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

最后半支 25180936

<p class="ql-block">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明确提出中轴线的概念。这位建筑大师指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p> <p class="ql-block">从南端的永定门、正阳门,穿过古都北京的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再向北至钟鼓楼,就是全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拜殿位于先农坛内坛太岁殿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是连接太岁殿的穿殿,明清时期为祭祀官员祭拜太岁神的场所。其南侧为具服殿,北侧为太岁殿,整体构成先农坛核心祭祀区域。</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与天坛遥相呼应。这里坐落着一座重要的祭祀建筑群,它就是先农坛建筑群作为从南边进入北京城后第一组东西对称的主要建筑之一,先农坛还是明清帝王亲耕“一亩三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坛悬日,春分节气前后日落时分,天坛祈年殿出现“悬日”景象,此刻的黄昏多了一抹沉静感。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日出日落会沿正东正西方向进行,因此会出现悬日美景。</p> <p class="ql-block">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原名“天地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天坛</p> <p class="ql-block">夜幕中的正阳门恰似琼楼玉宇。</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p><p class="ql-block">广场建筑群沿北京中轴线呈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依次为国旗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太庙</p><p class="ql-block">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坐落于首都北京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汇点,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至今,是明清两朝皇城正门。</p> <p class="ql-block">金水桥位于东城区故宫内,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金水桥的蓝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元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曲阳的普</span>通石匠杨琼。曲阳盛产玉石,石雕技艺唐宋以来已名闻于世。</p> <p class="ql-block">故宫与中国尊同框,遥远的中国尊新地标与古老宫廷建筑同框,金辉玉影,交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对话图,红墙黄瓦铜鎏金的太平缸与尊楼形成古今之对望,呈现出华夏大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故宫</p> <p class="ql-block">“只有站在城市的中轴线上,你才能切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里,最能够清晰感知到中轴线存在的地方,一定是在老城的高处。站在景山公园的万春亭,能够看到紫禁城的核心建筑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两边的建筑按中轴对称。</p> <p class="ql-block">北海</p> <p class="ql-block">红墙白鸽琉璃瓦。故宫的建筑群,红墙是主色调,也就成了白色精灵的舞台背景,鸽子飞翔时的瞬间美姿被声声快门凝固成美好的记忆。真心希望这些和平鸽,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成长。</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染红了北海公园,2018年9月8日,北京北海公园日落夕阳红霞满天,水边儿的荷花荡漾,景色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角楼</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其范围南至正阳门城楼,北至天安门城楼,东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 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门箭楼</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外观呈半椭球形,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总造价30.67亿元。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登上鼓楼的69级台阶,在二楼向南远眺,能看见遥相呼应的景山万春亭,也能明明白白看到一条轴线位于北京城的中央,青砖灰瓦的建筑错落在中轴线的两边。钟、鼓楼是人们了解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地方,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天十二个时辰,都是通过击鼓鸣钟来显示。将钟、鼓楼置于全城中心,意味着元大都的规划者把宇宙的活动,或者说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景山万春亭的悬月</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项规模宏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遗产,北京中轴线不仅串联起众多文物古迹,更清晰地构建了一个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表达体系。听见中轴线,触摸中轴线,既是艺术表达,也是纪录历史,留存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