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散文】秋天的晒谷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林深</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农村里,秋天最美不胜收的景致便是晒秋。只要不是雨天,那晒谷场上便铺满黄色的或是红色的地毯:金黄色的是刚从田里收割回来的稻谷,火红如焰的是从地里摘来的辣椒。这丰收的颜色把晒谷场原本灰暗的水泥地装饰得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晒秋时节,乡亲们可不比收稻谷的时候轻松,甚至比在田里收稻谷更忙。别说大人忙里忙外闲不下来,连小孩也不像往日整天疯玩不顾家,一反常态的留在家中听大人们的号令。就像严阵以待的士兵在等待司令一声令下,便迅即如雷,闻令而动,指哪打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的晒谷场虽是整个村庄最大的一块平整的水泥地,但是也容不下家家户户都来晒谷子。于是村里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哪家没有院坝的就来晒谷场晒秋,有院坝的人家就在自家的院里晒。话是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但自家房前屋后有院坝的终归是占少数,所以没有院坝的人家为了能晒秋可得花费一番功夫。挂满枝头的辣椒总不能烂在地里,刚收的稻谷总不能闷在粮仓里,虽不容易,不过乡亲们也愿意下这番功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刚蒙蒙亮,路灯都还微微亮仍未“下班”,就已经有乡亲扛着晒席去晒谷场占位置了。因为家里既没有院坝又在晒谷场抢不到位置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马路边晒秋。乡亲们担心自家晒在马路边的谷子或者辣椒会被大车的车轮无情地轧过去,又或者嫌弃马路边灰尘多、汽车尾气多,情愿早起“先下手为强”也不愿到马路边晒秋。老农们说,晒的都是全家人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不敢含糊,要是害了什么大病,那天可就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太阳揉揉眼睛,伸伸拦腰,从厚厚的云层里探出脑袋,露水也化了去,村子里就忙活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大人们卯足力气扛着袋装的百来斤重的谷子来到晒谷场,收成多的人家要来回扛好几趟。把谷子全都扛到晒谷场后,就把晒席平整地铺开,将装在袋子里的谷子竹筒倒豆子一般倒在晒席上,然后用晒谷耙把谷子从晒席中央均匀地耙满晒席,让它们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大人们非常熟练,一眼就知道哪里太厚,哪里太薄,握着手中的晒谷耙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座座小山丘耙散成了平原,然后就可以回家做早饭了。在太阳落山前只需记得时不时来翻一下谷子就可以了,大人没空的时候就让小孩子代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晨大人们晒谷子的时候,小孩也没有闲着。他们挎着装满红辣椒的竹篮筐或者背着背篼,要去找一块能够晒辣椒的地方。如果晒谷场还有一些小空地就去晒谷场,如果没有就只能随便给辣椒找一处还算干净的容身之所。找到地方后,就把辣椒倒出来再摊开。有耐心的小孩要把辣椒像士兵列队似的一颗一颗的摆好,既好看又容易晒干;急躁的小孩就随便摊开一下就回家去了,要是大人看到了免不了要被数落一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的时候日头正毒,谷子也要经常翻。如果你从村子的上空俯视,就会看到晒谷场上、院坝里和马路边上都是头戴凉帽、手握晒谷耙在翻谷子的人。那边一块辣椒的红,这边一块谷子的黄,这不仅是农人在晒秋,更是在展示自家的丰收,还有对大自然风调雨顺的照拂的感恩。丰收的喜悦体现在农人的笑脸里,展示在红黄交织的晒谷场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晒谷子最怕的是突然来一场雨,而这个时节的雨正是喜欢突如其来,并且让人猜不透心思。有时候天暗沉下来,乡亲们便急忙去收谷子,收到一半乌云却散去了,太阳又露出了脸,人们只好无奈地又把谷子用晒谷耙给耙散开;有时候没有任何的预兆,雨点就急飕飕地落了下来,等人们赶紧拿塑料膜去覆在谷子上,甚至都快把收好的谷子扛回家的时候,雨点变小,乌云散去,又开起大太阳来。乡亲们一边埋怨老天捉弄人,一边摊开晒席,倒出谷子,耙散开来。因为雨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人们即便已经把谷子从田里收回来了也还是闲不下来,要等谷子晒好放入粮仓,农忙才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村秋天的晒谷场我已多年未见,如今,村子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自己家里也早已不种田了。小时候晒秋那样壮观的景致现如今只在网上看到。我常想,要是当时也有无人机来我们村子上空,拍下这晒秋的美景,留下一份纪念,那该多好。当然,最该记录下来的,是农人们脸上的笑容,那种喜悦之情不亚于打了一场胜仗,可谓“更喜秋收稻子黄,农人晒秋尽开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