获胜的决斗中击败了对手,使他声名在外。由于父亲有“圣乔治”的名号,他便继承得到了“圣乔治骑士”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除了剑术外,波隆涅还跟着名师学习小提琴以及作曲,1769年开始以小提琴手的身份加入老师戈赛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所组建的“业余音乐家乐团”,并逐渐成长为乐团的乐长。</p><p class="ql-block"> 1772年,波隆涅开始独奏演出自己的原创作品,并逐渐闯出了名堂,尤其是在女性观众中极受欢迎。1776年他本有机会执掌巴黎歌剧院,但是由于其黑人混血的出生而遭到了一些白人权贵的反对,于是他不得不主动放弃。之后,波隆涅开始频繁的在路易十六王后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举办的沙龙音乐会上刷脸,成功当上了女王的音乐指导,开始创作歌剧类作品,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781年,由于资金原因,“业余音乐家乐团”不得不解散,不过波隆涅并没有轻易放弃,他找到朋友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寻求帮助,将原乐团整编成为了新乐团“奥林匹克乐团”,继续在乐坛生存下来,并亲自指挥首演了海顿的6首《巴黎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波隆涅还被威尔士王子邀请到伦敦进行了一系列的剑术表演,期间投身到“反黑奴”的运动,得罪了一些奴隶贩子。有5人携带枪支企图袭击他,不过波隆涅凭借矫健的身手化险为夷。还加入了当地的“共济会”,成为其中第一位法国黑人成员。</p><p class="ql-block"> 从伦敦回国后,为了支持法国大革命,波隆涅凭着出色的剑术进入军队成为国家卫队的队长。当法国与奥地利爆发战争后,波隆涅还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千名黑人组成的志愿军。这支军队在里尔成功击退了奥地利军,不过革命政府却因为波隆涅的出生和他与王氏之间的联系,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之后又将他释放。</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波隆涅过得并不顺利,不过直到1799年去世之前,他仍然坚持举办音乐会。在18世纪末,波隆涅创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交响乐和协奏曲,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由于他的音乐风格与同时代的莫扎特有些相似,因而被称为“黑人莫扎特”。</p> <p class="ql-block">波隆涅-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女神依然还是那个女神”60岁寿辰演奏会安妮·索菲·穆特</p><p class="ql-block"> 安妮·索菲·穆特 1963年6月29日生于德国莱茵费尔登,德国小提琴演奏家。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女性演奏家,因此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的个性,这些特点在她的演奏当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并促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档次的艺术修养。她不但擅长演奏德奥古典主义和意大利古典主义小提琴作品,而且对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及现代派小提琴作品,都能成熟地诠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