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 晴天</p><p class="ql-block"> 中午10许,我们在二哥、二嫂的率领下,韦松、开华、二姐、小娟、邓上、小微、飒飒、小靖、瑄妹、晓燕、小雨和我,共计14人,坐上高铁离开贵阳,向北奔驰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满载着期待,在回老家的路上,去寻觅春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中午1时许,我们抵达重庆西站,邓尚安排了中巴车接我们。 </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车里,欣赏着车窗外熟悉的景色,那是嘉陵江!江水悠悠流淌,岁月静好,风光无限,每一滴都藏着童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长江,江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遥远的江面映衬着两岸高楼的倒影,宛如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美景让我们大饱眼福,还不忘饱口福,山城的小面无疑是一道醒目的招牌。简单的面条,浓厚的调料和特有的酸辣口感,让小面在家乡的美食中,独树一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 品尝了家乡的小面,我们乘车来到校场口,这里是家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繁华之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山城之中。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重庆的沧桑变迁,更是如今都市生活的璀璨明珠。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是味蕾的天堂;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新旧交融,展现着重庆独有的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较场口街边的石梯向下而行,这里就是家乡著名景点十八梯。它是历史沉淀与市井烟火交织的独特画卷。这里以青石阶梯为脉络,串联起山城六百年的记忆,在现代化都市中保留着最鲜活的老重庆风情。</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是南宋的军事要道,明清时期演变为连接上下半城的交通命脉。十八梯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古井距离居民区有十八级石阶,另一说因自然形成的十八段阶梯("七街六巷"格局雏形)。这里见证了抗战时期的坚韧精神,更承载着挑夫、茶馆、川剧等市井文化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 听游客感叹:“在十八梯,抬头是解放碑的玻璃幕墙,低头是祖辈走过的石阶。”青砖黛瓦的吊脚楼、盘根错节的黄葛树、百年石梯上斑驳的凿痕,构成老重庆的肌理。</p><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街区巧妙融入荧光艺术字、3D投影灯光秀,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的浪漫元素更添文艺气息。</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修脚师傅的吆喝声与九宫格火锅的麻辣鲜香交织,采耳摊的铜铃声应和着评书艺人的抑扬顿挫。正如当地老人所言:“这里的每块石板都住着故事”。</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地方,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山城的热情与魅力,留下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十八梯,中巴车载着我们越过长江大桥,来到四公里宜尚酒店休息。提到四公里让我思绪万千,这里离我生我养我的地方——佘氏别墅很近。“四公里”地名源于抗战时期修建的川黔公路或中缅公路(不同来源说法差异),以海棠溪为起点计算的里程标记。</p><p class="ql-block"> 1948年,我们家曾从佘氏别墅搬出来,在四公里街上住了几年,我和我二姐、幺妹都在四公里小学读过书。我的哥哥姐姐都在四公里老街上的西南中学(现在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求过学。</p><p class="ql-block"> 开华、小燕选订的宜尚酒店的对面就是“西南中学”,旧地重游让我们兄妹几人感慨万千,仿佛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 晚餐陈小雨推荐在所住酒店的右手边的徐鼎盛民间菜馆,他和佘靖为我们点了正宗的家乡菜。菜以其诱人的色泽和浓郁的香味,以及独特的口感让我们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们拟去上新街等处看看夜景。在等车期间,我与刘姐姐的大儿子——马远忠打个电话,约明天中午大家聚聚。他回话说明天他们已经有安排,现在过来看看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老的只好放弃出游计划,等他们到酒店来见面。来的有远忠、远福、远惠和熊菊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与他们的友谊源于他们的母亲——刘淑慎,刘姐姐从小就来到佘家花园,十多年与我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刘姐姐已经离开我们二三十年,这种友谊早就延继至她的儿孙们,都把彼此当做自家的亲人!最后商订后天中午大家再聚。</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约了表妹张家贤,明天早上一起去扫墓,她愉快的答应了!这让我感到家乡的亲人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他们的善良和坚韧让我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充充实实终于告一段落。回到老家,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宁静的港湾,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美好。</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星期天 晴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我们一行15人,乘车来到四公里公墓。</p><p class="ql-block"> 二哥二嫂已经93岁了,他们不但从贵阳回到重庆扫墓,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p><p class="ql-block"> 先祭扫爸爸妈妈墓,随后分为两组祭祀,男士组时佑带队,先上去刘淑慎墓,然后下至连蓂华墓,再至秀英墓和时仲墓。</p><p class="ql-block"> 女士组张家贤带队,爸妈祭扫完后,原路向下,祭拜佘啟秀、彭永芳、胡正智、胡正仁、佘启英等的墓,随后去秀英和时仲墓地。</p><p class="ql-block"> 按照二哥的安排,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先后去悼念了先逝之人。春风吹绿柳,细雨寄哀愁;愿逝去的温柔,化作四季的风。</p><p class="ql-block"> 二哥写还作了一篇悼词:《祭扫父母墓》</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3日</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轻扬, </p><p class="ql-block">旧墓新苔思绪长。 </p><p class="ql-block">父职母范军属誉, </p><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众称扬。 </p><p class="ql-block">故土长眠三春暖, </p><p class="ql-block">众亲相伴乐未央。 </p><p class="ql-block">九秩高龄携妻女, </p><p class="ql-block">黔回渝祭意难忘。 </p><p class="ql-block">红字石碑今更替, </p><p class="ql-block">黑石金字映霞光。 </p><p class="ql-block">众弟妹们同祭扫, </p><p class="ql-block">缅怀先人共举觞。 </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情永驻, </p><p class="ql-block">春风拂过泪成行。 </p><p class="ql-block">故土情深心相系, </p><p class="ql-block">清明祭扫寄衷肠。 </p><p class="ql-block"> 四公里是我们祖籍所在地,我的母亲曾任四公里乡、南岸区人民代表,这是历史的功绩啊!</p> <p class="ql-block"> 告别公墓,我们乘坐大巴穿过南岸区、渝中区,最后来到沙平坝区的山洞。这里的连家花园,是我外祖父几兄弟的居住地。解放后他们把这所别墅捐赠给政府,现在住着一个团的解放军。如今是军事重地,根本不允许闲人进入。望着高高的围墙,我回忆起童年时,外公带着我,在别墅的菜地里摘西红柿的情景,那是多么甜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离开山洞,我们又乘车来到沙平坝正街,这里的重庆南开中学,是我求学过的地方,初中时我曾担任这个学校的少先队大队委,总辅导员张国梁老师,曾教我编绘每周一期的黑板报《红领巾》,这段经历,为我后来成为作家有很大的帮助哟!</p><p class="ql-block"> 我的二姐曾在重庆一中读书,两所重庆的最有名的中学,大校门相望,当年我们经常争论谁的学校更好!</p><p class="ql-block"> 重庆一中的前面就是重庆大学,它创办于1929年,已经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40年代这所大学就已经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在世界高校历史上占用重要的位置。从创校之初这所大学就拥有折扇石头门,刘湘时任重庆大学的首任校长,选定沙坪坝为重庆大学永久校址,从这里启程风雨中不改。</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学校大门口,保安不允许我们的大巴车进入校内,我二哥即与校办联系,在保安的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欢迎老校友回家”的字样。大巴车载着我们在学校的团结广场、民主湖、理学院、工学院等处游览,最后到达新华村。</p><p class="ql-block"> 我二哥曾毕业于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并在学校任教,她曾带我们居住在新华村教职工宿舍,如今旧地重游,又是一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旧貌换新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新华村门前的食堂共进中餐,只觉得还有儿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离开重庆大学,有几位亲亲明天(星期一)还要上班,我们送他们去西站后,然后返回四公里宾馆休息。</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在学府路的人行道上散步,二嫂十分感慨的说,脚下的地方,当年都是田土哦!</p><p class="ql-block"> 是的,家乡历经岁月的洗礼,美景更胜往昔。无论是街道的干净整洁,还是环境的清新宜人,都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与繁荣,我爱我的家乡美!</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星期一 天气晴朗</p><p class="ql-block"> 早上9:30,我们打了两辆的士,越过滚滚长江,穿越繁华的渝中区,飞奔过嘉陵江大桥,来到江北嘴。</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朝天门码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目睹嘉陵江水的清澈,长江水的浑浊,形成独特的“两江汇流”景观,呈现出“鸳鸯锅”般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我二嫂的老家所在地(江北黄土坡42号)。当年的泥泞小路,如今已变成宽阔的柏油马路,晴天不再尘土飞扬,雨天不再步履维艰。荒废的土地被改造成绿意盎然的公园,四季常青的树木取代了光秃秃的沙地,两岸风景如画,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高大雄伟的重庆大剧院,于2007年1月28日开工建设,2009年9月6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它是集歌剧、戏剧、音乐会演出,文化艺术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该剧院项目总投资近16亿元,总建筑面积10.45万平方米,大剧院地上共7层、地下2层,内设有大剧场、中剧场、排练厅三个部分。观众厅共设有2764个座位,大剧场共有观众座位1826个,中剧场共有观众座位938个,设有中、高档化妆间72间,并拥有一个贵宾厅,真是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从黄土坡出来,我们又打的来到南岸区的南坪老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我们家曾在这里的蒲家大院居住过。我二哥在这里度过童年时光,如今旧地重游,他四处寻找儿时记忆,破破烂烂的老街,已经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替代,只在街头发现一所小学,哥哥若有所思的说,我在这里读过书,如今已经鸟枪换炮,变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老坪老街没有给我留下多少记忆,只记得妈妈曾带我,从佘氏别墅步行到马家店(南坪的旧名)赶集,买过白糖糕给我吃,她自己确舍不得吃一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呵!</p><p class="ql-block"> 重庆南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该地名为南城坪。宋将张珏为了抵御元军,于南岸筑起南平关,与佛图关相呼应,作为重庆城的重要防御屏障。明代末年,奢崇明土司的叛乱曾威胁到重庆,女将秦良玉带领精兵驻防南平关,切断了叛军的后路,最终平息了叛乱。南平之名并非一直沿用,早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渝州曾改称为南平郡,但南坪之名则源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这里是前往綦江和贵州等地的交通要道,需从南纪门过长江至黄葛渡,再翻越南城坪至丹桂。清朝时期,一位姓马的商人在此开设店铺,因其所在之地被称为马家店。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店周边逐渐发展成为集市,即南坪场,简称为南坪。在长江大桥未建成前,南坪场有一条街道,周边环境以农田为主,即便位于南岸,也显得较为偏远和荒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马家店回到四公里旅馆休息,中午一点我们来到五公里张记兴隆饭店,与马家兄妹七人共进午餐,在席间大家回忆过去的岁月,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中餐后,在远忠、远惠、熊菊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住宅区,来到一个铁栏杆前面,外面就是佘氏别墅旧址所在地。如今这里是废墟,不但见不到别墅的一砖一瓦,连门前的小河也不见了。据远忠介绍,小溪的水被一根巨大的水管引向长江。</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站在别墅的凉台上,可以看见右手边滚滚的长江,晚上还能看见九龙坡的万家灯火;左手边就是川黔公路,没有想到十多年后,我们沿着这条公路,去到贵州省贵阳市。</p><p class="ql-block"> 更难得的是,当年飞机也要从我们家门前上空飞过,到长江中的珊瑚坝降落,换句话说,在别墅的凉台上,我们可以目睹海陸空。我想1944年,毛主席从延安到重庆谈判,乘坐的飞机应该从我家别墅前飞过的。</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门前蜿蜒流淌的清澈小河,滋养着岸边的草木,哺育着岸上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夏天小河最热闹,河岸的野花星星点点地绽放,淡紫色的鸭跖草与金黄的黄花相互簇拥,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翠绿的水竹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共同构筑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令人陶醉。阳光透过叶缝洒落在河面上,像撒了碎金子般闪着光。 三五成群的鱼儿游过浅水处,小 尾巴一甩,搅得水底的鹅卵石都晃动起来。我们兄妹几个常常光着脚丫,在水里嬉戏,溅起的水花落在晒得发烫的石板上,发出滋啦的响声。</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不但吃这条小溪的水,还用河水洗衣做饭、捉鱼捞虾,留下了非常甜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告别佘氏别墅旧址,3天的返乡踏青活动就告一段落。想当年重庆到贵阳,要坐三天的客车,现在的高铁只要两个小时,据说到今年6月以后,重庆南站建成,重庆至贵阳只需一个小时,真是日新月异,换了人间,让我们彼此好好保重,迎接更多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