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马村 探究长寿奥秘

望黄鹤

<p class="ql-block">一条弯弯曲曲的名叫盘阳的小河由北向南在群山之中流淌着,河西岸狭长地带依山居住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人们,河东岸稍显开阔的土地,则为粮食蔬菜种植园,河上的石桥与索桥是人们日常往返于两岸的主要交通工具。河西居住区背后的高山上迎面刻着“福”与“寿”两个巨型大字,十分醒目,几十里外就可瞧见。这就是我久闻其名,总想一探究竟的秘境一巴马长寿村。</p><p class="ql-block">巴马是世界公认的“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这里百岁老人屡见不鲜,因此,引来了无数外来客“游长寿乡,学长寿经,做长寿人”的热潮。当我前不久光临此村时,仍然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民宿紧张。日子过好了,尽想着健康与长寿,来此的人们中有长住的,有避寒过冬的,更多的是快速打卡的,甭管时间长短,但都是为着探寻长寿奧秘而来。我自然属于后者,停留一两天,感受一下长寿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住住长寿人家的屋子,呼吸呼吸那里的空气,喝喝普阳河的水,尤其是吃吃火烧的玉米和地道的红薯粉条,还有油煎的河鲜一小刁子鱼。一句话概括就是尽可能的接地气,从而沾上点长寿之光。</p><p class="ql-block">我在与村民交流时,总是重复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普遍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司空见惯,百岁老人也绵延不断?</p><p class="ql-block">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代代长寿的遗传之说,福寿之地的天地人和之说,山好水好的自然环境之说,传统劳作与简朴生活之说,等等……</p><p class="ql-block">这些说法都有道理,用洋气一点的话说,就是这里的年均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万到5万个,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巴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又称小分子水,对人体十分有益;土壤中富含锰和锌,是其他地区的几十倍,通过农作物吸收土壤里的锰和锌,人又通过食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因此,巴马的老人无心脏病和脑血栓,绝大多数都是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随着旅游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传统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未来的巴马人还会这么长寿吗?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探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