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洋大学新校区

小乔的足迹

<p class="ql-block">正直天大海棠节,走进天津北洋大学新校区。倒不是为了看海棠,而是来参观校园和无人驾驶汽车与游艇。</p> <p class="ql-block">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因为没有提前预约,临时联系了熟悉的朋友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请了一位小帅哥带我们游览校园体验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海棠花已经快要凋零了,嫩叶已经纷纷钻出来迎接春天了!</p> <p class="ql-block">校园中的无人驾驶校园巴士,不过还是稳妥一点安排了一位司机。</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体验无人驾驶汽车,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校园中轴线下车步行,感受北洋新校区大气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莘莘学子……每个园石墩上都有篆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校园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力与美。</p> <p class="ql-block">老校区的建筑风格也可在新校区中找到。</p> <p class="ql-block">刚过完生日,还保留了几个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北洋校训</p> <p class="ql-block">新校区的青年湖</p> <p class="ql-block">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无人驾驶游艇</p> <p class="ql-block">附:北洋大学历史(引自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校被迫停办,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沽武库复校。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定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大学区制试行,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学校更名为“国立北洋工学院”。</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6年复名“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