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石,是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空石》,讲的是八路军排长宁少戎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乃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父亲刘乃晏1945年在沂蒙山区打仗负伤住院,听一位病友,即兄弟连队的指导员讲述的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印记在父亲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出院后,利用战斗空闲,就写上几笔《空石》,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形成厚厚的一本故事,遗憾的是,《空石》在鲁南战役中丢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于1990年开始重新写作《空石》,把脑海里亘古不变的空石故事转换为红色文字故事,他用伤残的右手,一字一句辛勤耕耘,努力完成了《空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空石》,总是感觉之中有父亲的影子。他于1942年1月至1945年6月,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后鲁中军区费东县(现费县)汪沟区武工队先后任班长、文化教员、副指导员,参加了艰难的敌后武装斗争,他生前经常向我讲述武工队和日伪军斗智斗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5、看望养伤的宁少戎排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队前几天打了胜仗,保护了群众,消灭了不少敌人,八路军的胜利消息不断传到各个村。周围各个村群情振奋,广大群众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认真抓好生产,为部队积极收治伤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天来了,风调雨顺,让群众树立了搞好生产,争取丰收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个村在部队的帮助下,被鬼子烧毁的房子陆续修建起来,政府给缺粮户、缺种户,发了救济粮和种子。村里的群众,在大街小巷户下,都议论着共产党好,八路军好,人民政府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石村虽然遭受敌人重创,但群众情绪逐步好起来了。过去,空石村生产等工作,都是走在前头的,经常受到区政府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大娘虽然因家里遭难心里十分难过,但时常念叨武工队,念叨宁少戎,想起宁少戎,韩大娘时常不由自主地绽放出笑容,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小宁这会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力明穿上刚做好的新衣服,人显得更加美丽。再过几天,她就要到学校去教学了。虽然因为鬼子“扫荡”,学校都没有开学,政府也没有安排,可她却说: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误了孩子,要把学校开起来。村里人,都很支持韩力明开学。空石村群众听说武工队住在香草峪,宁少戎在武工队养伤,村长带领村里几个人要去看看,韩大娘听说了也要去,众人谁也劝不住,村长只好安排,让人用小车推着韩大娘,韩力明也陪着母亲一起去看武工队,看望受伤的宁少戎排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听说去看宁少戎,韩力明早已心驰神往了。她表面很冷静,可心里急得象一团火,恨不能马上一步就赶到宁少戎面前,看看他的伤究竟怎么样了?韩大娘把武工队给她的一点小米,用热水泡过后,碾碎,蒸了两个窝窝头,包在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布里,抱在怀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武工队的路上,村长问韩大娘:“你这是拿的什么?。”“给小宁蒸的两个小米窝头”韩大娘高高兴兴地说。李大哥说:“唉,你怎么拿这个给人家?”大娘十分自信地说:“你呀,不就是小宁吗,我就是端一碗凉开水给他,他也不会嫌弃的。”村长插话:“是啊,那可是个好同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石村村长,韩大娘等一行人,来到了香草峪,武工队队员带他们先来到队部,崔队长惊喜地问:“哎呀,眼下这么忙,你们怎么来了?”众人一齐回答:“听说你们打了胜仗,来看看你们。”崔队长招呼大家坐下后,崔队长谈了敌人的企图和这战斗的经过以及结果,大伙才知道了原委。李大哥说:“日本鬼子真狠毒啊。”村长正谈着村里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按捺不住的韩大娘急忙问:“小宁的伤怎么样了?”崔队长说:“很轻,一会叫他过来。”韩大娘说:“不用,我去看他,这就去。”于是,崔队长带路,众人随着崔队长,一起去宁少戎住的地方。 “宁排长,小宁”村长和韩大娘一进院门就喊。宁少戎和班里同志们一听,就知道是空石村村长和韩大娘来了,他们太熟了,太熟了。其实最着急见宁少戎的是韩力明,她只是不便于出声罢了。进屋以后,韩大婶抢先走近宁少戎,见到他在脖子上吊着受伤的胳膊,手还肿着,她想用手摸又怕他疼,就问:“伤口多大,多,还疼不?”宁少戎回答后,韩力明问:“还流血吗?”宁少戎说早就不流了,只破了一点皮。在宁少戎受伤这件事上,韩力明不敢相信宁少戎说是轻伤,可也不便于说什么。她看出宁少戎人瘦了,脸黄了,心里象针扎一样难受,禁不住的泪水,几乎流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又问起打仗的情况,崔队长说:“这次战斗,我们有两位同志负伤,小周重一点,他伤了脚不能不住医院。宁排长轻一点,但他不肯住院。”宁少戎轻松地说:“我这点伤算什么,像是蚊子咬一了口似的,能走路又不耽误吃睡。”大娘说:"这孩子对自己的事什么都不当回事,队长,你可得好好管管他呀。”崔队长笑着说:“大娘,这你放心,我管得严着呢,就怕您老人家心疼啊”。村里人一齐都笑了起来,有位战士轻声说:“韩大娘什么事都想着宁排长。”站在一旁的小吴(他原来也是排长,到武工队来当战士)说:“我看老嫂子也有那么点偏心眼。”村长接上说,“你说偏心,我就得向着小宁点。”村长的话,让大家伙又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力明见宁少戎有说有笑,看来伤不算重,但没有看见伤口什么样,心里暗喜但也有些不安,只是在众人面前不便多说什么就是了。大娘拿出她带来的两个小米窝窝头,往宁少戎面前一放说,“你大娘没什么给你,这两个窝窝头,是俺的一点心意。”宁少戎说:“好,谢谢大娘,我收下,你老人家身体不好,这么远跑来,还把家里最好吃的给我送来,我一定好好养伤,多杀鬼子。”崔队长当着大家夸奖宁少戎说:“这一次战斗,咱武工队抓到十个汉奸,一个鬼子,都是宁少戎他们班捉的。宁少戎这次战斗很勇敢,很机灵,打得很好。”宁少戎不好意思地说:“哪里,我还差得很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力明听了崔队长的话,非常高兴。她几乎每字每句都记在心里。村长说:“咱宁排长腼腆得像个大姑娘,可打起仗来有勇有谋。俺村的人早就知道,去年冬天敌人“扫荡”,他带十来个人路过这里,打垮了四十多个汉奸,救出了俺这一带让汉奸抓去的四五十个人。”宁少戎插话说:“村长,别提老帐了。”李大哥说:“这才几天,怎么能成老帐呢?”李大哥继续说:“那一次宁排长可立了大功,就咱们村的力旺,山花,俺家的,还有……都是他救出来的。”宁少戎说:“那也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其他同志哩。”“你是排长,你带着打的呀,是吧,力明姐。”山花说着推了力明一把,“嗯,嗯”韩力明应声。宁少戎看了韩力明一眼,仿佛觉得韩力明从来没有这么好看过,虽然宁少戎没有专门瞩目地看着韩力明,可他感觉到韩力明穿了这身衣服,是比以前更好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长说:“天不早了,我们该走了,过了几天武工队到咱村住吧。”“是呀,去咱村住吧。”村长刚落话,村里来的人一齐说。班里同志们齐声回答:“好,我们一定去。”韩大娘吩咐说:“小宁,你可一定得好好养伤,伤不好不许干活。”宁少戎满口答应了。“我们走了,宁排长好好养伤。”临走前,村长对宁少戎说。崔队长,宁少戎和武工队的同志们,把乡亲们送到村头,招手话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宁少戎本来是排长,部队准备提拔为副连长。1941年日寇“扫荡”以后,我军实行精兵简政,被崔队长硬要到武工队来当了班长,村里老乡和过去同他熟的同志仍叫他排长,只有班里过去没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叫他班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韩力明努力让孩子们上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阵劳作,村里家家户户的地都种上了,就等着秋季好收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大娘的病,经过一段休养,基本上好了。韩力明很高兴,只是想着孩子上学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鬼子的“扫荡”,不仅烧毁了老百姓住屋,也摧毁了校舍,许多家长无心让孩子去上学了,学校也关门了,连区政府文教部门也认为,今年孩子上学,上半年恐怕是不行了。韩力明老在想,不能耽误了孩子上学的事,半年不上学,是什么成色,不能因为鬼子破坏学校,就不让孩子上学了,我们一定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于是,韩力明一家家地去动员,讲道理,说利害,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去上学。接着,韩力明又动员几个村的村长,出劳力,出材料,把毁坏的学校重新盖起来。不出半个月,学校盖起来了,附近几个村的木匠筹划了木料,书桌也做起来了,就是用宽木板,安上腿,孩子能在上面写字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初,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学校开学了,这是全区第一个开学的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这件事,显示了韩力旺的决心和能力,也显示了她在群众中的威信。原有的学生,除了在敌人“扫荡”中被杀害的七八个人以外,全部都来了,还增加了两名新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评论员凌风老师说:这篇文章是一部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红色题材作品,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顽强的抗战精神。文章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能够引导读者关注和了解那段艰苦而伟大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4.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