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色~绿翅短脚鹎

千里目

<p class="ql-block">绿翅短脚鹎(英文名:Mountain Bulbul),是雀形目鹎科爱索斯短脚鹎属的鸟类。俗名: 绿膀布鲁布鲁,又名: 麦克氏短脚鹎,直译: 山短脚鹎,大型橄榄色鸟类。分布于印度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南方等地。该物种主要栖息于海拔约2300米以下次生阔叶林、混交林、松、杉针叶林以及见于溪流河畔或村寨附近的竹林、杂木林丛中。垂直迁移。</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绿翅短脚鹎体型较大,长约24厘米,头部有可竖立的羽冠,上体橄榄绿色,下体带有强烈的栗褐色调。成鸟的头部深栗褐色,耳覆羽和颈侧浅红褐色,上背亮橄榄绿色,翼和尾绿色鲜明,下体灰白色至淡黄褐色,喉部有显著的白色羽轴纹。幼鸟上体较暗,喉部灰白,胸腹部带肉桂色,虹膜颜色从浅红棕色到深红色,腿色从淡粉色到浅紫棕色。</p><p class="ql-block">鸣叫特征:绿翅短脚鹎的叫声为尖锐重复的回音叫声,类似“zyi-zya”或“zya-zya”。其歌声为一系列延长重复叫声。</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绿翅短脚鹎与栗背短脚鹎在光线不足时容易混淆,但绿翅短脚鹎的喙更长且面部更淡。不同亚种间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细微差异,如similis亚种的背部灰褐色,耳覆羽、颈部和胸部暗粉色栗色,翅膀和尾巴亮橄榄绿色。</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绿翅短脚鹎常见于森林的树冠层,包括常绿阔叶林、橡树林、杜鹃花林和松树林,也出现在较为开阔或次生的生境中,如林缘、年轻次生林、路边蕨类植被、花园、旧滑坡边缘过生地带和山顶矮林。主要食谱包括小型果实和昆虫,偶尔可能摄取花蜜。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形成单个数字的小群体,参与混合种群觅食群。它在树梢活动较多,但也会降至低矮的果木丛中觅食。它会悬停采食果实,从显眼的栖息处捕捉空中飞虫,甚至从蜘蛛网中抓取被困昆虫。</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印度东北部为5月至8月,在泰国北部和马来西亚半岛为2月至9月。巢通常位于地面以上6至13米,但在林缘的灌木丛中往往更低,一般用细枝、干叶、根、草和苔藓构建,有时悬挂在水平分叉的树枝之间。每窝产卵2至3枚,极少数4枚,孵化和育雏期具体信息未知,但双方都会照料巢中的幼鸟和离巢雏鸟,喂以果实和昆虫。</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绿翅短脚鹎分布于东南亚的印度次大陆、南部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半岛等地。在中国,可见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p><p class="ql-block"> 拍摄于江西三清山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