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一一共赴一场关于朗诵《青衣》的奇妙课堂

乐无边

<p class="ql-block">  又逢月季花开时,我们共赴了一场关于朗诵《青衣》的奇妙课堂,去感受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在诵读《青衣》前,我们仍是完成开嗓子,予以基本功的训练。在《唇部练习》的"顶舌"中,赵老师向大家强调了顶舌时,舌头一定要用力去顶左右腮帮,才能达到顶舌之效果…而在《口腔发声训练》之"提、打、挺、松"规范动作中,赵老师再次提示:上颌的盖子一定要真正地打开…当去发"轻度哼鸣"之"哼″声,要做到"鼻与口腔的结合,发声才能"立体"…每次这些基本功训练的细节,赵老师特别耐心地去讲解并予以纠正不规范之处…当训练《摇篮曲》时,赵老师说,"睡吧、睡吧…一定要像"挂钩式的挂上,位置保持不变,靠气息顶着…这不由让我们想起,在自己孩子幼小时,我们可没有这样去哄孩子入睡…当我们训练</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训练绕口令时,老年大学的老师走入教室,情不自禁地拍下了《石狮子涩柿子》之″满满儿时情结"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开始了《青衣》的朗诵教学。这是第二次品味《青衣》。赵老师再次祥细讲解示范朗诵。她说,第一节冲突感不强,要以"讲故事的语气,自然讲述…第二节,主角出场,要有语气变化,读出画画感…前后两个"可"读法不一样,在后一个"可",要有转折、情绪变化之冲突感…第三节的"层次感"要体现,在″大声告诉"要节奏快、咬字不能松且准确…情绪递进、一种落寞、失落感…第四节,叹气、无比苦闷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第五节,又转入自然叙述,读出由"麻木感"至释怀了…第六节,高潮无奈、徐徐推进画面感…最后两节,自然去表达,徐徐讲述…随着赵老师的边讲边诵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曾经辉煌无比的一生执迷于青衣表演嫦娥的筱燕秋,当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那遗憾、失落、落寞、无奈、麻木转而释怀,这一切情绪的变化,宛若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失去自己挚爱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巨大伤痛,而我们在筱艳秋的微笑中看到了他的释怀,看到了他的执着和期盼…</p><p class="ql-block"> 感受了这一切后,当我们与赵老师一起品读《青衣》时,早巳融入了筱燕秋的青衣世界之中…</p><p class="ql-block"> 感谢赵老师及其"课件"!感谢胡春梅提供的精彩瞬间!感谢老干处胡蓉提供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