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海 美篇号:363793221 <b> 小时候我喜欢到海边捉青蟹,常听大人们说,龙门沿海一带的螃蟹多到满海滩都是,那时我就很想去看看。家乡有句口头禅这样说:“龙门企沙,螃蟹成抓”(即随手抓一把都是蟹)。钦州龙门与我的家乡相距才几十公里,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机会走进龙门。最近我回老家,弟弟一家人开车专门陪我去龙门参观,才圆了我的少年梦。</b> <b>龙门位于北部湾钦廉沿海,扼茅尾海通向钦州湾外海的咽喉要道上。因茅尾海出口两侧的山脉蜿蜒起伏如同巨龙,东西对峙如门,此地又是水上进出钦州的门户,故名“龙门”。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由于九十年代前是军港,很少有外地人涉足,旅游就更不用说了。它由近百个大小各异的岛屿构成,这些岛屿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钦州湾海面之上,站在高处远眺,这里岛屿林立,山峦叠嶂,水清景秀,岛岛相望、泾泾相通,构成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b> <b>海汊纵横的北部湾自然地貌,在龙门形成七十泾(即由七十二条海水泾河组成的自然景观),怀抱着近百座海中绿岛。从高空俯瞰,这些水道如青瓷冰裂的纹路,将海面分割成不规则的几何迷宫。又像血脉一般,贯穿于钦州湾的群山之间,将壮美的山川风光与秀美的水乡景致融为一体。涨潮时,海水涌入狭窄的水巷,两岸红树林的枝桠轻扫渔船,光影在波痕中碎成粼粼的金箔;退潮后,褐红色的海蚀平台裸露着珊瑚虫化石在岩壁上的盐霜中闪烁微光。渔人驾着小船穿行其间,船尾拖曳的涟漪,恰似神灵在蓝色绸缎上留下的指纹。最令人心动的是,每年五月,中华白海豚群循着咸淡水洄游至此,灰白的背鳍划开镜面般的水域,喷涌的水雾彩虹如一曲曲古老的渔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泾河两岸,青山如黛,绿水如镜,美景如诗如画。</b> <b>青蟹、大蚝、对虾、石斑鱼为龙门四大名产。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咸淡水交融的滩涂上,孕育出肥美的“青甲将军”大青蟹。这种生长于北部湾畔的甲壳生灵,以其丰润的蟹黄和鲜嫩的肉质而闻名。其外形如披挂铠甲的武士,最有意思的是两只像虎钳般的大螯威风凛凛,爬行时八足交错如醉汉横行,被捉后放在盆中吐泡挣扎的憨态更显生趣。青蟹一年四季都可吃,但中秋节过后最肥美。蒸熟后揭开橙红的蟹壳,雪白的蟹肉与金黄的蟹膏带着海洋气息的鲜香直冲鼻腔,令人直流口水。入口后更是鲜甜弹润,妙不可言。大青蟹渗透着我的情感记忆。读小学时,下午一放学,我就去海边捉蟹,拿回家将蟹蒸熟,开蒸锅时满屋飘散着香气,一次吃三、五只也不嫌多。</b> <b>龙门港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也有悠久历史和充满人文风情的文化底蕴。先秦时期,这里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龙门港归象郡管辖。位于龙门港背后小山坡上的“将军楼”,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楼高三层,外观略呈方形,每层都设有半月形阳台,楼顶四角还建有炮楼。站在楼顶,钦州湾潮涨潮退、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它是上世纪20年代初广州江防司令、八属军副总指挥官申葆藩将军故居。</b> <b>漫步海岸线,海风轻拂脸颊,一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渔船静静地停靠在港湾,随着海浪微微起伏,仿佛在诉说着海的故事。古旧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气息,斑驳的墙壁、青石板路,在阳光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放慢脚步,品味小镇的宁静与质朴,感受时光的流淌,感受自然的美好,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走累了,去旁边的摊点尝当地海鲜大餐。那些鲜美无比的大蚝、香煎马鲛鱼、泥丁冬瓜汤等特色菜肴,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让人瞬间爱上这片海域的味道。</b> <b>站在将军楼山上远眺,阳光下烟波浩渺的海面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在跳动,闪耀着光芒。星罗棋布的岛屿,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千岛湖的壮丽。白鹭掠过帆船桅杆,碧波轻吻港湾堤岸,集装箱与渔家灯火遥相辉映,古老船歌与区块链货单在咸湿的风里悄然交响。以磅礴之势凌驾于茅尾海上的龙门跨海大桥,宛如巨龙蜿蜒盘踞于碧波之间。随着龙门特大跨海大桥的建成及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相信龙门港的明天将会更美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