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中国自驾游之228国道(第二集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

叶伟年

  4月7日是我们开启环中国自驾游走228国道的第一天,计划先去游览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和G219国道纪念广场,随后寻找G228国道的终点罗浮广场(对于我们来说是起点),从罗浮广场出发沿G228国道前往防城港市,沿途还要去游览大清国1号界碑、沿边公路零公里纪念碑和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等景点。<div>  这是今天计划游览的各景点地理位置图。</div>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就在我们住宿的尚客优酒店的对面,我们从南门进去,走台阶上去就是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随后经东兴烈士陵园前往北门广场,再向南经过廊桥到中越边防部队友谊林、文昌塔和关帝庙,接着北行到中越人民友谊馆,最后出北门经教育路返回尚客优酒店。<div>  这是我们漫步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的路线图。</div>   早晨9点半,我们离开尚客优酒店,这是酒店大门口的新华路街景。   尚客优酒店的隔壁有一家网红华姐鸡粉店,鸡粉是越南的特色小吃,我们决定在此吃早餐。   一碗鸡粉18元,有2只海虾,五六块鸡肉,还有酸笋等配料,非常美味可口。   吃完鸡粉,沿新华路来到解放路的交叉路口,路口是一个直径约1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围着一圈四五层楼的商住楼,底层铺面开设有各种各样的店铺。   在交叉路口右转弯进入木兰街就到了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的南门。   南门右侧的墙上用中越两国文字写着“东兴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几个大字。   “东兴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是防城港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正对南门的是纪念广场,广场北侧有66级台阶,上面耸立着“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div>  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政府与越南广宁省政府商定,为在1954年的抗法援越解放斗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建立这座纪念碑,1959年1月建成。</div>   东兴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3米,碑身正面和背面用中越文分别镌刻“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光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2个金光镏金大字。顶部为方锥形帽顶结构,帽檐下方的正面和背面各镶嵌着1颗鲜红的五角星。碑身和碑座连接处的正面和背面亦各镶嵌有“1958”4个鲜红的阿拉伯数字。<br>   纪念碑的碑座东、西、南三面用浮雕刻画了两国共同战斗的场景。<div>  碑座北面东西侧分别刻着中共东兴各族自治县委员会、东兴各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和越南海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共同题写的碑文,中间刻着中越两国烈士名录。</div>   1994年8月,东兴的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列为自治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2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北侧是东兴烈士陵园,建有一座正方形的“东兴烈士陵园纪念亭”。<div>  烈士陵园内共有烈士墓9座,安葬着14位革命烈士。</div>   整个烈士陵园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庄严肃穆。   从烈士陵园下来,就到了公园湖畔的一家餐馆观景平台上。   向西望去,湖中横跨一座五孔园拱廊桥。<div>  据说湖泊名为“郡望湖”,古时东兴隶属于秦始皇在岭南设置的“象郡”,历朝历代守望着祖国的南大门,保一方黎民和平安定,因而得名。民国时期的“南天王”陈济棠、抗法英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都来过这个湖边散步休息。</div>   郡望湖占地面积20多亩,湖上修建了亭台、廊桥等供游人休闲观光怡情。郡望湖上的廊桥也叫风雨桥。<br>   沿着郡望湖边逆时针方向步行150米左右,就到了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的北门。   北门外是东兴的教育路,有两辆旅游大巴刚刚到达。   从旅游大巴上下来一批从越南来东兴旅游的越南游客。   越南近年来因为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所以到中国来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了。   在北门广场上可以遥望文昌塔。   从北门广场北行就是横跨湖面的廊桥。   廊桥上部的亭廊为木结构仿古建筑。   栏杆处设置通长的长椅,供游客歇息、观景之用。   屋顶横梁上绘满了彩色的图案。   在廊桥上向东望去,是我们刚刚经过的湖畔的一家小餐馆。   坐在半圆弧的平台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观赏美丽的郡望湖景色。   在廊桥上向西望去,可见一个湖心小岛,岛上树木葱茏。   湖心岛上还建有一座颇具特色的白色建筑,不知其名。   尖拱形的门窗洞口属于欧式建筑风格,估计与当年法国人有关?   跨过廊桥就到了中越边防部队友谊林广场。   草坪中央立着一座双手紧握的石雕像,基座上刻着中越两国的国旗和“中越边防部队友谊林”九个大字。   另有一块用中越两国文字书写的“和”字石碑。   我们按照路标的指引来到文昌塔地下的平台上。   平台四个角落安放了四座按照文昌塔缩小的石塔。   文昌塔是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前身是位于市一小的文昌祠。2012年因城市扩建和教育发展需要,文昌祠迁建至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内。   文昌塔占地面积324平方米,共7层,高49.5米,其中地宫高3.5米,塔高46米,为七层叠檐塔,整体造型从底部向上收缩。全塔集中国亭台楼阁建筑艺术与一身,画栋雕梁,碧瓦丹柱,翘角飞檐,实为国门边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昌塔内从底层到顶层有步行楼梯供游人攀登,登上塔顶可观东兴市区全景及越南芒街市郊的异国风光。   所以文昌塔前的草坪上有“一眼望两国”五个大字。   这是文昌塔的正面图像。   从文昌塔向西步行100来米就到了东兴关帝庙。<div>  关帝庙始建于清朝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原址位于东兴市北仑河畔和平街,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东兴边陲重镇的直接体现。</div><div>  关公的精忠大义高节清廉为历代百姓所崇仰,更是中越两国人民心中的神。据守庙人说,每到初一、十五都会有越南人来进香,他们大都是做生意的。他们一来是进香,二来是顺便做贸易。</div>   2009年在国门景区改造工程期间,关帝庙搬迁至东中路中越人民友谊公园西侧的庙山岭上,新迁建的关帝庙占地38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旧址庙面积的40多倍,坐西北,朝东南、紧靠北仑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是一处吉星高照,灵光普渡的风水宝地。<br>  新建的关帝庙参照关羽出生地山西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结合明清时期仿古建筑特点,依据实际地形梯级而上形成高低错落的视觉,为中国西南第一仿古建筑群,是华南地区最为气宇轩昂的关帝圣殿。   这是关帝庙中的主殿崇宁殿,是庙中各种礼拜和祭祀活动最集中的庙院。<div>  崇宁殿之名,一般认为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事实上此殿创建很早,肇始于庙宇始建的陈、隋年间(557-618),这点已为崇宁殿台基上发现的唐代绳纹砖所证实。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敕建关庙,至徽宗崇宁(1102-1106)中以崇宁宫为额,此后主殿也随庙额而称崇宁殿,地方志和碑石多有记载。金元两代,因关羽被封为王,多有称关庙为关王庙者。明代后期解州关庙始改名关帝庙,但祀奉关羽的主殿却仍以崇宁殿为额。</div>   崇宁殿前的广场两侧各有三块黑色金字石碑,一侧为“忠、勇、仪”三字。   另一侧为“礼、智、仁”三字。<div>  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信、礼、智的精神品质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受到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供奉和祭祀。</div>   这是崇宁殿内的香鼎。   崇宁殿内有一幅长联是对关公的最好评价,此联来自解州关帝庙崇宁殿。<div>  上联:力扶汉鼎,道阐麟经,秉忠义伐魏拒吴, 统南北东西,四海咸钦帝君仙佛;</div><div>  下联:气禀乾坤,心同日月,显威灵伏魔荡寇,合古今中外,万民共仰文武圣神。<br>  上联力扶汉鼎,是指关公力挽狂澜,忠心护佑汉室的事迹。关公死后成神,道教和佛教、儒教等都尊为仙佛圣人。<br>  下联赞誉关公正气长存,死后依然显威显灵,护国爱民。</div>   崇宁殿内主要供奉关圣帝君关公,两侧一副对联:“精忠大义;高洁清廉。”   一侧还供奉了“文昌爷”,他是功名禄位之神。<br>   崇宁殿外还有被红色祈福飘带围绕的风调雨顺悬钟一口。   从关帝庙出来,我们沿着郡望湖来到位于公园西北角的中越人民友谊馆。   中越人民友谊纪念馆建筑占地235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3.5米,总建筑面积7029平方米。纪念馆的建筑层数主体4层,局部5层。纪念馆在现代欧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div>  纪念馆内收集并展出了大量的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及民间交往方面的历史图片。</div>   我们来到纪念馆前,不知道什么原因,馆内并没有开放,只能到底层的走廊里浏览了一些反映中越传统友谊的图片和文字简介。   这是图片展览的前言:<br>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习俗相近。建交以来,由两党两<br>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精心呵护的中越传统友谊不断得<br>到巩固和弘扬。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开展党际交流以来,双<br>方各级党组织密切来往、增进互信。在党际交流的催化下,<br>双方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成果斐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r>人文交流日益深化,边境和谐稳定,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br>伴关系长足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这三张图片分别为:<div>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div><div>  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拜会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br>  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拜会越南总理范明政。</div>   图片展以“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为主线,展示了中越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情况。   好邻居——我们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我们两国人<br>民是休戚与共的兄弟。(1967年12月,毛泽东在《祝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七周年》的电文中描述。)<br>  图片展示了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互相拜会的情况。   好朋友——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1973年<br>1月,毛泽东在《祝贺越南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的电文中描述。)<br>  图片展示了中越两国人民进行联欢活动的情况。   好同志一一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胡志明1963年5月访华时对越中友谊的深情描述)<br>  图片展示了中国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党委、政府、人大以及各级组织之间的友好交流活动。   好伙伴一一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1959年,10月1日,胡志明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撰写专文。)<br>  该部分图片展示了中越两国人民以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旅游、交通桥梁建设的情况。   图片展览的结束语:<br>  “伟人精神千秋颂,中越友谊世代传”。一路走<br>来,两党两国人民留下了无数友好交往的佳话。我们<br>将继续秉持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br>作的“十六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br>伙伴的“四好”精神,不断深化党际交流,和衷共<br>济、共谋发展,让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党际交流成为<br>推动边境地区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强动力与示范标<br>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   在中越人民友谊馆内参观了图片展之后,我们结束中越人民友谊公园的游览,离开公园北门,沿教育路向公园北东步行。   在教育路与新华路的交叉路口,看到了“东兴国门景区”的西式牌坊。   这是在交叉路口向南看的新华路街景。   这是在交叉路口向北看的新华路街景。   再见了,我们即将离开东兴国门景区。   中午11点15分,我们沿新华路南行回到尚客优酒店,办理好离店手续,启程前往G219国道纪念广场。<div>  请继续观看《环中国自驾游之228国道(第三集 G219国道纪念广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