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买菜,是我这个“司务长”兼“伙食团长”的日常。我漫步在仲春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各式各样的蔬菜琳琅满目,色彩斑斓。正当我准备离开时,不远处一个摊位上几株硕大的红色莙荙菜跃入眼帘,那鲜艳的色彩如同磁铁一般,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由自主地凑上前去,仔细端详起来。顺便问了一下卖主价格,是全场蔬菜中的最低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莙荙菜,这个书面名称听起来颇为文气,却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有着更为亲切的称呼——牛皮菜、瓢儿菜。这菜在我们这里有两种:一种颜色为白帮、白叶脉、绿叶;另一种则是红帮、红叶脉、绿叶。常见的是白色品种。红色莙荙菜因颜色艳丽、种植稀少而引人注目,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小时候,每当看到红色莙荙菜,我总会眼前一亮,被它的美丽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美丽并不等同于美味。有人说,莙荙菜是最难吃的菜,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我的儿时记忆里,这菜一般都是种来作为猪饲料使用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着猪,莙荙菜因其生长迅速、产量高、管理粗放,便成了猪食的首选。从其今天它连萝卜、白菜价都不及,就可知它的不受人待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在那个粮食短缺、物质匮乏的年代,莙荙菜也时常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常常是用来煮稀饭充饥,吃干饭时则做成烩菜或汤菜吃。红色的莙荙菜多一种吃法,那就是可以kong(二声)糯米饭吃。记得那时候,母亲总会把莙荙菜撕去筋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手掰、掐成大段,放进锅里和米一起煮。煮出来的稀饭,米少菜多,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那时候,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莙荙菜很刮油,这在肉食吃得少的年代,常常把人吃得越发躁心寡肚。尽管如此,为了欺骗自己的胃不挨饿,还得硬着头皮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莙荙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水分多,“干货”少。一大锅生的莙荙菜,煮熟后锅里有一半是水。因此,每次煮莙荙菜时,煮出来的菜汤都是清汤寡水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就着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食物充裕,收入提高,早已实现了“食物自由”。莙荙菜,这种曾经被视为‘猪食’的蔬菜,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常吃了。只是偶尔在一些餐馆或者家庭的餐桌上,还能见到它的身影,但更多时候,它是作为一种换口味的菜品,或是长期食用肥甘厚味者用来解腻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看到莙荙菜,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我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也有着简单的快乐。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关于莙荙菜的记忆,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莙荙菜,就像是一个生活的“提示器”,它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过去。每当我看到它,那些关于童年、关于家庭、关于生活的片段就会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些记忆,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深刻。它们提醒着我,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