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荏苒,如白马过隙,日子总是不知不觉从眼皮子底下偷偷地溜走。驴友数人商议趁着春暖花开,准备踩着春的尾巴,到山里转转,也不负这大好春光。对紫团山心仪已久,早有耳闻。于是择日自驾前往,本来看预报是晴天,结果却是多云,拍出来的片片很不尽人意。</p><p class="ql-block"> 紫团山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60公里的树掌镇,海拔1790多米,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自古有“团峰倚秀”的美誉。这里不仅是避暑胜地,还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p><p class="ql-block"> 紫团山峰峦起伏,形状各异,或如刀劈斧剁,利剑刻削,或如云团怒涌,峭壁嵯峨。山上苍松翠柏,浓荫蔽日,珍禽和鸣,四季景色各异。春夏鸟语花香,秋冬红叶满山。山下泉涌不止,涧水潺潺,长年不息。沐浴朝阳夕下,霞光万丈。公路蜿蜒曲折,可直达峰巅。</p><p class="ql-block"> 晋代旅游家抱朴子在游历了全国的名山丽川后,曾留下“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之句,北抱续指的就是紫团山。因其山腰有一形成于30万年前的天然溶洞,坐东面西,每天日出日落时,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所以宋代御旨改名为紫团山。</p><p class="ql-block"> 紫团洞位于紫团山巅,因岩溶地貌奇特,被称为“北方第一洞”。洞内千门万户,如一个小村庄。大小钟乳石千姿百态,如“七音柱”“二鱼相吻”“两龙碰首”等景观,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紫团山是道教36洞天和72福地之一,历史上众多道家隐士如葛洪、嵇康等曾在此隐居修行。战国时期庄子曾隐居于此,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也在此学书,成就了紫团山的人文声望。</p> <p class="ql-block"> 紫团山之黑龙潭,一进入便能感受到它的清幽与神秘。潭水幽深碧绿,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间。潭边树木郁郁葱葱,将整个潭水笼罩在一片阴凉之中。周围的山峰倒映在潭水中,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紫团山原为紫团洞,早期游人如织,后因附近别的景区逐步建立,这里日渐衰落后荒废,据说近期又在改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通向山巅的小道接近39°,约750个台阶,垂直拔高128米。</p> <p class="ql-block"> 紫团洞系500万年前至440万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岩溶地貌发育明显,里面有绝无仅有的溶洞奇观,钟乳石构成数十种景观。从洞口开始,依次为二鱼对吻、松花江、狮虎山、青蛙岭、南天门、通天河、珞枷山、玉女盆、二仙池、老爷坡、天花宫等36景。其中二鱼对吻最为奇特,每条鱼长5.6米,据考证为地壳变动时留下的一对原始鱼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玉女盆上有天然石盖,盖上有仅能容手的小口,把手伸进去,可似摸到永不干涸的泉水。七音钟是一个高2.5米、直径0.3米的钟乳石柱,用石头敲击它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位于峰巅的白云禅寺,该寺庙始建于北魏年间,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均有续建。寺庙周围环境优美,山峰苍松翠柏,山峦起伏,形状奇异,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秀丽的宗教文化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