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生(40):对孩子抑郁的正确态度

林野

<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抑郁的表现,家长该怎么办呢?采取什么态度呢?答案是有的,但需要家长的智慧、耐心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  一般说来,大多数出现抑郁症的孩子,最少都有以下三个心理特征之一,有的甚至三个都有,第一,自我评价低,不接受现实,又没有真心朋友,孤独,看不到希望。第二,面对困难无力解决,失望。第三,遇到挫折打击,过不了那个坎儿,总是纠结,跳不出来。其共同点是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能量低,懒散。</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呢?</p><p class="ql-block"> 一,理解孩子,接纳孩子。</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是把别人家孩子发生的心理问题当故事听听,好像与自己无关,和自己很遥远,而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就接受不了,好像天塌下来了,而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不能责怪孩子,也不能给娃讲道理。</p><p class="ql-block"> 问题已经出现了,就该接受,理解孩子,心疼孩子,这是改变孩子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接纳孩子请假,接纳孩子躺平,接纳孩子不上学,接纳孩子发脾气,接纳孩子成绩下降。</p><p class="ql-block"> 如果家长不接纳,家长必然情绪不好,孩子看见了,病情反倒会加重。家长接纳了,才能心平气和,家长才会不再焦虑,问题已经出现了,你熬煎忧愁也没用。</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这也由不得人,家里有个修学的孩子,放到谁家都受不了。问题是,我们应该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接纳,再说一遍,接纳是第一步,必须的。</p><p class="ql-block"> 二,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给孩子力量。</p><p class="ql-block"> 爱,可以化解一切。</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爱,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不仅要给娃生活上的关照,还要降低要求,并在精神上,思想上,日常活动方面,孩子要怎么办,就随着孩子,娃想干啥就让孩子干啥,当然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包括玩手机,让娃去玩。总之一句话,想办法让娃高兴,情绪必须首先缓解。</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连玩手机都没兴趣,那问题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家长是孩子的坚强后盾,大人要给孩子仗胆,给孩子力量,给孩子输入能量。</p><p class="ql-block"> 三,改变家长自己,改变家长态度。</p><p class="ql-block"> 孩子抑郁的原因,如果在家长,家长首先要学习,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家长的认知和态度,要积极改变错误的认知,改变错误的态度,比方说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控制过严,不体会孩子的苦楚,这些都是必须首先要改变的,孩子才能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还有,家长的情绪要好,装也要装出笑容来,大不拉拉满不在乎的样子。家长不能表现出闷闷不乐,忧心忡忡的样子,那样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p><p class="ql-block"> 家长和孩子说话,表情放松喜悦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语气温和,第三才是说话的内容正确。</p><p class="ql-block"> 四,改变家庭的物质环境 ,给孩子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可以把家里整理一下,大人穿上新衣服,搞干净利落,再把屋子用心布置一番,买些花花草草,让孩子看到了觉得舒服,新鲜,目之所及,都是愉悦的美</span></p><p class="ql-block"> 用优美的环境和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潜移默化,比千言万语更加有效。</p><p class="ql-block"> 五,不要给娃讲道理。</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不要给娃讲道理,因为孩子情绪正低落,根本听不进去,心烦。讲了,只能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 六,家长该干啥干啥,更不要躺平。</p><p class="ql-block"> 如果家长整天在家里陪伴孩子,一方面,孩子会有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无所事事,不积极努力,不阳光,会给孩子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积极参加学习,努力工作,干事情,求上进,给孩子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以上都是无痕教育,效果会很好。</p><p class="ql-block"> 七,以孩子的爱好和优势为重新树立自信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 给孩子找事做,从孩子的爱好开始,作为切入点,让孩子找到自己觉得有意义有兴趣的事去做。比方说摄影,跳舞,唱歌,跑步,打球,画画,看书,射击,乐高,电脑编程,手工制作。</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如果在家里什么都不做,那更可怕,人闲着,心没闲着,会更加焦虑,胡思乱想,更会忧愁,钻牛角尖出不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愿意,还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爬爬山,一方面转移一下注意力,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当然了,许多孩子不想出去,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也不跟人交流,一天只吃一顿饭。如果孩子哪天愿意出去,那是再好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不仅可以打发时间,减少烦恼,而且可以调节情绪,又可以在活动中找到那么一点点自信。</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要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这一点非常重要,抑郁的孩子大多自我评价低,没有自信心。如果孩子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就要充分利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抑郁的孩子的懒散,不是品德问题,而是能量低,情绪低落,无心思,所以大人不要督促孩子叠被子,洗脚,刷牙,洗澡,洗袜子等等,只能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八,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种孩子自己能量低,不乐观,心理缺少阳光,所以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亲近,因此,孩子没有朋友,很孤独,就更加觉得自己很失败,没用,自卑。</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用个心眼,在平时孩子的交往中,物色一个和自己孩子比较合得来的同学,要求那位同学主动靠近自己的孩子。或者根据自家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到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玩,在玩耍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树立信心,交到朋友。</p><p class="ql-block"> 九,让老师和孩子建立信任。</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老师一句话对孩子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家长可以和老师交流,让老师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老师也可以啥都不说,让孩子给自己帮忙干一件事情,特别是孩子特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从老师那里感受到了被重用,被赏识,从而产生自信,产生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十,讲道理,改变孩子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故事,讲道理,改变孩子的认知,让孩子走出原来的负面思维模式,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让孩子看到希望。</p><p class="ql-block"> 凡事都有两面性,开导孩子从正面看待事物,就会茅塞顿开,比如孩子怕某位老师,是因为那位老师经常关注他是不是又迟到了,孩子认为老师在与他过不去,专门找茬,家长可以说,以后如果遇到这位老师问你是不是又迟到了?你就说,有您这么关心我,我才不迟到呢。孩子这样想着,阿,原来还可以这么去思考。于是,不再怨恨和惧怕那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这必须要等到孩子情绪已经好转了才可以去做。 </p><p class="ql-block"> 十一,对于孩子所害怕的事情,选择勇敢地去面对,制定容易达到的小目标。</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可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和要求,不要追求完美,也不要怕,要有看他把我能怎么样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小目标,一点一点向前推进。</p><p class="ql-block"> 结论:当然了,对治抑郁的办法是很多的,也是因人而异的,这里,只是涉及到几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对于有的孩子,还需要服药,需要找专家咨询或者治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