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海棠依旧

布衣崔

<p class="ql-block">  北京已进入飞絮期。杨絮、柳絮,飘浮在空中,随风漫天飞舞。似雪又扰人清净;似空中飞扬的精灵,但又少了点儿那悠然美丽;似棉絮团簇却又多了一份粘腻,混着细微杂质,随着被带起的空气流而搅乱一片环境。这时可别遇火,粘火就着,风一吹就像过火龙,燎原一片……</p> <p class="ql-block">  古人对杨絮、柳絮似有偏爱,经常拿其入诗,寓意深远。</p><p class="ql-block"> 唐朝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p><p class="ql-block">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p><p class="ql-block">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p><p class="ql-block"> 草、树都知道春天将离去,百花竞相争奇斗艳。杨花和榆荚没有花卉的艳丽,只能随风象雪花一样漫天飞舞。色彩前浓后淡,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无力回天之落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代苏轼的诗句,也为我们描述了这一时期,既将逝去春色,伤春悲时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p><p class="ql-block">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p><p class="ql-block">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p><p class="ql-block">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是对风雨过后,叶茂花残春去也的感知伤怀……</p> <p class="ql-block">  其实年年这个时节最好。已无霜雪,气温回升,雨季未到,满园春色,绿意盎然!满眼的绿,朱自清散文描绘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但是,今年北京似乎是有点反常,3月15日,下了一场不小的雪;大风天不断,4月11日到12日,北京遭遇历史罕见的的大风(发布了橙色预警),最高风力可达13级。至今风力仍然可达五、六级;这几天气温骤降10到15度……</p> <p class="ql-block">  虽然今年北京大风刮的多且大,但各种花依然如期竞秀。</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得益于多场大风,北京至今没有出现沙尘天气。因此当我们看花赏花时,看到的是色彩缤纷的娇艳花朵儿,和衬托其上的“女儿绿”叶。正道是:好就好在、妙就妙在,不染一丝尘埃!</p> <p class="ql-block">  海棠依旧。种植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小月河(此河乃是元大都城护城河遗存)边上的各种海棠树,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初静静地开放,有西府海棠、八棱海棠、垂丝海棠、北美海棠、贴梗海棠等等。这里成为了赏花打卡地——海棠花溪!</p> <p class="ql-block">  有幸得朋友推荐,前些天去了一趟海棠花溪(元大都遗址公园边上的),赶了个时髦,到此打卡。</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的前一天(4月3日)去的。花开正艳,人也是真多!其中老年人占比多,女人比男人多。应该是在老百姓阶层,女人比男人更爱美、或更懂欣赏美吧?</p> <p class="ql-block">  我在“海棠花溪”见到的组团去那里打卡拍照的中老年人女性较多;当然也有些是老俩口儿携手前来;还有些是腿脚不利索,坐着轮椅(有些是电动自行)的,也在那里拍照赏花,交流畅谈。我当时脑海中就一个感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p> <p class="ql-block">  海棠树下,舞“龙”者是一位满头银发的女性,挥、甩、抛、接、闪、转、腾、挪,真有点儿进退有度的范儿,将那彩色飘带“龙”舞的上下翻飞,状似游龙戏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边上的男性伙伴,用手机在非常认真地以专业角度为其拍摄舞“龙”全程影像……</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吸引了不少来赏花的人停下来拍照。比如我……🤭</p> <p class="ql-block">  拿着这样纯相机来此地拍照的人有,但不太多。大多数还是用手机在拍照,但也配备了自拍杆、支架等。</p><p class="ql-block"> 有点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很多人可能是忘记了自己的年纪、或自我感觉面貌良好的中年人,都会将花枝拉近到自己的脸前,或将自己放在花丛中去与海棠花同框拍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花有花期人有时,青春已逝,不再有“人比花娇花无色”的景色了,更别说海棠花开正当时那份娇艳欲滴……</p><p class="ql-block"> “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p><p class="ql-block">但是,回首往事,多有不堪回首之苦辣酸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激励了几代人,让我们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而回首这二十多年来,乃至更早的那些年,我们“悔恨、羞愧”吗?</p>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是悔恨,还是荣耀,也不管你是羞愧,还是自豪,岁月是不饶人的。有人将晚年比作夕阳,赞扬老年人依然有美丽动人的风华。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但还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更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服老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曹操就说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唐朝李商隐也说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p class="ql-block"> 这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的贴切。看看岁月在我们的身体发肤上留下的痕迹,发白了,皮儿松了,脸上皱纹堆砌,关节僵硬了,腿脚不灵活了等等……</p> <p class="ql-block">  有几句诗词,道尽老来之伤感,有伤情的,有励志的……</p><p class="ql-block"> 其一、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p><p class="ql-block"> 其二、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p><p class="ql-block"> 其三、天不荒,地不老,人生百年休草草。 </p><p class="ql-block"> 其四、……</p><p class="ql-block"> 这暗合着那些赏花老人的心态吗?</p> <p class="ql-block">  与花拍照或拍花的人,应该是“夕阳无限好”吧!更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或是“人生百年休草草”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但外人(尤其是年轻人)观察与花拍照或拍花的人,则应该是产生“只是近黄昏”这样的想法吧?</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棵大梨树,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立刻出现在脑海。刚从海棠花溪赏花观景完,香艳清雅盛开的海棠花还历历在目,眼睛却被一株梨树上那茂盛的纯白梨花所占据……</p><p class="ql-block"> 用句不太贴切的比喻当时的心情,那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有一首诗词:杨柳春风今夜闲,一杯浊酒问青天。 为何花有重开日,人却从无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昼夜交替、季节循环,甚至生命也有轮回,但我们的青春啊!只有单程票。</p> <p class="ql-block">  “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我是凡人不是仙,遇事只能问苍天。为何只许春回去,却不容我再少年。”</p><p class="ql-block"> 这首《咏苍髯》对作者(宋•李之仪?)有很多争议的诗词,却说透了我们无力逆转时光,不许再少年,青春不可逆的客观现实。</p> <p class="ql-block">  一趟“海棠花溪”赏花,勾起了我对老年生活的深刻思索。看着那些同样来赏花拍花的中老年人,看着他们在赏花时那满脸的笑颜,看着他们伴花起舞弄影,看着他们身上的色彩艳丽服装…… 我想到了:心若年轻,天地不老;心若老去,人生荒年。</p> <p class="ql-block">  心态决定未来、心态决定好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什么时候都可以与鲜花争艳!祝大家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欢乐的心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衣崔 25.4.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