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光的这片热土

天南地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不朽的红色史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圳大鹏区坝光乡,是位于大亚湾海岸边上的一片古老<span style="font-size:18px;">贫瘠</span>的村落,这里曾经是点燃当地民众抗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炽热</span>火种;也是编织起东江民众抗日武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摇篮;又是打响抵御侵略者从海上登录入侵华南地区第一枪的阵地滩头;还是惨遭日寇法西斯在大亚湾疯狂屠乡的罪证现场;更是诞生了无数铮铮铁骨的东江抗日志士(后发展了“东江抗日游击纵队”的基础骨干)的红色沃土:</p><p class="ql-block"> 1936年冬,这里的坝光小学(原培智学校)、江夏祠堂,是以黄闻、蓝造、黄业、黄德明……等为首的坝光进步青年人,得到了在香港共产党员钟明的暗中支持下,自发地组织了“海岸读书会”,把马列主义的思想和抗日救国真理传播到这里边远的穷村贫乡,使唤起民众火种迅速吹遍了七娘山下,进步的思潮迭起重重,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夏后,坝光街市乡区一片热血沸腾,每逢圩日,十几间小商铺便贴满了宣传抗日的广告标语,这里成为了热血青年们组织抗日救国活跃的中心和主要阵地,“海岸读书会”的青年们在江夏祠堂门前的晒谷坪搭起了演讲台,鼓动全民抗日,后又组成的“海岸话剧团”和“坝光抗日自卫队”,同时还在坝光小学办起了“民众夜校”……一时间,“抗日舞台”、“抗日街”、“抗日剧团”和“抗日自卫队”的救国活动深入人心,成为了当地百姓的热门话题。在这里,满腔热血的坝光进步青年黄闻、蓝造、黄业、黄德明……等和受他们影响而加盟的周边乡的青年钟原、袁庚、刘黑仔……等众多青年把“海岸话剧团”的宣传及演出活动深入至整个大亚湾沿岸村落,这批先进青年骨干很快就被发展成为了中共党员,至此,抗日的烈焰熊熊,推波逐浪……</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某日,抗日青年黄闻、蓝造、黄业、黄德明、袁庚……等近二十多位抗日自卫队青年这在坝光乡海边修筑防御阵地、战壕,突然发现当面开来了二艘日本武装侦查的快艇,他们立即投入了战斗,坚决地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热血的青年目光炯炯,牛气冲天……</p><p class="ql-block"> 1939年上旬,疯狂的日寇大部队在汉奸的引领下,又一次绕过了国民党军队在惠州澳头的正面防御阵地,从坝光乡海岸面登陆,直插惠州城,澳头前线的国民党军队很快就撤退溃败,惠州城也很快沦陷。日军除了攻占惠州方向的一支主力部队外,还有一支主力则从珠江口的虎门登陆。不久,整个华南地区相继沦陷,逃难的百姓忧心忡忡,水深火热……</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鉴于整个华南的抗日形势的严峻态势,中共华南特委(后来的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决策和决定在惠州坪山地区(现在的深圳葵涌、坪山区)组织起武装斗争队伍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省委指派由曾生同志为主要领导(后任“东纵”大队长)。曾生同志除从香港“华侨爱国抗日归国服务团”中抽出50多名骨干为主体,并整合当地的各民众自卫队,组成了一支近二、三百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其中不少就是葵涌大鹏片(含坝光乡)的抗日青年。曾生同志非常看重这里的自发组织抗日活动的优秀骨干,紧迫地指示基层党组织必需抓住时机,时不我待,“像挖红薯一样,一抽一抽地迅速把党员发展起来,把党的武装队伍壮大起来”。大亚湾地区的抗日民众在我党的领导下,从自发的“自卫队”到“游击总队”,再壮大到“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最后,整个华南地区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队伍越来越强大,燎原火把红彤彤,倒海翻江……</p><p class="ql-block"> 1939—1943年间,侵略华南的日寇多次对我根据地清乡扫荡,坝光乡就遭受了多次的“烧、杀、奸、掠”,最惨的一次,乡中心的村落除及时逃离和走难的村民外,危及逃难者就有近百人遭杀戮,后来残肢断头的遇难者遗体就摆满了整个坝光乡的江夏祠堂和坝光小学,坝光中心街区几乎是家家死人,户户哭丧,鬼子屠刀霍霍,血雨腥风……</p><p class="ql-block"> 1936—1949年间,区区的不到二十来里地的山野岸头就诞生了一次次、一出出的红色历史篇章……从这里走出来的无数革命先烈,他们前赴后继,血染山河;不少的英雄豪杰,他们又成为了新生人民共和国政权的顶梁脊柱:出生在坝光乡垌梓村的钟明,抗战前就在香港参加了中共的地下党,并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家乡进步青年自发组织的红色革命活动,日后以中共南方局的代表身份出席了中共“七大”会议,全国解放后曾出任广州市副市长(市委书记),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省级干部);出生在坝光乡的蓝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时期间曾是“东纵”大队的团级干部,全国解放后担任了武汉军区作战部长(部队军级干部)</span>;出生在坝光乡小桂村(现惠阳小桂村)的黄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时期间曾是“东纵”大队的团级干部,全国解放后担任了</span>广东省军区副司令(部队军级干部);出生在坝光乡的黄德明,抗战时期是东纵的营级干部,全国解放后成曾出任过梧州市长,后任广西检察院重组的领导组长并担任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持</span>工作的领导岗位,从正职顾问的位置离休……他们都曾在坝光乡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磨灭的足迹……而坝光乡红色革命活动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领导者,坝光乡第一个党支部的书记黄闻同志(坝光乡垌梓村人),却在全国解放前就牺牲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勇地</span>倒在这片鲜红的热土上,松柏葱葱,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红色的坝光乡,革命的坝光乡,时代的坝光乡,灿烂的坝光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94周年‌,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82周年,特写此文,以缅怀无数为拯救民族危难的革命先烈,以及缅怀家乡的这片不朽的红色革命史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