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思鸟,学名Leiothrix,是相思鸟属鸟类的统称,又名“恋鸟”或“情鸟”。这一属共有三种成员,分别是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和苏门答腊相思鸟,皆为小巧玲珑的鸟类。它们因雌雄鸟常形影不离,对伴侣忠贞不渝,故得名相思鸟,成为爱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相思鸟被誉为爱情的化身,忠贞不渝的象征。当其中一只不幸离世,另一只便会久久徘徊于枝头,发出哀婉的鸣叫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相思与哀愁,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雀形目画眉科相思鸟属的一员,俗称为相思鸟或红嘴玉,体长约16厘米,体型娇小玲珑。“红嘴”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它们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雄鸟的头部自额至上背呈现橄榄绿色,眼先和眼周为淡黄色,耳羽浅灰色,颊和头侧余部亦为灰色;其余上体为暗灰色,尾上覆羽泛着橄榄黄绿色;叉形尾为黑色;翼上覆羽为暗橄榄绿色,飞羽为黑色,初级飞羽外缘为金黄色,外翈基部形成朱红色翼斑;下体颏、喉为柠檬黄色,上胸橙色形成胸带,下胸、腹和尾下覆羽为淡黄色,腹中央较白,两胁沾橄榄灰色;虹膜为红褐色,喙为赤红色,基部略沾黑色,脚为黄褐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雌鸟眼先色略淡,翼斑部分为橙黄色。</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在中国可见于陕甘南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广泛分布于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等地。</p> <p class="ql-block">除繁殖期外,红嘴相思鸟多成小群活动,也常与其他小型鸟类混群。它们性情活跃,喜欢在临夏灌丛间跳跃穿梭,鸣唱婉转动听,为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为杂食性鸟类,以昆虫为主食,同时也食用植物种子和一些小的果实,展现出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被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之中,同时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录,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p> 银耳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argentauris)小型鸟类,体长14~18厘米。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前额橙黄色;外侧飞羽橙黄色,基部朱红色,极为鲜艳、醒目。尾圆形,尾上、尾下覆羽朱红色,尾暗灰褐色,外侧尾羽橙黄色,其余上体橄榄绿或橄榄黄色。喉、胸朱红色或黄色,嘴橙黄色。和红嘴相思鸟区别明显。 2025年2月25日云南普洱茶马古道拍摄的银耳相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