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张万紫 陈文龙民族精神永垂青史

玉湖陈天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文龙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永垂青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万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杭州陈文龙祭祀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习陈文龙的英雄事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弘扬陈文龙的民族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宋末四杰”永垂青史</span></p><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杭州、莆田纪念陈文龙《提升陈文龙爱国精神教育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西湖南岸西子宾馆胜利召开,这意味着推动民族英雄陈文龙爱国主义教育又上了一个台阶。</p><p class="ql-block">一、杭州陈文龙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20多岁命运将我带到美丽的浙江省杭州市生活、工作,我感到这是前世今生莫大的缘分。之前,我对杭州的历史名人岳飞、文天祥都有了解,而对于民族英雄陈文龙知之不多,包括于谦等。我读中小学时,教材里有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课外读物中似乎也曾遇到过陈文龙。</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跟随父母下放农村,父母对杭州比较熟悉,经常提到杭州,他们告诉我:“杭州西子湖畔有岳飞庙,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1987年,我第一次来到杭州,就和杭州驻军部队的恋人一起去了岳庙参拜岳飞,在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前留了影,还游览了岳庙对面的曲院风荷,我梦想成真。但没想到民族英雄陈文龙也长眠于离岳王庙不远的保俶山上。</p><p class="ql-block">杭州是南宋的皇城,从宋代的《西湖繁盛图》上,可以体会到当时的繁华景象。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来到天堂,通过近40年融入杭州的生活圈、社会圈、文化圈,在大家的影响下,我逐渐意识到舍生取义的南宋名将陈文龙是在杭州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在2022年疫情期间,尽管大家出行受到限制,但西溪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俞长寿老师克服这些困难,捧着鲜花花篮,约我和应守岩老师一起去西湖北岸葛岭路5号,保俶山上的古墓祭奠抗元将领陈文龙,这让我对保节取义、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陈文龙肃然起敬,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崇拜之情,这也是我第一次有幸参加祭祀陈文龙的小型活动。</p><p class="ql-block">陈文龙墓在保俶山的半山腰上,周围是参天大树,比较隐蔽,不宜被游人发现。可能就是因为隐蔽原因,几百年来,才没遭到歹人的破坏。陈文龙墓地约有一百平方左右,圆形古墓像一个大大的月亮。陈文龙墓前立着大石碑,上刻“陈文龙墓”四个大字,红色。墓碑上还刻有“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是1992年1月12日公布,杭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后面刻有陈文龙生平简历。而1992年之前我就在杭州生活了,直到30年后的2022年,我在俞长寿老师的介绍下,才知道陈文龙墓地及其详细故事。</p><p class="ql-block">在咱们杭州,我所认识和接触到的文化人,都天生自带忠贞和正气的本质,都有爱国爱家的民族气节,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31日上午,天降大雨,我随缘参加了葛岭路5号的第四届民族英雄陈文龙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当我打着雨伞来到葛岭路5号,只见大铁门内外人头攒动,有三位说着福建口音的陈文龙宗亲,接待引导各路前来祭祀陈文龙的信仰者崇拜者。他们准备了黄色雨披,还有一朵大大的黄色寿菊。我穿上雨披,双手合十握住菊花向保俶山上走去。山路用大石头铺垫,都是雨水,看上去比较沧桑,但不失坚硬和光滑柔情。我感到雨水像悲痛的泪滴,指引我再次向那崇高的信仰一步一个台阶走去……墓地搭建了几个白色大帐篷,帐篷下有祭祀的香案,摆放着猪头、糕点、果品、美酒等等,全部是用黄色绸布铺垫,周围立有黄色和红色的旌旗搭配,旗帜上是陈文龙画像和名言警句,庄严肃穆。主祭人是位女士,带有福建口音,因为陈文龙的家乡在福建省莆田。</p><p class="ql-block">来自四面八方的陈文龙后裔站在前面,我们站在后面。我看到有新加坡、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的陈文龙宗亲与信众敬献的鲜花,花篮上写有“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殉国747周年”。</p><p class="ql-block">主祭人诵念祭词,陈文龙嫡系子孙九跪九拜,大家九鞠躬,心中默默祈祷陈文龙在天之灵安息,祈祷陈文龙保佑红色江山、子孙后代福寿绵延……最后,我们围绕陈文龙墓走一圈祈福,并把手中的寿菊敬献于坟墓之上,祭祀仪式顺利完成。据说,在福建莆田纪念陈文龙的活动,最多时有一千多人参加。杭州陈文龙墓地比较小,这次参祭人数大约在一百多人,也是疫情后首次举办,疫情期间大型活动审批困难也就暂停了。</p><p class="ql-block">二、学习陈文龙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陈文龙,原名陈子龙,字刚中,号如心,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二月,后皇上赐名“文龙”。陈文龙出生于福建莆田木兰溪北岸的玉湖乡,今叫镇海街道古山村。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原属泉州的莆田、仙游两县改隶于兴化军,故《宋史》与《八闽通志》皆称陈文龙是兴化人,不是现在的江苏兴化市。建于宋代玉湖陈氏祖祠迄今仍保存有“陈丞相里第”、“状元里”等石刻。</p><p class="ql-block">陈文龙在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考取状元,走上仕途,获得功名。陈文龙家学高尚,有一位和岳母一样的母亲,他的高叔祖陈俊卿在宋绍兴八年(1138年)科举考上榜眼,廷试时,皇上问道:“莆田乡土贫瘠,怎么会人才辈出?”陈俊卿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话后来成了莆田读书人的口头禅。陈俊卿官至左丞相,封魏国公,赠太师,成为与李纲齐名的南宋名相。</p><p class="ql-block">咸淳七年(1271年),陈文龙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被领导贾似道发现,爱其才华,雅礼重用。因陈文龙正直、敢言,渐渐触怒顶头上司贾似道。湖北省襄阳被元军占领后,陈文龙上书朝廷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求罢免黄万石、范文虎、赵潜。贾似道知道后大怒,遂将陈文龙贬至江西省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书朝廷弹劾陈文龙。不久,范文虎降敌,贾似道兵败,赵潜逃跑。贾似道后悔不听陈文龙的先见之明,于是,又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再迁为参知政事。由于当时朝内开始议和,陈文龙想不通,请求回家乡莆田养老,获准。</p><p class="ql-block">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在(福建省会)福州称帝,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陈文龙一上任,就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的叛乱,暂时稳住了大宋江山社稷。</p><p class="ql-block">这时,北方游牧民族元军大举南下,攻破黄河、淮河、长江自然天堑,打到了杭州,过了钱塘江一直向南进。最后,元军占领了广东省广州。那福建省泉州和福州的守将权衡利弊纷纷投降。只有陈文龙等将士不愿投降,死命抵抗。</p><p class="ql-block">这时,元军派招降使者两次前往兴化,企图劝降陈文龙归顺元朝,就此停战。陈文龙怒发冲冠,将劝降使者斩杀,虽然自古有“两兵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但也顾不了那么多。“劝降文书”被陈文龙焚烧,誓死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陈文龙虽然是文官,但处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不得不带兵打仗。陈文龙对军中一些想投降的议论说:“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p><p class="ql-block">1276年,由于陈文龙的部下投降,陈文龙与母亲均被元军抓获。陈文龙面对元军的百般凌辱与折磨,指着自己的腹说到:“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陈文龙遂被元军押送杭州,在途中开始绝食。到了杭州,陈文龙首先要求去岳王庙跪拜岳飞,然后气绝身亡,年仅45岁。之后,又出现了宋末民族英雄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p><p class="ql-block">陈文龙就义后,被人们安葬于杭州西湖保俶山智果寺旁。当时,陈文龙母亲被监于福州尼寺,得知噩耗,说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众人感叹:“有是母,宜有是儿。”。所以,诞生民族英雄不是偶然,他有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也有家庭背景。</p><p class="ql-block">南宋末年,因各种各样原因,国家逐渐衰弱,百姓民不聊生。北方逐渐强大的蒙古人趁机入侵……陈文龙爱国主义思想在那个时代,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有一大批爱国人士,和陈文龙一样抵抗外敌入侵,他们是无名英雄。陈文龙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篇章,他的英雄事迹和爱国民族精神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三、弘扬陈文龙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陈文龙英勇就义以后,福建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乡,在各地建立庙宇、祠堂、塑像等:“出海祭拜妈祖,上岸祭拜陈文龙”,“官船拜文龙公”,祈愿他们在天之灵普渡众生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大明王朝孝宗时期,陈文龙正式列入诸神祠进行官方祭祀,被封为“水部尚书”,福建人称“尚书公”,成为闽江流域乃至更广泛地区江河交通的保护神,与妈祖一起保护着渔民海上航行安全。</p><p class="ql-block">大清帝国时期,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亦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并与其它一些民俗活动相结合,如“迎尚书”和“送状元船出海”,至今仍有保留和传承。在陈文龙诞辰和就义日,各地尚书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现在,陈文龙民族精神在台海两岸探寻文化渊源,成为连接两岸亲情的重要纽带,两岸信众举办祭祀活动以及文化交流节。大家不仅仅是对其个人英雄事迹的崇拜,还蕴含了对忠贞、勇气、保家卫国的祈愿,从而提升陈文龙爱国主义教育思想。</p><p class="ql-block">有人说,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陈文龙抵御的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内战,不能算是民族英雄。我们研究陈文龙爱国主义精神,也要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家组成。当时长城以北的一些地方还没有统一,没有统一就存在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那么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就是民族英雄。所以,我们树起陈文龙爱国主义教育大旗,是推进杭州与莆田、浙江与福建、大陆与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文化保障。</p><p class="ql-block">在“提升陈文龙爱国精神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杭州、莆田两地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陈文龙后裔,玉湖陈天宇理事长及其宗亲等各抒己见,大致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1、可以着手编纂一本陈文龙教材,走进中小学课堂,作为课内读物,树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2、保护和开发陈文龙民族精神教育遗产,创作陈文龙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戏剧、电影、视频等,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树立民族团结精神。</p><p class="ql-block">3、启动申报“陈文龙墓”的省级、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p><p class="ql-block">4、恢复陈文龙墓地面原有的被破坏掉的陈文龙祠堂申报重建工作。</p><p class="ql-block">5、把陈文龙墓园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岳王庙一样成为国家级的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6、西湖陈文龙墓指示牌偏小,不起眼,各地前来祭祀的宗亲后裔等很难找到墓地。建议把指示牌做大一点,放在醒目位置,以便更多的游人前去瞻仰。</p><p class="ql-block">7、可以用大石头刻一尊陈文龙塑像立于“陈文龙墓”旁。</p><p class="ql-block">8、要从家族祭祀跳出来,上升到中华民族的高度纪念民族英雄陈文龙。</p><p class="ql-block">9、提升陈文龙爱国教育任重道远,规划建立“陈文龙纪念馆”,将“陈文龙文化节”办的更好。</p><p class="ql-block">10、出一本纪念陈文龙爱国主义教育的作品集,供大家阅读传播。</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陈文龙第25代孙陈添老师及其宗亲向这次活动捐赠了十万元,希望把弘扬陈文龙的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深挖细研,让陈文龙大义凌然的民族气节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四、“宋末四杰”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我们研究陈文龙,要把陈文龙宁死不屈的家国情怀注入到新鲜血液中去,让陈文龙民族精神汇入“宋末三杰”队伍中,成为“宋末四杰”陈文龙、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p><p class="ql-block">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p><p class="ql-block">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在崖山海战兵败后,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44岁。</p><p class="ql-block">文天祥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p><p class="ql-block">南宋虽然覆灭,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悲壮的气节,值得我们敬仰。为民族尊严而英勇就义的领袖:陈文龙、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被我们称为“宋末四杰”,永远纪念。</p><p class="ql-block">我们缅怀南宋名臣、爱国先驱陈文龙,是建设仁义杭州、人文杭州,弘扬西湖文化、西溪文化、双西宋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爱国是民族的脊梁,我把久违的诗篇再次捧读:</p><p class="ql-block">1、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p><p class="ql-block">2、陈文龙七律《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p><p class="ql-block">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p><p class="ql-block">3、文天祥七律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所在研究会:西湖区西溪文化研究会)</p> <p class="ql-block">乙巳清明节浙江杭州文史界专家为忠肃文龙公扫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