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的桃源邂逅-万二村

建雄

<p class="ql-block">3月25日清晨,在深度镇左岸闲居民宿用过早餐后,我们按导航向石潭村出发。乡道上,一辆皖字号车牌的车始终在前,行至岔口时,它突然拐入小路,我们便下意识跟随。未料导航频频提示调头,却因“本地车或许更识路”的念头,继续驶入愈发狭窄的山道——仅容单车通行的路面,让错车成为随时可能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近一小时颠簸后,山脚下的村口豁然出现。前方车主摇下车窗告知:这里是“徽州布达拉宫”万二村,一个藏于歙县昌溪乡深山中的中国传统村落。既已至此,便弃了原定的阳产土楼行程,踏入这片意外之境。</p> <p class="ql-block"><b>隐于深山的姓氏传奇</b></p><p class="ql-block">“万二”之名,源自早年王、汪两姓的谐音之争,后吴氏迁入,三族在此繁衍生息,终成如今规模。村落深居腹地,街巷皆由青石铺就,古谚“万二十八街,除了屯溪街,就数万二街”,道尽昔日繁华——鼎盛时千余人口、200幢民宅、300多个石窟猪栏,而今却归于寂静。</p> <p class="ql-block"><b>时光停驻的徽派秘境</b></p><p class="ql-block">与宏村、西递的熙攘不同,万二村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村口望去,徽派民居沿山势层叠而上,如“天梯”蜿蜒山间,青瓦白墙与苍松相映,恰合“青山作伴老宅居”的意境。最窄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斑驳的老墙、狭小的窗牖,藏着古人的智慧:小窗既防盗,亦暗合徽商“暗室生财”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村内少见游客,更无商业喧嚣。废弃的老屋保持着坍塌的原貌,石缝里钻出的野草、门前纳凉的老人,为沧桑更添几分静谧。因建于石山之上,建筑多依地势而建,无高墙大院,却与山水浑然一体,航拍视角下,密集的屋舍簇拥山间,“徽州布达拉宫”的别称便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b>比桃源更真实的烟火</b></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网红滤镜,只有最本真的生活:石板路磨得发亮,晾衣绳上飘着家常衣物,偶有炊烟从马头墙后升起。年轻人多已外出,留下的老屋与老人,构成了时光的切片——不是刻意保护的标本,而是自然生长的村落,连衰败都带着从容。</p> <p class="ql-block">误闯的旅途,让我们错过了阳产土楼,却遇见了更“接地气”的万二村。它不似景点般精致,却以原始的肌理诉说着徽州的过往。当导航的“错误”化作眼前的风景,才懂得有些美好,恰藏在计划之外的偏隅。</p> <p class="ql-block">若你厌倦了人潮,想寻一处能触摸时光的地方,万二村或许会告诉你:真正的世外桃源,从不在攻略里,而在某个随心而行的转角。</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摄于歙县昌溪乡万二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