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师恩 难忘岁月—忆与周昔飞老师的深厚交往情谊 杨峰

杨峰子竹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飞给我刻的名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飞给我刻的名章落款汝南</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我画室的醒目之处,一方印章篆刻杨峰二字笔锋凌厉又不失古朴,落款汝南韵味悠长。每次指尖触碰到它,1983年春天的温暖记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彼时,周昔飞老师郑重地将这方饱含心血的印章递到我手中,此后,它便成了我书画创作的亲密伙伴,承载着我对老师满满的感恩与无尽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还曾为我写下石涛的名句“收尽奇峰打草稿”,这句名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此后的绘画之路。受此启发,我踏上了走遍全国各地采风、写生的旅程,深入生活,不断积累创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绘画水平也得以更上一层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给我写了几幅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都是对我的美好祝愿。这些珍贵墨宝,我至今仍妥善珍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涛语:搜尽奇峰打草稿 周昔飞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恩来的这句话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昔飞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君子无适 周昔非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初次与周老师结缘,是在80年代初。那时,我在长春市青年文化学校参加业余美术书法学习,周昔飞担任我们的书法老师。犹记得第一堂课,他穿着朴素,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瞬间就驱散了同学们的拘谨。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的耐心细致让人动容。讲执笔姿势时,他会走到每一位同学身旁,亲手调整我们的手势,让我们真切感受正确姿势下手腕的灵活与力量;讲解中锋用笔,他一边示范,一边形象地描述“如锥画沙”的力度与质感,那专注的神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们理解字的结构,周老师在宣纸上不厌其烦地反复书写同一个字,通过不同结构的对比,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差异。他还会拿着毛笔,在我们的练习纸上写下示范字,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融入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见解。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笔下原本歪歪扭扭的笔画逐渐变得规整有力,书法的大门也在我面前缓缓打开。课后,周老师也总是乐于解答我们的问题,不管是书法理论上的疑惑,还是日常练习中的困扰,他都会耐心倾听,给出专业又实用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凭借这一年打下的基础,我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周老师赠送的印章,更是成了我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钤印,都像是与老师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让我时刻铭记他的教诲与恩情。我结婚时,周老师特意书写了一幅“业精于勤”的隶书作品赠予我,苍劲有力的隶书字迹里满是殷切的期许。多年来,这幅字一直挂在我家卧室茶几上方,每天抬眼便能看到,激励着我在生活与学习的道路上勤奋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业精于勤 周昔非书</span></p> <p class="ql-block"> 1997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现代交际》杂志社创刊10周年,我前往周老师家中邀稿。一进家门,独特的氛围扑面而来,书柜上摆满了彩陶、出土文物仿制品,书桌虽有些杂乱,却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处处彰显着文人的独特气质。周老师欣然应允精心创作了贺字。</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们相谈甚欢,回顾往昔、畅谈当下。结束时,我提出合影留念,他爽快答应。如今,每当看到那张照片,当时的场景就会清晰浮现,也让我愈发怀念与周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杨峰在周昔飞老师家里合影,周老师手里拿的是《现代交际》杂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飞老师正在创作书法,案子上放着《现代交际》大信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飞老师正在给杨峰写君子无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飞老师正在创作书法盖印</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时,长春市重庆路的长春书画社是我常去之处。书画社地下有个画廊,橱窗里陈列着众多省内和国内著名画家的佳作。每次路过,我都会进去欣赏,还会购置各类绘画、书法书籍。在那里,我常常能遇见周老师,他总是和绘画爱好者们热烈地交流、切磋技艺。 只要碰上,我就赶紧向他请教书法练习时的疑难困惑,比如运笔的轻重、字帖临摹的技巧等。周老师每次都放下手中的事,认真解答,从笔法到字的架构,细致入微,毫无保留。他常对我说,绘画和书法要苦练基本功,多临习不同大家的字帖,博采众长,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观看周昔飞书法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观看周昔飞书法展</span></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周昔飞老师在长春市图书馆举办个人书法展,我听闻后立刻带着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赶去。站在一幅幅作品前,我为儿子仔细讲解周老师书法的特色与用笔特点。起笔的藏锋露锋、行笔的轻重缓急、转折处的利落与圆润,我都一一说与儿子听,希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能种下一颗热爱书法的种子,受到周老师艺术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伏案练习书法和创作书法的时候,就时刻想起周老师对我的教诲,对我的指导,那一幕幕就如同今日一样,浮现我的眼前。特别是在周昔飞老师诞辰97周年此刻,我仅以这一段小文来纪念和怀念我敬爱的周昔飞老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昔非(1928年10月9日—2009年4月11日 ),字汝南,别署海天庐主人,是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1950年他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美工科,担任字幕美术师,为《甲午风云》《刘三姐》《上甘岭》等100余部电影书写字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艺术领域,1957年他的隶书作品《琵琶行》参加吉林省第一届国画书法展览会,其书法作品还获第一届长春市、吉林省书画展览二、三等奖。1979年,他与书法同仁共同发起成立吉林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此后,其篆刻、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及在国内外多地展出、交流 ,作品也在众多刊物发表。1998年,举办“周昔非书法展” ,1999年《中国书法》刊登《周昔非专题》。2006年,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 ,2008年获吉林省第九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周昔非生前担任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吉林省书协名誉主席、长春市书协主席、中山书画社社长、白山印社社长、北国书画社社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吉林省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等,在书法创作和教育事业上成果丰硕,培养出大批优秀书法人才,推动了吉林省书法事业的发展,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书法界都有重要影响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