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王朝更迭·宋朝大业·李后主亡国)

陈火灿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3tn6rgy?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6674131" target="_blank">中国通史“合订本”</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李后主亡国</b></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宛如一首凄美哀婉的诗篇,充满了浪漫与悲剧色彩。这位才华横溢的君主,在政治上虽无力回天,却以其绝世才情在文学领域绽放光芒。然而,随着南唐的覆灭,李煜亡国后的隐秘生活以及最终结局,如同被重重迷雾所笼罩,引发后人无尽的猜测与探究,背后交织着政治的残酷、文化的碰撞以及人性的复杂。</p><p class="ql-block">南唐覆灭:从君主到囚徒的剧变</p><p class="ql-block">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北宋军队兵临金陵城下,南唐国势岌岌可危。李煜虽试图抵抗,但终因国力悬殊,难以挽回败局,只得肉袒出降,南唐宣告灭亡。李煜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瞬间沦为阶下囚,被押解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p><p class="ql-block">这一身份的巨大转变,对李煜的生活和心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在南唐时,他居于奢华的宫殿,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诗词中多描绘宫廷的绮丽生活与风花雪月。而成为囚徒后,他被软禁在狭小的居所,行动受到诸多限制,往日的尊严与自由荡然无存。这种落差,成为他后期词作风格转变的重要原因,也为他充满悲剧色彩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软禁生活:诗词背后的隐秘情感</p><p class="ql-block">李煜在汴京的软禁生活,表面上北宋朝廷给予了他一定的待遇,封其为违命侯,但实际上他时刻处于北宋朝廷的监视之下。从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词中,我们或许能窥探到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p><p class="ql-block">“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生动地描绘出李煜被软禁后的孤独与寂寞。他被困于深院之中,抬头唯有如钩的冷月相伴,心中的离愁别绪如乱麻般难以梳理。他的许多词作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悲哀。这些诗词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在软禁期间物质生活虽不至于匮乏,但精神上却饱受折磨。</p><p class="ql-block">然而,李煜的诗词也引发了北宋朝廷的警惕。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难免会让人担心他是否会煽动旧部复国。这使得他在北宋的生活愈发小心翼翼,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改变他最终的悲惨命运。</p><p class="ql-block">离奇死亡:牵出背后的重重疑云</p><p class="ql-block">关于李煜的最终结局,普遍的说法是他死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 978 年)七夕,也就是他 42 岁生日那天。据记载,李煜在生日当晚,命歌伎演唱自己新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中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自己悲惨处境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宋太宗赵光义听闻后,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心,遂命人赐牵机药将其毒死。牵机药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药物,中毒者全身抽搐,头足相就,状如牵机,死状极为痛苦。李煜的死亡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性,其死因与他的诗词创作密切相关,这也让后人对他的遭遇倍感唏嘘。</p><p class="ql-block">但也有一些观点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有人认为,李煜作为一个失去权力的亡国之君,对北宋政权已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宋太宗没有必要在其被软禁多年后,仅仅因为一首词就痛下杀手。他们推测,李煜的死可能另有隐情,也许是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或者是在无意中卷入了其他政治阴谋。然而,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这些观点更多地停留在猜测层面。</p><p class="ql-block">文化渲染与历史真相的探寻</p><p class="ql-block">李煜的故事在后世被不断地演绎和渲染,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形式热衷的题材。在文学作品中,李煜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才华横溢、命运悲惨的形象,他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也被描绘得凄美动人。这些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李煜的人物形象,但也使得历史真相更加扑朔迷离。</p><p class="ql-block">尽管我们难以完全还原李煜亡国后的隐秘生活与最终结局的真相,但通过对有限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政治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李煜的命运,是一个王朝兴衰的缩影,也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悲剧人物的代表。他以自己的生命和才情,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谜团,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寻、去思考。</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李后主亡国</b></p><p class="ql-block"> 李后主亡国,指在公元975年宋军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在开封肉袒出降,被北宋军所俘沦为下囚,以及南唐灭亡的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李煜</p><p class="ql-block">起因</p><p class="ql-block">公元975年宋军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在开封肉袒出降,被北宋军所俘沦为下囚</p><p class="ql-block">事件结果</p><p class="ql-block">南唐灭亡</p><p class="ql-block">时间</p><p class="ql-block">公元975年</p><p class="ql-block">职业</p><p class="ql-block">南唐后主、词人</p><p class="ql-block">谥号</p><p class="ql-block">文宪昭怀孝愍皇帝</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关键信息</p><p class="ql-block">背景介绍</p><p class="ql-block">事件详述</p><p class="ql-block">亡国之谜</p><p class="ql-block">亡国之后</p><p class="ql-block">相关诗词</p><p class="ql-block">背景介绍</p><p class="ql-block">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fú]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p><p class="ql-block">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p><p class="ql-block">事件详述</p><p class="ql-block">宋朝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原先各地的一些割据势力仍还存在。当时除契丹建立的辽国以外,五代时期的十国,北方有占据太原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荆南)等国。在湖南等地,也有人割据。</p><p class="ql-block">宋太祖稳定了内部以后,开始考虑怎样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究竟先解决北方呢,还是先解决南方?宋太祖日夜盘算这个问题。他想先南后北,但一时拿不定主意。</p><p class="ql-block">一天,风雪交加,眼看天色已晚,鹅毛大雪还下个不停,宋太祖顾不得下雪,去赵普家中,跟赵普商议这桩大事。他跑到赵府门口,敲起门来。赵普开门一看,只见宋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惶恐不安,连忙拜了下去,请他进门。</p><p class="ql-block">宋太祖到了厅堂,赵普命人烧红炭火,在火上烧肉,同时让妻子出来倒酒招待。</p><p class="ql-block">宋太祖说:“大嫂,不必客气。”</p><p class="ql-block">饮过数杯以后,宋太祖故意试探地说:“我想削平诸国,先出兵太原,你看怎样?”</p><p class="ql-block">对这问题,赵普也早有考虑。他说:“北汉的西北,就是辽国。如果我们攻下太原,就会受到辽国的威胁。我看不如先削平南方诸国,再去对付北汉。那时候,像弹子那么大的一个北汉,能向哪里逃呢?”</p><p class="ql-block">宋太祖大笑说:“其实我正是这个主意,刚才不过故意试探一下你的意见罢了。”</p><p class="ql-block">赵普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人再商议了一番,宋太祖先南后北的方针终于确定下来了。</p><p class="ql-block">接着,宋太祖就用武力陆续平定了南平、后蜀、南汉。南方诸国已经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了。</p><p class="ql-block">南唐是江南的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弱国。宋朝建立后,南唐国主唐元宗李璟自知不是宋朝的对手,便向宋朝屈服,派使臣送金银财宝前去,祝贺宋太祖即位。</p><p class="ql-block">公元961年,唐元宗死了,他的儿子李煜(yù)继位,这就是南唐后主,人们称他为李后主。李后主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词人。他爱好文学,懂得音律,书法绘画也很出色,尤其擅长写词,但不大过问政事,并且爱听奉承阿谀的话。他上了台,不敢得罪宋朝,仍每年送去大量金银财宝,甚至宋朝向别国出兵,他也进贡财物,犒劳宋军。宋朝灭掉南汉以后,他恐慌万分,又向宋朝上书,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自称江南国主。尽管李后主想尽办法,委曲求全,可是宋太祖怎会容忍这个政权长期割据下去呢!</p><p class="ql-block">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命大将曹彬、潘美带领十万大军,攻打南唐。宋朝早在荆南造了几千艘战船。曹彬率领水军,从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不断打败南唐守军,很快打到了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潘美率领步军,也赶到了采石矶。</p><p class="ql-block">当时,有个叫樊若水的读书人,建议宋军用大船和竹筏搭浮桥渡江。宋军采用这个建议,只花三天工夫,就搭了一座浮桥。</p><p class="ql-block">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李后主。李后主不知道该怎样对付,问身旁的一个大臣。那个大臣回答说:“自有书籍记载下来,从未听说长江上可以搭桥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李后主放下心来,高兴地说:“我也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儿戏。”</p><p class="ql-block">宋军渡过长江,很快打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下。李后主还不知道。一天,他登城一看,只见城外宋军旌旗遍野,才知道大事不好。他连忙派大臣徐铉去东京,要求宋朝退兵。</p><p class="ql-block">徐铉[xuàn]到了东京,有人对宋太祖说:“徐铉学识渊博,口才很好,要好好对付。”</p><p class="ql-block">宋太祖笑着说:“我自有办法。”</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徐铉进了朝堂,仰起头来,大声说:“李煜没有罪,陛下师出无名。”</p><p class="ql-block">宋太祖让他讲一讲他的理由。徐铉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好像儿子侍奉父亲一般,没有什么过失,宋朝为什么要讨伐他?”</p><p class="ql-block">徐铉讲了好久,宋太祖反问他一句说:“你既然说像父子一般,难道父子可以分成两家吗?”</p><p class="ql-block">徐铉被问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回去了。</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个月,徐铉奉了李后主的命,又去东京见宋太祖,恳求退兵。宋太祖手按利剑,大怒说:“不须多言!江南没有什么罪,但天下一家,我的卧榻旁边,哪里容得他人鼾睡(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p><p class="ql-block">徐铉吓得不敢再讲,只得回去复命了。</p><p class="ql-block">李后主求和不成,赶快调驻守上江的十五万大军救援金陵。援军到了皖口,遭宋兵夹攻。南唐军想放火烧宋军,不料突然刮起北风,大火反烧向自己,援军主帅急得投火而死。南唐最后一支大军覆没了。</p><p class="ql-block">宋军很快攻进金陵。李后主投降宋朝,做了亡国奴。</p><p class="ql-block">李后主被押到东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囚徒。逍遥放纵的帝王生活结束了,他不得不经受被侮辱的痛苦,每天眼泪汪汪地过日子,心里非常哀怨凄伤。在这期间,他写了好些表现悲愁情绪的词篇。他擅长抒情,善用比喻,他的词写得很真切,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成为被人传诵的名句。后来,李后主被宋太宗用药毒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亡国之谜</p><p class="ql-block">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国主。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呈衰颓之势,这位性格懦弱的国主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用武力与宋朝相抗衡,只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愿贡物称臣最后沦为阶下囚。</p><p class="ql-block">李煜的父亲李是词坛高手,李煜从小便生活在这么一个浓厚的文化环境中,对词也极为喜爱。即位时,南唐国力日益衰落,他所面临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因此使他这时期的词一部分表现为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一部分则饱含着沉重的哀愁。被俘以后,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面对春花秋月、良辰美景,缅怀故国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创作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想到这首诗竟成了他获罪的证据,不久便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死在狱中。</p><p class="ql-block">李煜不仅善填词,而且善音律,并因此荒废政事。皇后周娥皇是司徒周宗的女儿,通书史,且能歌善舞,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当时早在盛唐时曾广为流传的《霓裳羽衣曲》早已被人淡忘,周娥皇找到了一份残谱。她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创作,通过努力,最终恢复了《霓裳羽衣曲》的原貌,开元、天宝之音得以重回人间。周娥皇自己另外还创作了两支曲子,一为《邀醉舞破》,一为《恨来迟破》。李煜和她二人常常会随歌而舞。周娥皇不但擅长音律,于采戏、弈棋也无所不精。对于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知己,李煜是宠爱不已,朝朝暮暮与她一起,整日沉浸在轻歌曼舞中。周娥皇死后,李煜还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她。</p><p class="ql-block">周娥皇有个妹妹,史称小周后,长得风姿绰约,风情万种。小周后的音律才能虽比不上姐姐周娥皇,但却是弈棋的高手,酷爱围棋与象棋,因此而备受李煜的宠爱,二人常常布局厮杀,以此消遣时光。一天,李煜与小周后正在对弈,且杀得难解难分。为了不受任何干扰。李煜下令卫士守住宫门,对前来奏事的大臣一律不予接待。一位大臣向李煜奏报国家收支的状况已入不敷出,国库空虚,一位大臣奏报宋朝正在调兵遣将,随时来犯,提醒李煜应早做准备,但是都被卫士挡在了宫外。开宝八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率几位大臣肉袒出降。开宝九年正月,李煜到达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后宋太宗即位,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初七,李煜被宋太宗赐服牵机药而死,时年42岁,赠太师,封吴王,葬于洛阳北邙山。史载,牵机药乃是一种慢性毒药,毒发,最后头足之相就如牵机之状,故名。</p><p class="ql-block">亡国之后</p><p class="ql-block">多才多艺</p><p class="ql-block">李煜(西元936年-978年)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p><p class="ql-block">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p><p class="ql-block">青年皇帝无谋略</p><p class="ql-block">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李煜信佛非常虔诚,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平时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经,然后赦免。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p><p class="ql-block">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但以做皇帝的角度而言,他没有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军事要求,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填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北方的后周他不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jiàng]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p><p class="ql-block">降格求安定</p><p class="ql-block">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p><p class="ql-block">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但李煜在词方面的成就却很大。原来他的父亲就非常有才华,词也填得很好,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给切磋没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将李煜的词总结一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p><p class="ql-block">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但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就说明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再像后周世宗那样励精图治,南唐就不会只抵抗一年就落个国亡君被俘的惨痛结局。</p><p class="ql-block">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不过,在这种真实的情感下写出的词水准还是非常好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是几壶酒不可能浇走的,噩运终于来临了。开宝七年(西元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清楚请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就说有病,没有去。不久,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yìn]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p><p class="ql-block">不幸亡故国 有幸成词宗</p><p class="ql-block">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p><p class="ql-block">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牵机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p><p class="ql-block">相关诗词</p><p class="ql-block">虞美人</p><p class="ql-block">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p><p class="ql-block">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浪淘沙</p><p class="ql-block">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p><p class="ql-block">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乌夜啼</p><p class="ql-block">乌夜啼 一</p><p class="ql-block">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p><p class="ql-block">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p><p class="ql-block">乌夜啼 二</p><p class="ql-block">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p><p class="ql-block">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p><p class="ql-block">子夜歌</p><p class="ql-block">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p><p class="ql-block">何妨频笑粲[càn],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jié]鼓成。</p><p class="ql-block">望江南</p><p class="ql-block">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李煜亡国时写下一诗,字字催人泪下,传唱天下一千多年</b></p><p class="ql-block"> 李煜,南唐后主,在文艺上有卓越才华,却在政治上遭遇失败,最终以悲剧收场。李煜的登基:李煜是南唐李璟的六皇子,因兄长们的相继夭折而被迫继承皇位。南唐的灭亡:宋朝统一河山的脚步紧逼,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李煜的悲叹:李煜在被押往宋朝都城汴梁的途中,写下了一首字字泣血的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p><p class="ql-block">AI总结</p><p class="ql-block">由头条智能技术生成</p><p class="ql-block">公元961年,南唐二主李璟去世,李煜被迫继承帝位,做了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南唐后主。</p><p class="ql-block">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李煜虽然做了南唐的皇帝,可在骨子里,他是李璟众多皇子中最不想做皇帝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在权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帝王之家,为了能够君临天下,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那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然而这样的斗争,对醉心于诗词的李煜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他就只想做一个“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的隐世者。</p><p class="ql-block">那么,既然李煜无心参与到皇位角逐的斗争之中,他最后却又为什么以六皇子的身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呢?</p><p class="ql-block">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李煜有五个哥哥,大哥叫李弘冀,是名正言顺的南唐太子。这李弘翼雄才大略,英勇过人。</p><p class="ql-block">在扩大疆域和巩固南唐势力范围的过程中,李弘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李弘翼在军中的威望极高。</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又有着太子的身份,按理来说绝对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这是有着文艺青年气质的李煜所不能比拟的。</p><p class="ql-block">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最有希望的继承人,却因为毒害叔父李景遂的阴谋未遂而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最后只得郁郁而终。</p><p class="ql-block">紧接着,李煜的其他兄长也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夭折,这使得南唐皇位的继承人最终只剩下了李煜一人。</p><p class="ql-block">不过,李煜成为了南唐之主以后,宋朝统一河山的脚步也一步步紧逼而来。公元974年,宋军终于兵临城下,南唐朝野震惊。</p><p class="ql-block">李煜慌忙派遣徐铉向宋太祖赵匡胤求和。徐铉口若悬河,洋洋洒洒数千言,赵匡胤不耐其烦地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p class="ql-block">徐铉无言以对。公元975,南唐都城金陵终于被宋朝大将曹彬攻破,毫无选择的李煜只得率众出城投降,南唐灭亡。</p><p class="ql-block">之后,李煜所率领的皇后、公主、后妃,以及朝臣,都成了宋朝的俘虏,被押送到宋朝的都城汴梁。</p><p class="ql-block">被押往汴梁时,李煜等人以及百司官属乘坐的船只近千艘。此时,天突降雨,李煜等人不得不冒雨前行。</p><p class="ql-block">渡到中江之时,李煜望着那曾经熟悉的石头城,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一首字字泣血的诗,诉尽心中的无尽哀愁,其诗如下:</p><p class="ql-block">渡中江望石城泣下</p><p class="ql-block">五代•李煜</p><p class="ql-block">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p><p class="ql-block">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p><p class="ql-block">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p><p class="ql-block">凡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p><p class="ql-block">在开篇的“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两句中,词人左望江北,右望江南,心中悲慨万分,催泪直下:</p><p class="ql-block">“江南江北,都是我曾经魂牵梦绕的故乡,如今江山尽失,三十年也如梦幻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此处的“三十年”,指的是李煜祖父李昪建立南唐至南唐被灭的三十八年时间,这里说“三十年”是为了行文的需要,言其大概。</p><p class="ql-block">说这样的话时,李煜以及被俘的所有人,都正乘坐押运的船只,从江南渡过长江,向北踏入宋朝的疆域。</p><p class="ql-block">当船行到了江心,触入李煜眼帘的,一侧是沦落的江北,另一侧则是魂牵梦绕的江南,这使得李煜触目伤怀,哀愁如潮,不禁潸然而下。</p><p class="ql-block">他想着过去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江北在父亲手中葬送;而到如今,那拥有着大好河山的江南,也在自己手中沦丧,这使得李煜国破家亡,故乡已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特别是不幸沦为了敌人的臣虏后,千里江山尽皆沦陷,南唐三十八载的苦心经营,三代人的心血,在转瞬之间全部化为了乌有,这让李煜如何不悲慨万分?</p><p class="ql-block">第三四句“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接着说,千里江山的沦丧,使得昔日繁华的宫廷苑囿,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凄凉无限。</p><p class="ql-block">看着昔日生他生养他的地方,李煜觉得往昔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宫闱深处,曾经的奢华也似乎触手可及。而实际上,如今一切皆已成过往云烟,恍如一场大梦。</p><p class="ql-block">想当初,李煜祖父李昪创业时,一路筚路蓝缕,拓展出南唐疆域;他的父亲李璟也呕心沥血,守护江山;可没想到到了自己这里,祖宗的千里江山,尽皆不复姓李。</p><p class="ql-block">最为致命的是,自己一路驶向汴梁,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谁又能够知道?而此时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与金陵依依惜别。</p><p class="ql-block">第五六句的“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描述了在去汴梁的路上,那向后退去的无数山峰,上面笼罩的层层烟雾,正如李煜心内骤起的千片愁云。</p><p class="ql-block">而天空落下的无数雨滴,不时地敲打着远行的艘艘行船。那溅起的数不清的雨珠,正如李煜那止不住的万行悲泪。</p><p class="ql-block">这一别,便是与故国的生离死别。想到此处,李煜感伤无限。他望着烟云笼罩的远方,那巍峨雄壮的山峦,竟无法承载他那无尽的哀愁。</p><p class="ql-block">因此,当李煜看着落下的雨珠敲打着向汴梁行进的船队,当李煜看着那一去不复返的滔滔江水,李煜的泪水,便如那禁不住的涌泉一般。</p><p class="ql-block">这也难怪,想想昔日的九五之尊,今日却沦为别人的阶下囚,且到了北宋之后,谁又知道会被怎么对待?这份沉重的心情,叫人将如何能够承受?</p><p class="ql-block">最后的“凡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两句表达了作为一个落魄帝王的无奈:自己兄弟四人共有家人三百余口,可闲坐之时,又怎堪细细思量?</p><p class="ql-block">李煜身为一国之君,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天下臣民的安危,更有担负起家人与家族命运的责任,想到此处,李煜不得不发出了“凡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的感叹!</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不堪”与“思量”两个词,不仅表达了词人不堪回首的过往,更是流露出词人对未来情景不敢细细思索的心理。</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摆在眼前的哀愁,已是无法承受的重负,而马上到来的明天,那更是不堪承受的担子,甚至连想都不敢去细想。</p><p class="ql-block">这最后的两句,着墨不多,却在有限的文字里,蕴含了李煜无尽的悲怆。这份悲怆又悄然隐于不言之中,随那无尽的江水缓缓流淌。</p><p class="ql-block">所以这里的“不堪”二字,在词人笔下看似是言语不多,而其产生的效果却是胜过了千言万语,使人读了后心中荡起了无尽的波澜。</p><p class="ql-block">从整体上来说,李煜的故事,是一曲悲歌,也是一段传奇。他在24岁那年被迫当上了皇帝,却只能在诗词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由。</p><p class="ql-block">这致使他在49岁亡国时写下了字字泣血的《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看哭了无数人,也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哀愁与无奈。</p><p class="ql-block">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李煜的诗词,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文学的夜空中,让人永远地品味着其中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与不朽的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情</b></p><p class="ql-block"> 李煜(公元937-978)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又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今江苏徐州人。李煜多才多艺,工书画,晓音律,善诗文,尤长词作。其词以亡国为分界。前期多描写宫廷享乐和男欢女爱,词风绮艳;后期多抒写亡国之痛和追念往昔帝王生活,格调哀婉凄楚。</p><p class="ql-block">李煜生于七夕,亦死于七夕。这位才子,前面有五个哥哥,按常理无论怎么算,似乎这皇帝怎么也轮不到他身上,然而命运的捉弄,让李煜成了南唐皇位的继承人,本无心于政治的李煜却被历史的洪流推向了风口浪尖。</p><p class="ql-block">李煜的诗词,展现了他作为皇帝的前半生醉生梦死,后半生亡国之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有两个评价:一是称他是将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的革新者,二是说他亡国之后的词作:“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里重点欣赏他的几首亡国之词,也是他作为词人留给后世的最大成就。</p><p class="ql-block">《望江梅·闲梦远》</p><p class="ql-block">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p><p class="ql-block">《忆江南·多少恨》</p><p class="ql-block">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p><p class="ql-block">《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p><p class="ql-block">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p><p class="ql-block">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p><p class="ql-block">《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p><p class="ql-block">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浪淘沙·帘外雨潺潺》</p><p class="ql-block">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p><p class="ql-block">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p><p class="ql-block">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p><p class="ql-block">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p><p class="ql-block">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p><p class="ql-block">《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p><p class="ql-block">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p><p class="ql-block">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李煜作为妥妥的富三代,过着偏安江南的富贵生活,以至于得到宋朝大军南下消息的时候,才吓了一跳:怎么打仗了?后来在词中写到“几曾识干戈” 。</p><p class="ql-block">待到向大宋乞降,被封为“违命侯”,北上被囚禁于汴京,作着以泪洗面的亡国之君,多少个夜梦之中,梦到昔日的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春风。如今四十年来的家国不再,凤阁龙楼、雕栏玉砌已然朱颜改变,故国不堪回首。</p><p class="ql-block">李煜975年降宋,至978年被囚禁在汴京已近三年。相传于978年七月七日生日当天,李煜与歌妓在居所作乐吟唱,李煜吟唱出了这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当时的宋太宗那里,宋太宗闻听后对其"故国不堪回首"的故国之思不能容忍,命人赐毒酒将李煜毒死,年仅四十有一。</p><p class="ql-block">李煜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之君生命落空的悲哀之情。李煜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帝王到阶下囚,李煜的《子夜歌》藏着多少心酸,诉尽亡国之殇</b></p><p class="ql-block"> 李煜是可悲的亡国之君,却是出色的词人,他能写一手好词,时至今日,依然深深的震撼着世人的心。如果说宋朝的宋徽宗因软弱亡国,会遭到人们的唾骂,但李煜似乎能得到更多世人的同情。并不是因为读者偏心,而是因为所处的朝代不同,他所处的朝代是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朝代。当时李煜登基时,国家已经岌岌可危,宋军已经在逐渐的强大起来,就算是李煜继续反抗,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死亡。而宋朝则不同,当时宋朝处于富裕当中,而且宋徽宗曾经也是很上进的皇帝。只要他肯继续努力,国家只能越来越强,可是后期他荒淫无道,以割地赔款赠美女得以苟且偷生。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当时国家有可用之才,也有财力去对抗金国,只可惜最终因为北宋统治者的软弱原因导致亡国,正因为如此后人对他的是鄙视。</p><p class="ql-block">李煜前半生生活在富贵华丽中,他身居皇宫,享受荣华富贵,尽情的吟诗作词,和美人尽情的谈恋爱。那个时候的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沦为阶下囚,会受尽凌辱,最后被赐一杯毒酒结束他的生命。李煜后半生活着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尤其是宋太宗登基后,李煜不仅没有尊严,就连自己的小周后也保护不了,他只能以诗词来发泄心中的郁闷和痛苦。子夜歌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诗词译文人生的仇恨怎能免得了呢?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有谁与我一同登上高楼?我永远记得那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都已成空了,仿佛在梦中一样。</p><p class="ql-block">诗词赏析</p><p class="ql-block">李煜被囚后的写的诗词都很凄美,生活在敌国,没有尊严,也没有自由,自然无法舒心。</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说他后期的每一首经典词都是用江山和美人换来的。</p><p class="ql-block">这首词也是李后主被囚禁会所写,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发亡国哀思和对过去的怀念。</p><p class="ql-block">他的这首词围绕的是“梦”,由此展开,上片写梦归故国,他在梦境中回到曾经辉煌的故国,下片写的是美好华贵的往事在梦境中毁灭。</p><p class="ql-block">开篇“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这两句给人的感觉很悲凉,甚至很同情他的遭遇。</p><p class="ql-block">李煜认为人生在世谁都难免有愁、有恨,难道说只有他一个人如此丧魂落魄、愁恨无限吗?销魂”也意味着“消魂”,指人精神恍惚,好像魂不附体一般。</p><p class="ql-block">开头就写出了李煜内心极度愁苦悲哀的情态,以及特别想要摆脱痛苦的心理。</p><p class="ql-block">“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词人在梦里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又见到了绝美江南春景。</p><p class="ql-block">然而一觉醒来才想起曾经属于自己的江山早就归于他人,这样的亡国怎能不让人“销魂”,怎能不人“恨”呢? 又如何不叫人“双泪垂”?一个“重”字点出了他时时思念江南,常常梦归故国。</p><p class="ql-block">不用去看,只要想想就知道李煜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过去美人,宫女,满朝文武都围着他转。</p><p class="ql-block">吃喝用度全是最奢华的,自己享受所有人的跪拜,可此时他能任人凌辱谩骂,不屑,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体面和尊严。</p><p class="ql-block">李煜从梦境中醒来,着重写现实生活,“高楼谁与上?”“谁与上高楼?”其实这是一个倒装的反问句。李煜被囚禁后的一言一行都受人监视,有谁能敢和他一起登楼望远呢?这一句浸透着李后主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他总是想起自己还是南唐国主时的生活,在那些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美女嫔妃,太监等人簇拥着他,一起在宫中高楼之上眺望江南秀丽景色。然而如今却独苦一人,无人与上高楼。而“长记”这二字又点出了李煜思念故国,回味过去帝王生活的重复性。“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两句说的是过去的一切都已逝去了,往日的生活就像梦一样已不复存在。李煜亡国后,对往日豪华、奢侈的生活依然难以忘怀,因此对故国更加的依恋,只能寄托于梦。他以梦归故国来排遣内心的“愁恨”,然而梦醒之后往事早已成空,面对沉闷无尊严的生活,他更加“销魂”。这首《子夜歌》道出李后主感伤之深,愁恨之极,将李后主感怀故国的一腔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李煜知道自己会落得如此,那么当初他会如何选择呢?</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末代皇帝李煜:破碎帝国中的流亡岁月</b></p><p class="ql-block"> 李煜,南唐末代皇帝,他作为一个才情出众的文人皇帝,曾经经历了光辉灿烂的统治时期,但最终却面临着亡国的命运。在亡国后,李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了漫长而悲惨的流亡岁月。</p><p class="ql-block">亡国之初,李煜被迫放弃了南唐的皇位,被俘并被北宋流放到湖州。他从一个尊贵的皇帝一跃成为一个被软禁的囚徒。他在湖州的囚室中度过了数年的时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被囚禁的日子里,他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思念着失去的帝国和亲人。</p><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和自由,李煜并没有放弃希望和对艺术的热爱。他用诗歌和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伤。在流亡岁月中,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对亡国的悲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豪放的笔触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南唐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流亡岁月中,李煜也不断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他的囚禁并非终点,而是一系列流亡地的开始。被北宋当局转移至蜀地,然后又被迁往吉州,李煜一直漂泊在不同的地方,飘零于江湖之间。然而,即使在流亡中,他依然没有放弃为帝国复兴的梦想,为此他不断尝试联络外援,以期重返中原,恢复南唐。</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对李煜似乎并不慈悲。在追求复国梦想的过程中,他遭受了种种挫折和失败。最终,李煜在流亡中因病去世,结束了他坎坷而辛酸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李煜作为亡国君主在诗词方面的发展是他流亡岁月中的一抹亮色。在囚禁和流亡的日子里,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诗词创作中,达到了人生的巅峰。</p><p class="ql-block">在亡国后,李煜的诗词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激情和忧伤,表达了对亡国和流亡生活的痛苦。他的诗作充满了对逝去帝国的怀念、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反思。</p><p class="ql-block">李煜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哀伤。他通过描绘孤寂的山水、凄凉的秋雨和凋零的花朵等形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他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对人生沧桑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他用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向往,对自己命运起伏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安与希望。</p><p class="ql-block">李煜的诗词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南唐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才华和创作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人们对亡国君主的命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李煜作为亡国君主在诗词方面的发展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文化修养。他用诗词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诗词作品成为了流亡岁月中的心灵寄托,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p><p class="ql-block">李煜作为亡国君主的遭遇,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沉痛。他的流亡岁月充满了苦难和挣扎,但他始终保持了对文化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成为了他流亡岁月的见证,也成为了后人铭记的遗产。</p><p class="ql-block">李煜的命运告诉我们,尽管面对逆境和困难,我们不能放弃希望和追求。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坚持追求美好,坚持对理想的追求。正如李煜在流亡岁月中一样,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坚强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勇气和力量。</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简介</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个称“皇帝”至最后一个“皇帝”共2132年,共有皇帝493位。其中未在位的有71位(死后被追封的)。</p><p class="ql-block"> 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乾隆和康熙分别是61年和60年,寿命最长的是清乾隆89岁,其次是武则天82岁,最短的是金末的一个从即位至被杀,不到半天!</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简介</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p><p class="ql-block">汉武大帝简介</p><p class="ql-block"> 刘彻,西汉第六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十六岁时登基。</p><p class="ql-block">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p><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简介</p><p class="ql-block">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在位时间(1908-1911),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顺序列表</p><p class="ql-block">秦</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统一后始)――207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p><p class="ql-block">1、始皇帝政 前221—前209 12年 病逝,终年49岁。</p><p class="ql-block">2、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 3年 为赵高逼自刎,终年24岁。</p><p class="ql-block">3、子婴 前207—前206 1年 为项羽所杀,终年未知。</p><p class="ql-block">楚汉之战(前207~前202)</p><p class="ql-block">汉</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2(以刘邦称帝为始)――公元220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称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先称帝洛阳)长安。</p><p class="ql-block">1、高祖邦 前206年―前195年 8年 病逝,终年61岁。</p><p class="ql-block">2、惠帝盈 前194年—前188年 7年 病逝,终年23岁。</p><p class="ql-block">3、少帝恭、弘(吕后专政) 前188年—前180年 8年 恭先为吕后所废,后被其处死,在位4年,终年7岁(又说8岁)。弘为吕后所立,吕后死后被周勃陈平等罢黜并处死,在位4年,终年未知。4、文帝桓 前180年—前157年 23年 病逝,终年47岁。</p><p class="ql-block">5、景帝启 前157年—前141年 16年 病逝,终年48岁。</p><p class="ql-block">6、武帝彻 前141年―公元前87年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 征和、后元) 54年 病逝,终年69岁。</p><p class="ql-block">7、昭帝弗陵 前87年―前74年 13年 (始元、元凤、元平) 病逝,终年21岁。</p><p class="ql-block">8、宣帝询 前74年—前49年 25年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病逝,终年43 岁。</p><p class="ql-block">9、元帝奭[shì] 前49年—前33年 16年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病逝,终年42岁。</p><p class="ql-block">10、成帝骜 前33年—前7年 26年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暴毙,终年45 岁。</p><p class="ql-block">11、哀帝欣 前7年―前1年 6年 (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 纵欲过度而死,终年25岁。</p><p class="ql-block">12、平帝衎(kàn)公元前1年―公元6年 5年 (元始) 病逝,终年14岁。</p><p class="ql-block">13、孺子婴 6年-8年 3年 (居摄) 死因不详,且只为西汉太子,被王莽挟持,未登帝位。</p><p class="ql-block">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年,共15年,建都:长安,历一帝:王莽,始建国,15年。 后为更始军所杀,终年69岁。</p><p class="ql-block">玄汉:公元23年――25年共3年,建都:长安,历一帝:刘玄 23年―25年 3年 (更始)为叛军赤眉所戮。</p><p class="ql-block">东汉:</p><p class="ql-block">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p><p class="ql-block">1、光武帝秀 公元25年―公元57年 33年 (建武、建武中元)病逝,终年62岁。</p><p class="ql-block">2、明帝庄 57年—75年 19年 (永平 )病逝,终年48岁。</p><p class="ql-block">3、章帝炟 75年-88年 13年 (建初、元和、章和)病逝,终年31岁。</p><p class="ql-block">4、和帝肇 88年—105年 17年 (永元、元兴) 病逝,终年27岁。</p><p class="ql-block">5、殇帝隆 105年—106年 1年 (延平) 夭折,终年1岁半。</p><p class="ql-block">6、安帝祜 106年—125年 19年 (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病逝,终年32岁。</p><p class="ql-block">7、顺帝保 125年—145年 20年 (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 病逝,终年30岁。</p><p class="ql-block">8、冲帝炳 144年八月—145年正月 不逾年 (永嘉)病逝,终年3岁。</p><p class="ql-block">9、质帝缵 145年—146年六月 1年 (本初)为大司马梁翼毒死,终年9岁。</p><p class="ql-block">10、桓帝志 146年—167年 21年 (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病逝,终年36岁。</p><p class="ql-block">11、灵帝宏 168年—189年 22年 (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 病逝,终年34岁。</p><p class="ql-block">12、少帝辨 189年5月—189年9月 不逾年 (光熹、昭宁 ) 被董卓逼迫自尽,终年15岁。</p><p class="ql-block">13、献帝协 189年-220年 32年 234年病逝,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p> <p class="ql-block">三国</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魏蜀吴鼎立时期,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亦有265年晋代魏为止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p><p class="ql-block"> 三国各国皇帝列表</p><p class="ql-block">魏:</p><p class="ql-block">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p><p class="ql-block">1、文帝丕 220年-226年 7年 (黄初)病逝,终年40岁。</p><p class="ql-block">2、明帝叡 226年-239年 13年 (太和、青龙、景初 )病逝,终年36岁。</p><p class="ql-block">3、齐王芳 239年―254年 14年 (正始、嘉平 ) 254年被司马师废为齐王(邵陵县公),274年病 逝,终年43岁。</p><p class="ql-block">4、高贵乡公髦 254年-260年 7年 (正元、甘露 )诛司马昭失败被昭武士成济所杀,终年20岁。</p><p class="ql-block">5、元帝 奂 260年―265年 6年 (景元、咸熙 )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 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奂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元皇帝。</p><p class="ql-block">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p><p class="ql-block">蜀汉:</p><p class="ql-block">公元221—263年,共42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p><p class="ql-block">1、汉昭烈帝备 221年—223年 2年 (章武) 病逝,终年63岁。</p><p class="ql-block">2、孝怀帝(后主) 禅 223年—263年 41年 (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p><p class="ql-block">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 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p><p class="ql-block">吴:</p><p class="ql-block">公元222――280年 共59年(另说为229年,孙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今南京)。</p><p class="ql-block">1、大帝 权 229年—252年 24年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年号2:赤乌、太元、神 凤 ) 病逝,终年71岁。</p><p class="ql-block">2、会稽王亮 252年―258年 6年 (建兴、五凤、太平 )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260年,孙 亮因被诬告而自杀(一说被毒害)。时年仅16岁。</p><p class="ql-block">3、景帝 休 258年—264年 6年 (永安) 病逝,年终30岁。</p><p class="ql-block">4、乌程候皓 264年—280年16年 (年号1: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年号2:凤皇、天册、天 玺、天纪)</p><p class="ql-block">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p><p class="ql-block">晋</p><p class="ql-block">西晋:265――316 共51年(另一说为从灭东吴为始则仅立朝37年),历四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p><p class="ql-block">1、武帝司马炎 265年―290年 26年 (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病逝,年终55岁。</p><p class="ql-block">2、惠帝司马衷 290年—306年 17年 (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 兴、光熙) 307年去世,时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p><p class="ql-block">3、怀帝司马炽 307年—311年 6年 (永嘉 )怀帝在位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 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 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 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 岁。</p><p class="ql-block">4、愍帝司马邺 313年―316年 4年 (建兴 )316年12月11日投降汉赵被封为怀平侯,318年被刘聪 杀害,时年18岁。</p><p class="ql-block">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称帝建晋,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并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p><p class="ql-block">东晋:</p><p class="ql-block">公元317年――420年,共103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又称建康、建邺,即今南京。</p><p class="ql-block">1、元帝司马睿 318年—323年 6年 (建武、大兴、永昌)病逝,终年47岁。</p><p class="ql-block">2、明帝司马绍 323年-325年 3年 (太宁) 病逝,终年27岁。</p><p class="ql-block">3、成帝司马衍 325年—342年 16年 (咸和、咸康 )病逝,终年21岁。</p><p class="ql-block">4、康帝司马岳 342年―344年 2年 (建元 ) 病逝,终年23岁。</p><p class="ql-block">5、穆帝司马聃 344年―361年 17年 (永和、升平 ) 病逝,终年19岁。</p><p class="ql-block">6、哀帝司马丕 361年—365年 4年 (隆和、兴宁)瞎吃长生药中毒身亡,终年25岁(吃货的悲 哀)。</p><p class="ql-block">7、废帝司马奕 365年—371年 6年 (太和)365年为桓温所废,降为东海王又海西公,386年病 逝,终年45岁。</p><p class="ql-block">8、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1月—9月 1年 (咸安)愤疾而终,时年53岁。</p><p class="ql-block">9、孝武帝司马曜 372年―396年 24年 (宁康 )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 要废弃她,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时年36岁(作死好榜样)。</p><p class="ql-block">10、安帝司马德宗 397年―419年1月 22年 (隆安、元兴、大亨、义熙 ) 病逝,年终37岁。</p><p class="ql-block">11、恭帝司马德文 419年―420年 2年 (元熙)</p><p class="ql-block">419年刘裕杀害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为什么要用棉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六国</p><p class="ql-block">公元304年――439年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p><p class="ql-block">蜀(成汉):</p><p class="ql-block">304年――347年(自李雄称成都王起) 共五个皇帝,建都:成都。</p><p class="ql-block">1、武帝李 雄 304年―334年 30年 (建兴、晏平、玉衡 )头顶生疮而死,终年61岁。</p><p class="ql-block">2、哀帝李 班 334年―334年 1年 (延用玉衡)被李雄子李越杀害,时年47岁。</p><p class="ql-block">3、幽公李 期 334年―338年 3年 (玉恒)被堂叔李寿废,自缢,时年25岁。</p><p class="ql-block">4、昭文帝李 寿 338年―343年 5年 (汉兴) 病逝,终年44岁。</p><p class="ql-block">5、李 势 343年―347年 5年 (太和、嘉宁)</p><p class="ql-block">公元347年,封为新兴郡侯。淝水之战后,前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汉灭亡。桓温将李势及其亲族十多人迁往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公元361年,李势去世。</p><p class="ql-block">李雄称帝后,追谥父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p><p class="ql-block">前赵(大赵):</p><p class="ql-block">304年――329年 匈奴族(冒顿单于之后)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p><p class="ql-block">1、光文帝刘 渊 304年—310年 6年 (元熙、永凤、河瑞 ) 病逝,终年59岁。</p><p class="ql-block">2、刘 和 310年—310年 1年 被弟刘聪暗杀。</p><p class="ql-block">3、昭武帝刘 聪 310年—318年 8年 (光兴、嘉平、建元、麟嘉)病逝,终年不详。</p><p class="ql-block">4、隐帝刘 粲 318年 1年 (汉昌) 被靳准所杀,终年不详。</p><p class="ql-block">5、昭文帝刘 曜 318年---329年 13年 (光初、太和)为石勒所俘,公元329年被杀。</p><p class="ql-block">后赵:</p><p class="ql-block">319年――352年 历六帝(石世为石遵所杀,在位34天,故不统计),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p><p class="ql-block">1、明帝石 勒 319年—333年 15年 (太和、建平 ) 病逝,时年60岁。</p><p class="ql-block">2、石 弘 333年—334年 1年 (延熙)被石虎杀害,时年22岁。</p><p class="ql-block">3、武帝石 虎 334年—349年 15年 (建武、太宁、永熙、延兴)病逝,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4、成帝石 遵 349年 183天 (太宁) 为石鉴所杀。</p><p class="ql-block">5、仁武帝石 鉴 349年十一月―350年闰二月 103天 (太宁、青龙) 后为冉闵废杀。</p><p class="ql-block">6、新兴王石 祇 350年―351年 1年 (永宁)部下刘显暗投冉闵,并刺杀石祇,后赵灭亡。</p><p class="ql-block">——、平帝冉 闵 350年―352年 3年 (永兴 ) (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政权)</p><p class="ql-block">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p><p class="ql-block">前燕:</p><p class="ql-block">337年――370年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p><p class="ql-block">1、文明帝慕容皝 337年―348年 15年 (燕元)病逝,时年52岁。</p><p class="ql-block">2、景昭帝慕容儁 349年―360年 11年 (元玺、光寿 ) 病逝,终年42岁。</p><p class="ql-block">3、幽帝慕容暐 360年―370年 11年 (建熙)</p><p class="ql-block">慕容暐在国亡后成为前秦臣子,秦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383年,慕容暐的叔叔慕容垂与弟弟慕容泓先后举兵建立政权,慕容暐计划杀死前秦皇帝苻坚呼应二人,但因事泄被杀。慕容暐叔父慕容德建立南燕时,追谥他为幽皇帝。</p><p class="ql-block">前秦:</p><p class="ql-block">351年――394年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p><p class="ql-block">1、景明帝符 健 351年―355年 4年 (皇始 )病逝,终年39岁。</p><p class="ql-block">2、厉王符 生 355年―357年 3年 (寿光)为苻坚所囚并杀死,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3、宣昭帝符 坚 357年—385年 27年 (永兴、甘露、建元 ) 淝水战败长安被围,坚逃出长安至五 将山为姚苌所擒并被绞死,时年48岁。苌为掩饰他杀死苻坚的事,故意谥苻坚为壮烈天王。而 苻坚去世同年,苻丕得知其死讯,便即位为帝,谥苻坚为宣昭皇帝,上庙号世祖。征西域后回 到凉州的吕光得知苻坚去世,亦谥其为文昭皇帝。</p><p class="ql-block">4、哀平帝符 丕 385年―386年 2年 (太安)因担心会被苻纂所杀,遂率千骑兵奔走东垣,被东晋 将领冯该击败并斩杀,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5、高帝苻 登 386年―394年 9年 (太初) 山南战败被姚兴斩杀,时年52岁。</p><p class="ql-block">6、东平王符 荣 394年 不逾年 (延初)</p><p class="ql-block">394年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驱逐, 而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后秦。不久遭后秦军击败,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p><p class="ql-block">前凉:</p><p class="ql-block">317年—376年 汉族,历七帝(哀公张耀灵未满在位未满一月,故不计),建都:姑臧。</p><p class="ql-block">1、昭王张 寔 317年―320年 3年 (建兴)被部将刺杀,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2、成王张 茂 320年―325年 5年 (建兴) 病逝。终年48岁。</p><p class="ql-block">3、文王张 骏 324年—346年 22年 (建兴,又作太元)病逝,终年40岁。</p><p class="ql-block">4、桓王张重华 346年―353年 9年 病逝,终年27岁。</p><p class="ql-block">5、威王张 祚 353年―355年 3年 (和平) 被同族所杀。</p><p class="ql-block">6、冲王张玄靓 355年―363年 9年 (建兴、升平)被叔叔张天锡杀害,时年14岁。</p><p class="ql-block">7、悼王张天锡 363年―376年 12年 (升平)376年前凉为苻坚所灭,后苻坚战败,张天锡归顺东 晋,于398年去世,终年62岁。</p> <p class="ql-block">后秦:</p><p class="ql-block">384年――417年 羌族,历三帝,建都:长安。</p><p class="ql-block">1、武昭帝姚 苌 384年—394年 8年 (白雀、建初)病逝,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2、文桓帝姚 兴 394年—416年 22年 (皇初、弘始 )病逝,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3、姚 泓 416年―417年 1年 (永和)东晋刘裕北伐后秦,姚 泓投降,后秦灭亡。后被刘裕斩首于 健康。</p><p class="ql-block">后燕:</p><p class="ql-block">384年――407年 鲜卑族,历五帝,建都:中山。</p><p class="ql-block">1、武成帝慕容垂 384年―396年 13年 (燕元、建兴 )病逝于征途,终年71岁。</p><p class="ql-block">2、惠愍帝 慕容宝 396年―397年 2年 (永康)被族人兰汗谋杀。</p><p class="ql-block">3、昭武帝 慕容盛 398年―401年 3年 (建平、长乐 )被叛将刺杀,时年29岁。</p><p class="ql-block">4、昭文帝慕容熙 401年―407年 7年 (光始、建始)被族人所杀,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5、惠懿帝慕容云 407年―409年 3年 (正始)(又说为北燕开国皇帝)</p><p class="ql-block">后燕建初元年(407年),冯跋反叛,杀害皇帝慕容熙,在冯跋支持之下,慕容云(慕容宝养子,原名高云)即天王位,改元正始,国号大燕,恢复原本的高姓。正始三年(409年),被禁卫离班、桃仁所杀,高云死后被谥为惠懿皇帝(慕容超追尊庙号为景宗)。</p><p class="ql-block">南燕:</p><p class="ql-block">398年――410年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开国皇帝慕容德是前燕文明帝慕容 皝幼子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p><p class="ql-block">1、献武帝慕容德 398年―405年 7年 (燕平、建平 )病逝,终年70岁。</p><p class="ql-block">2、慕容超 405年―410年 6年 因掠夺东晋边民,引得东晋来攻,角逐失利后据城固守,誓死不降, 于城破后被俘,与亲族数千人同被斩首,时年二十七岁(作死小能手)。</p><p class="ql-block">北燕:</p><p class="ql-block">409年――436年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p><p class="ql-block">1、文成帝冯 跋 409年―430年 22年 (太平)病逝。</p><p class="ql-block">2、昭成帝冯 弘 430年―436年 6年 (太兴)冯跋死后,冯弘逼令冯跋子冯翼自杀,自立为君,年 号太兴,在位六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高句丽,两年后被高句 丽王所杀北燕灭亡。</p><p class="ql-block">后凉:</p><p class="ql-block">386年――403年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p><p class="ql-block">1、懿武帝吕 光 386年-399年 13年 (太安、麟嘉、龙飞 )病逝,终年63岁。</p><p class="ql-block">2、隐王吕 绍 399年―399年 不逾年 为吕篡所杀</p><p class="ql-block">3、灵帝吕 纂 399年12月―401年2月 1年 (咸宁) 为堂兄吕隆所杀。</p><p class="ql-block">4、吕 隆 401年―403年 2年 (神鼎)公元403年,在南凉和北凉夹攻之下,吕隆被迫投降后秦,后 凉灭亡。后秦皇帝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公爵照旧。公元416年,吕隆因与其子吕弼谋反而 被诛杀。</p><p class="ql-block">南凉:</p><p class="ql-block">397年――414年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p><p class="ql-block">1、武王秃发乌孤 397年―399年 3年 (太初)病逝。</p><p class="ql-block">2、康王秃发利鹿孤 399年―402年 3年 (建和)病逝。</p><p class="ql-block">3、景王秃发傉檀 402年―414年 13年 (弘昌、嘉平 )414年,秃发傉檀投降西秦乞伏炽磐,南凉 灭亡。次年被乞伏炽磐毒死,谥号景王。</p><p class="ql-block">西凉:</p><p class="ql-block">400年――421年 汉族,历三帝,建都:酒泉(敦煌)。</p><p class="ql-block">1、兴圣帝李 暠 400年-417年 17年 (庚子、建初 )病逝,终年67岁。</p><p class="ql-block">2、李 歆 417年―420年 4年 (嘉兴)公元420年(嘉兴四年),李歆被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所杀。</p><p class="ql-block">3、李 恂 420年―421年 1年 (永建) 永初二年(421年),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 部下投降,而此时北凉军发动进攻,攻克敦煌,李恂自杀,西凉灭亡。</p><p class="ql-block">西秦:</p><p class="ql-block">公元385年—400年,409年—431年(400年为为后秦所灭,409年复国)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p><p class="ql-block">1、宣烈王乞伏国仁 385年―388年 3年 (建义) 病逝。</p><p class="ql-block">2、武元王乞伏乾归 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24年 (太初、更始)被其兄子乞伏公府所杀。</p><p class="ql-block">3、文昭王乞伏炽磐 412年―428年 16年 (永康、建弘 )病逝。</p><p class="ql-block">4、厉武王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4年 (永弘)431年,大夏攻西秦都城南安,乞伏暮末出降,西 秦灭亡。同年六月,乞伏暮末为大夏皇帝赫连定所杀。</p><p class="ql-block">夏(胡夏):</p><p class="ql-block">407――431匈奴,历三帝,建都: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 )</p><p class="ql-block">1、武烈帝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 19年 (龙升、凤翔、昌武、真兴)病逝,终年44岁。</p><p class="ql-block">2、赫连 昌 425年―428年 4年 (承光)423年被北魏生擒,后被斩杀。</p><p class="ql-block">3、平原公赫连 定 428年—431年 4年 (胜光)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 年,赫连定被解送北魏,处死。</p><p class="ql-block">北凉:</p><p class="ql-block">397年――439年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p><p class="ql-block">1、凉王段 业 397年―401年 4年 (神玺、天玺)被沮渠蒙逊杀害。</p><p class="ql-block">2、武宣王沮渠蒙逊 401年—433年 33年 (永安、玄始、真兴、承玄、义和、承阳)病逝,终年66 岁。</p><p class="ql-block">3、哀王沮渠牧犍 433年―439年 7年 (承和、太缘、建平)439年),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 降,北凉灭亡。447年,有人密告牧犍谋反,遂被太武帝赐死。</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及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p><p class="ql-block">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包荫户)及奴婢,对外交流贸易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p><p class="ql-block">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北方游牧民族融于汉族的汉化进程。</p><p class="ql-block">南朝</p><p class="ql-block">南朝起讫:公元420年—589年,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p><p class="ql-block">宋 :</p><p class="ql-block">420年――479年。共60年,历八帝。</p><p class="ql-block">1、武帝刘 裕 420年—422年 3年 (永初) 病逝,终年60岁。</p><p class="ql-block">2、少帝刘义符 423年―424年 2年 (景平)被俆羡之等臣所废杀,时年19岁。</p><p class="ql-block">3、文帝刘义隆 424年—453年 30年 (元嘉)被刘劭与东宫将领萧斌起兵叛变杀害,终年47岁。</p><p class="ql-block">4、孝武帝刘骏 453年―464年 11年 (孝建、大明)病逝,时年35岁。</p><p class="ql-block">5、废帝刘子业 464年―465年 1年 (永光、景和)生性淫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时年十 七岁。</p><p class="ql-block">6、明帝刘 彧 465年—472年 8年 (泰始、泰豫) 病逝,时年34岁。</p><p class="ql-block">7、后废帝刘昱 473年—477年 5年 (元徽)生性凶狠残暴,被杨玉夫等人杀害,时年十五岁,死后 被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苍梧王。</p><p class="ql-block">8、顺帝刘 凖 477年—479年 3年 (升明) 479年,萧道成要求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王敬则率军 进宫。刘淮说出:“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句话说出了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同年四 月十六日,刘准禅位与萧道成,刘宋政权到此灭亡。五月六日,刘準被萧道成杀害,时年13 岁,刘宋的宗亲都被幽禁而死。</p><p class="ql-block">齐:</p><p class="ql-block">479年――501年,共23年,历七帝</p><p class="ql-block">1、高帝萧道成 479年—482年 4年 (建元)病逝,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2、武帝萧 赜 482年―493年 11年 (永明) 病逝,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3、废帝萧昭业 493年—494年 1年 (隆昌)被宗亲萧鸾杀死,终年21岁。</p><p class="ql-block">4、废帝萧昭文 494年七月—494年十月 不逾年 (延兴)亦被萧鸾所杀,终年15岁。</p><p class="ql-block">5、明帝萧 鸾 494年—498年 5年 (建武、永泰)病逝,终年46岁。</p><p class="ql-block">6、东昏侯宝卷 498年—501年 13年 (永远) 被近臣所害,年仅十九岁。</p><p class="ql-block">7、和帝萧宝融 501年—502年 1年 (中兴)502年5月萧宝融被迫禅位与萧衍,南朝齐至此灭亡。 不久,萧衍派人杀害萧宝融,时年十五岁。</p><p class="ql-block">梁:</p><p class="ql-block">502年――557年,共56年,历六帝。</p><p class="ql-block">1、武帝萧 衍 502年—549年 48年 (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p><p class="ql-block">在位晚期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终年八十六岁。</p><p class="ql-block">2、简文帝萧纲 549年―551年 2年 (大宝)亦为侯景所害,终年48岁。</p><p class="ql-block">3、豫章王萧栋 551年 不逾年 (天正) 为侯景所立亦为侯景所废并被囚禁于,梁元帝收复建业后 将其杀害。</p><p class="ql-block">4、孝元帝萧 绎 552年―554年 4年 (承圣、天正)554年11月西魏攻陷江陵,萧绎被俘遇害,年终 47岁。</p><p class="ql-block">5、闵帝萧渊明 555年 不逾年 病逝。</p><p class="ql-block">6、敬帝萧方智 555年―557年 3年 (绍泰、太平) 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朝梁灭亡。 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558年,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时年十六岁。</p><p class="ql-block">(另:思帝萧庄 557年—560年 3年 557年二月,萧庄在郢州被王琳拥立为南朝梁皇帝,年号天启。560年,当王琳与南朝陈将领侯瑱在芜湖交战时,北周便发兵攻打郢州,结果王琳兵败,与萧庄逃亡北齐。570年,北齐皇帝高纬授任萧庄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梁王,并允诺帮他复兴南朝梁。577年,北周灭亡北齐,萧庄在邺城怨愤而终。)</p><p class="ql-block">陈:</p><p class="ql-block">557年――589年,共33年,历五帝。</p><p class="ql-block">1、武帝陈霸先 557年—559年 3年 (永定)病逝,年终56岁。</p><p class="ql-block">2、文帝陈 蒨 559年—566年 7年 (天嘉、天康)</p><p class="ql-block">3、废帝陈伯宗 566年―568年 2年 (光大) 568年被叔父陈顼废为临海郡王。569年莫名去世,年 十九岁。</p><p class="ql-block">4、孝宣帝陈 顼 569年—582年 14年 (太建) 病逝,终年53岁。</p><p class="ql-block">5、后主陈叔宝 583年—589年 7年 (至德、祯明) 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陈亡。其 后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谥号炀。</p> <p class="ql-block">北朝</p><p class="ql-block">北朝起讫:公元386年—581年,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p><p class="ql-block">北魏:</p><p class="ql-block">386年――534年(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148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p><p class="ql-block">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代王。并在次年即公元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p><p class="ql-block">1、道武帝 珪 398年—409年 24年 (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公元409,宫廷政变中遇刺身 亡,终年三十九岁。</p><p class="ql-block">2、明元帝 嗣 409年―423年 15年 (永兴、神瑞、泰常) 病逝,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3、太武帝 寿 423年―451年 28年 (始光、神麚、延和、太延、太平真君、太平)452年,被中常 侍宗爱杀害,时年四十五岁。</p><p class="ql-block">4、隐王 余 452年二月―452年十月 不逾年 (承平) 为宗爱所拥立,同年又被其与贾周所杀。</p><p class="ql-block">5、文成帝 濬 452年―465年 14年 (兴安、兴光、太安、和平)病逝,时年26岁。</p><p class="ql-block">6、献文帝 弘 465年—571年 6年 (天安、皇兴)471年传位于太子,476年被毒死,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7、孝文帝 宏 471年—499年 29年 (延兴,承明,太和) 病逝,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8、宣武帝 恪 499年—515年 16年 (景明、正始、永平、延昌)病逝,时年33岁。</p><p class="ql-block">9、孝明帝 诩 515年―528年 12年 (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被其母胡氏毒杀,时年19 岁。</p><p class="ql-block">10、孝庄帝子攸 528年—530年 3年 (建义、永安) 530年十二月被俘,531年被尔朱兆所杀,时 年24岁。</p><p class="ql-block">11、东海王元晔 530年10月—531年2月 115天(建明)531年被逼禅位于广陵王元恭并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被孝武帝赐死,时年23岁。</p><p class="ql-block">12、节闵帝 恭 531年―532年 1年 (普泰)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时年35岁。</p><p class="ql-block">13、孝武帝 修 532年—534年 3年 (太昌、永兴、永熙)</p><p class="ql-block">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闰十二月,被 宇文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从此,北魏王朝正式分裂成东西 魏。</p><p class="ql-block">(注:在530—532年间,北魏尔朱氏与高氏相争,各自争相立帝,这两年间除了元恭、元晔,还有一个皇帝元朗。)</p><p class="ql-block">东魏:</p><p class="ql-block">534年――550年,共17年,只一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p><p class="ql-block">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百僚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高欢权倾朝野,令善见如坐针毡。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北齐天保元年(549年),继任父兄之职的北齐文宣帝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迫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齐,东魏灭亡。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p><p class="ql-block">西魏:</p><p class="ql-block">535年――557年,共22年,历三帝,建都:长安。</p><p class="ql-block">1、文帝元宝炬 535年―551年 17年 (大统、乾明) 病逝,时年45岁。</p><p class="ql-block">2、废帝元 钦 551年―554年 3年 被宇文泰废黜毒死,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3、恭帝元 廓 554年―556年 2年 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 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p><p class="ql-block">北齐:</p><p class="ql-block">550――577,公元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遂登基称帝,国号齐,共28年,六个皇帝(文宣帝去世后高殷继位,后被高演攥位,于561年被高演杀害,在位不满一年)。高姓,汉族,建都:邺。</p><p class="ql-block">1、文宣帝洋 550年―559年 10年 (天宝) 暴毙,时年31岁。</p><p class="ql-block">2、闵悼帝殷 559年―560年 8个月 (乾明)560年8月被常山王高演篡位,561年被杀,时年17岁。</p><p class="ql-block">3、孝昭帝演 560年—561年 1年 (皇建)病逝,时年27岁。</p><p class="ql-block">4、武成帝湛 561年―565年 4年 (太宁、和清)酒色过度而死,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5、后主 纬 565年―577年11年 (天统、武平、隆化)557年正月禅位于8岁皇子高恒,同时都城邺 被北周攻陷,在逃亡青州时被北周俘获,同年(又说578年)与子高恒等被北周武王杀害,时年 21岁。</p><p class="ql-block">6、幼主 恒 577年 不逾年 (承光) 577年被北周俘获,同年(又说578年)被杀,北齐灭亡。</p><p class="ql-block">(另有一帝高延宗,576年被部下拥立为帝,改元德昌。同年被周军所擒,承光元年(577年)与 高纬一起被赐杀。)</p><p class="ql-block">北周:</p><p class="ql-block">557年――581年,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p><p class="ql-block">1、孝闵帝觉 557年 不逾年 被大冢宰宇文护逼迫退位,后被杀害,时年15岁。</p><p class="ql-block">2、明帝 毓 557年―560年 4年 (武成、武定)560年宇文毓被宇文护派人毒死,时年27岁。</p><p class="ql-block">3、武帝 邕 560年—578年 18年 (保定、天和、建德、宣政)病逝,时年36岁。</p><p class="ql-block">4、宣帝 赟 578年―579年 1年 (大成) 病逝,时年22岁。</p><p class="ql-block">5、静帝 阐 579年―581年 2年 (大象、大定) 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被杨坚 降封为介国公。同年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时年九岁。</p><p class="ql-block">隋朝</p><p class="ql-block">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隋朝历三帝,共37年(619年隋哀帝被王世充废,固不算在内)。</p><p class="ql-block">1、文帝杨坚 581年—604年 23年(开皇、仁寿)病逝(又说被害),时年64岁。</p><p class="ql-block">2、炀帝杨广 605年—617年 12年 (大业) 被叛军缢杀,时年48岁。</p><p class="ql-block">3、恭帝杨侑 617年12月―618年6月 1年 (义宁) 617年底李渊攻陷长安,拥立杨侑为帝,618年 将其废黜,619年,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年仅15岁。</p> <p class="ql-block">唐朝:</p><p class="ql-block">公元618年――907年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其所立的隋恭帝自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一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0年。 李姓 建都:长安</p><p class="ql-block">1、高祖 渊 618年—626年 9年 (武德)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禅位儿子李世民,635年病逝,终年69 岁。</p><p class="ql-block">2、太宗世民 627年—649年 23年 (贞观) 病逝,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3、高宗 治 649年—683年 34年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病逝,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4、中宗 哲(显) 中宗李哲分别于683年—684年、705年—710年在位,共计5年半。(嗣圣,神 龙,景龙) 中宗第一次在位期间因“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一 言触怒武则天,遂被废病贬出长安,于705年复辟,710年病逝,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5、武则天 690年―705年 16年 (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万岁、神功、圣历、久视、大 足、长安、神龙)武则天于690年受睿宗李旦禅位,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 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终年82岁),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 氏退位,迎还中宗李哲,史称神龙革命。</p><p class="ql-block">6、中宗 神龙 (见第4条,复辟)</p><p class="ql-block">7、睿宗 旦 睿宗李旦分别于684年至690年、710年至712年在位,共计8年。(684年—690年:文 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710年—712年:景云、太极、延和)睿宗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 下,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被尊 为太上皇,716年病逝,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8、玄宗隆基 712年—756年 43年 (先天、开元、天宝) 756年让位于太子李亨,762年病逝,终 年78岁。</p><p class="ql-block">9、肃宗 亨 756年—762年 7年 (至德,乾元,上元) 762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10、代宗 豫公元 762年—779年 17年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病逝,53岁。</p><p class="ql-block">11、德宗 适 779年―805年 26年 (建中、兴元、贞元)病逝,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12、顺宗 诵 805年 不逾年 (永贞) 顺宗即位仅八个月,便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传位给太子李 纯,自称太上皇。806年正月十九日,唐顺宗病逝,死时仅46岁,一说为宪宗及宦官所害。</p><p class="ql-block">13、宪宗 纯 805年―820年 15年 (元和) 820年,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谋杀,终年43 岁。</p><p class="ql-block">14、穆宗 恒 820年―824年 5年 (长庆) 妄求长生,乱吃丹药中毒身亡,时年30岁。</p><p class="ql-block">15、敬宗 湛 824年―826年 2年 (宝历) 被宦官谋杀,终年18岁。</p><p class="ql-block">16、文宗 昂 826年―840年 14年 (大和、开成) 文宗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 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享年32岁。</p><p class="ql-block">17、武宗 炎 840年—846年 6年 (会昌) 妄求长生,乱吃丹药病发身亡,终年32岁。</p><p class="ql-block">18、宣宗 忱 846年—859年 13年 (大中) 病逝,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19、懿宗 漼 859年—873年 14年 (大中、咸通)病逝,终年41岁。懿宗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 位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p><p class="ql-block">20、僖宗 儇 873年—888年15年 (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病逝,终年27岁。</p><p class="ql-block">21、昭宗 晔 888年—904年 16年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904年为朱温不 将所杀,终年38岁。</p><p class="ql-block">22、哀帝 柷 904年-907年 3年 (天祐)904年,朱温部将蒋玄晖杀害唐昭宗后,假传遗诏拥立李 柷即位。李柷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年仅17岁。</p><p class="ql-block">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p><p class="ql-block">五代:</p><p class="ql-block">后梁:</p><p class="ql-block">907年――923年,共17年。 后梁的建立结束了大唐290年的统治,翻开五代十国乱世。朱姓 建都:汴梁(开封)、洛阳</p><p class="ql-block">1、太祖全忠(温) 907年-912年 6年 (开平 乾化 )为子朱友珪所害,终年61岁。</p><p class="ql-block">2、废帝友珪 912年―913年 未满年 (凤厉)朱温子朱友贞密谋政变,珪逃走未遂,自杀(命部将 将自己杀死),终年29岁。</p><p class="ql-block">3、末帝友贞 913年—923年 11年 (乾化 贞明 龙德)923年,朱友贞为后唐所迫自杀,时年36岁。</p><p class="ql-block">后唐:</p><p class="ql-block">923年――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p><p class="ql-block">1、庄宗存勗 923年—926年 4年 (同光)926年死于兴教门之变,终年41岁。</p><p class="ql-block">2、明宗嗣源 926年—933年 8年 (天成、长兴) 病逝,终年66岁。</p><p class="ql-block">3、愍帝从厚 933年—934年 1年 (应顺) 934年,潞王李从珂篡位登基,李从厚被废为鄂王,不久遇害,时年21岁。</p><p class="ql-block">4、废帝从珂 934年—936年 2年 (清泰)936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后晋:</p><p class="ql-block">936年――946年 共11年 石姓 建都:洛阳、汴梁 (开封)</p><p class="ql-block">1、高祖敬塘 936年—942年 7年 (天福 ) 病逝,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2、出帝重贵 942年—946年 4年 (天福、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964年病死,终年51岁。</p><p class="ql-block">后汉 :</p><p class="ql-block">947年――951年,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开封)</p><p class="ql-block">1、高祖知远 947年―948年 1年 (天福) 病逝,终年53岁。</p><p class="ql-block">2、隐帝承佑 948年―950年 3年 (乾祐)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p><p class="ql-block">后周:</p><p class="ql-block">951年――960年 共10年 建都:汴梁(开封)</p><p class="ql-block">1、太祖 郭威 951年—954年 3年 (广顺、显德) 病逝,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2、世宗 柴荣 954年—959年 6年 (显德)病逝,终年39岁。</p><p class="ql-block">3、恭帝 柴宗训 959年―960年 1年 960年,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973年病逝,终年20岁。</p> <p class="ql-block">十国:</p><p class="ql-block">前蜀:</p><p class="ql-block">907――925 共计18年,历二帝 建都:成都</p><p class="ql-block">1、明惠帝 王 建 907年—918年 11年 (武成、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病逝、终年72岁。</p><p class="ql-block">2、王 衍 918年―925年 7年 (乾德、咸康)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王衍在押赴洛阳途中被李存勖命人杀害。</p><p class="ql-block">吴(又称“杨吴”,亦称“南吴”):</p><p class="ql-block">902年―—937 年 立国30年(南吴立国从907年唐亡为始,902年为杨行密进中书令、封吴王),历四帝 建都:杨卅。</p><p class="ql-block">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吴政权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但其中的差别更多体现在名分。</p><p class="ql-block">藩镇体制:从唐景福元年(892年)到天祐十六年(919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虽已割据自立,但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朔,为唐朝藩镇,仍使用唐朝年号;</p><p class="ql-block">王国体制:从吴武义元年(919年)到武义二年(921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与唐朝断绝君臣关系,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为国王;</p><p class="ql-block">帝国体制:从吴顺义元年(921年)到天祚三年(937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为帝国,统治者为皇帝。</p><p class="ql-block">1、孝武王 杨行密 902年-905年 3年 (天复、天祐)病逝,终年53岁。</p><p class="ql-block">2、景帝 杨 渥 905年―908年 3年 。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908年5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时年二十三岁。</p><p class="ql-block">3、宣帝 杨隆演 908年—920年 12年 (武义) 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p><p class="ql-block">4、睿帝 杨 溥 920年―937年 17年 (顺义、乾贞、大和、天祚)937年(天祚三年),杨溥被迫禅位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次年十二月,杨溥在丹阳宫幽禁而死,时年三十八岁。</p><p class="ql-block">楚(南楚、马楚):</p><p class="ql-block">楚自896年马殷被任命节度使开始割据到951年楚国灭亡,共存世55年。</p><p class="ql-block">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p><p class="ql-block">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p><p class="ql-block">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割据31年,立国24年 建都:长沙</p><p class="ql-block">1、武穆王马 殷 896年—930年 34年 病逝,终年79岁。</p><p class="ql-block">2、衡阳王马希声 930年―932年 2年 病逝,终年44岁。</p><p class="ql-block">3、文昭王马希范 932年—947年 15年 病逝,终年49岁。</p><p class="ql-block">4、马希广 947年—950年 3年 949年,其兄马希萼叛变,950年萼攻入长沙,马希广被赐死。</p><p class="ql-block">5、马希萼 950年——951年 1年 953年去世于南唐都城,终年53岁。</p><p class="ql-block">6、马希崇 951年 不逾年</p><p class="ql-block">951年,徐威等将领兵变,马希崇被推为武安留后,当时南楚情势,内有数股势力割据,外有强邻南唐虎视眈眈,徐威等欲杀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其中变故,遂密迎南唐大军保护。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南楚,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马氏一族被迁至南唐首都,后南唐为北宋所灭,继而被迁至北宋,后叙不详。</p><p class="ql-block">闽(大闽):</p><p class="ql-block">909年—945年 共计37年(以公元909年,后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为始) 历六主 王姓 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p><p class="ql-block">1、忠懿王 审知 909年―925年 16年 病逝,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2、闽嗣主 延翰 926年—927年 1年 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进军闽国都城福州,抓获并斩杀王延翰。</p><p class="ql-block">3、惠帝 延均 927年—935年 8年 (天成、长兴、龙启、永和)公元935年,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害。</p><p class="ql-block">4、大宏帝 继鹏 935年—939年 4年 被拱宸、朱文进等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所杀。</p><p class="ql-block">5、大孝帝 延曦 939年―944年 4年 被禁军将领朱文进、连重遇杀害。</p><p class="ql-block">6、福王 延政 944年―945年 3年 继王延曦被连朱二人杀害后,王延曦的旧臣又杀朱文进,迎接王延政去福州。945年南唐攻闽,王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败,城池被攻破,王延政投降。南唐将镇武军置为永安军,闽国至此灭亡。</p><p class="ql-block">注:944年2月,连、朱杀害王延曦之后,朱文进曾自称闽王有1月余。</p><p class="ql-block">南唐:</p><p class="ql-block">937年――975年 共计39年,历三主 李氏 建都:金陵</p><p class="ql-block">1、孝高帝 昪 937年—943年 6年 (升元)因丹药中毒而死,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2、文宣帝 璟 943年―961年 18年 (保大、中兴、交泰、显德、建隆) 病逝,46岁。</p><p class="ql-block">3、后主 煜 961年—975年 15年 (建隆、乾德、开宝) 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南唐灭亡。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p><p class="ql-block">荆南(南平、北楚):</p><p class="ql-block">924年――963年(以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为始) 历五主,历时57年 高氏 建都:江陵</p><p class="ql-block">1、楚王 季兴 924年—929年 5年 病逝,终年71岁。</p><p class="ql-block">2、文献王从诲 929年―948年 19年 病逝,终年58岁。</p><p class="ql-block">3、贞懿王保融 948年―960年 12年 病逝,终年40岁。</p><p class="ql-block">4、保勖 960年―962年 2年 病逝,终年38岁。</p><p class="ql-block">5、继冲 962年―963年 1年 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973年,高继冲去世。</p><p class="ql-block">南汉:</p><p class="ql-block">917年――971年(以刘龑917年在番禺称帝为始)历四主,立国54年, 建都:广州</p><p class="ql-block">1、高祖 刘䶮 917年—942年 25年 病逝,终年54岁。</p><p class="ql-block">3、殇帝 刘玢 942年―943年 1年 (光天) 被其弟刘晟所杀害,终年23岁。</p><p class="ql-block">4、孝帝 刘晟 942年―958年 16年 (应乾、乾和)纵酒过度而死,终年39岁。</p><p class="ql-block">5、后主 刘鋹 958年―971年 13年 (大宝)公元971年,南汉为北宋所灭,刘鋹投降,980年病逝终年38岁。</p><p class="ql-block">吴越:</p><p class="ql-block">907年――978年 (以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为始)立国72年 建都:钱塘</p><p class="ql-block">1、武肃王 钱 鏐 907年—932年 25年 病逝,终年80岁。</p><p class="ql-block">2、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10年 病逝,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3、忠献王 钱 佐 941年―947年 6年 病逝,终年20岁。</p><p class="ql-block">4、忠逊王 钱 倧 947年三月―947年十二月 不逾年 为统军使胡进思使诈所废,975年病逝,终年45岁。</p><p class="ql-block">5、忠懿王 钱 俶 948年-978年 30年</p><p class="ql-block">宋太祖平定江南,钱俶出兵策应有功,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公元978 年,被迫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988年,钱俶六十大寿,宋太宗遣使祝贺,当夜钱俶暴毙(一说被毒害)。</p><p class="ql-block">后蜀:</p><p class="ql-block">933年――966年(以933年,孟知祥吞并东川,占据两川之地,被朝廷封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蜀王为始) 建都:成都</p><p class="ql-block">1、明孝帝 孟知祥 933年—934年 1年 (明德) 病逝,终年61岁。</p><p class="ql-block">2、后主 孟 昶 934年―964年 30年 965年正月孟昶降宋,后蜀灭亡。孟昶亦在同年去世,时年47岁。</p><p class="ql-block">北汉:</p><p class="ql-block">951年――979年 立国28年,历四帝 建都:太原</p><p class="ql-block">1、神武帝 刘 崇 951年-954年 4年 (乾祐) 忧愤成疾而死,终年60岁。</p><p class="ql-block">2、孝和帝 刘 钧 954年—968年 14年 (天会)忧郁而死,终年42岁。</p><p class="ql-block">3、刘继恩 968年 不逾年 (天会) 刘继恩在位期间,权臣郭无为掌握政权。同年9月,刘继恩宴请群臣,意图擒杀郭无为,反被郭无为派人杀死。</p><p class="ql-block">4、英武帝 刘继元 968年—979年 11年 (广运) 979年5月,刘继元降宋,北汉灭亡,991年病逝。</p><p class="ql-block">注:北汉为十国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p><p class="ql-block">宋朝(分北宋与南宋)</p><p class="ql-block">北宋 :</p><p class="ql-block">960――1127,共1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p><p class="ql-block">1、太祖匡胤 建隆 16年</p><p class="ql-block">2、太宗光义 太平兴国 22年</p><p class="ql-block">3、真宗 桓 咸平 25年</p><p class="ql-block">4、仁宗 祯 天圣 41年</p><p class="ql-block">5、英宗 曙 治平 4年</p><p class="ql-block">6、神宗 顼 熙宁 18年</p><p class="ql-block">7、哲宗 煦 元佑 15年</p><p class="ql-block">8、徵宗 佶 建中靖国 25年</p><p class="ql-block">9、钦宗 桓 靖康 2年</p><p class="ql-block">南宋:</p><p class="ql-block">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p><p class="ql-block">1、高宗 构 建炎 36年</p><p class="ql-block">2、孝宗 昚 隆兴 27年</p><p class="ql-block">3、光宗 敦 绍熙 5年</p><p class="ql-block">4、宁宗 扩 庆元 30年</p><p class="ql-block">5、理宗 盷 宝庆 40年</p><p class="ql-block">6、度宗 禥 咸淳 10年</p><p class="ql-block">7、恭帝 显 德佑 2年</p><p class="ql-block">8、瑞宗 昰 景炎 3年</p><p class="ql-block">9、 帝 昺 祥兴 3年</p><p class="ql-block">元朝:</p><p class="ql-block">1279――1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p><p class="ql-block">1、世祖 忽必烈 至元 15年</p><p class="ql-block">2、成宗 铁木耳 元贞 13年</p><p class="ql-block">3、武宗 海山 至大 4年</p><p class="ql-block">4、仁宗 爱育万拔力八达 皇庆 9年</p><p class="ql-block">5、英宗 硕德八刺 至治 3年</p><p class="ql-block">6、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 泰定 5年</p><p class="ql-block">7、大顺帝 阿速吉八 大顺 1年</p><p class="ql-block">8、明宗 和世瑓 天历 2年</p><p class="ql-block">9、文宗 图铁木耳 至顺 5年</p><p class="ql-block">10、宁宗 懿璘质班 至顺 1年</p><p class="ql-block">11、顺帝托权铁木耳 元统 36年</p><p class="ql-block">元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p><p class="ql-block">明朝 :</p><p class="ql-block">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p><p class="ql-block">1、太祖 元璋 洪武 31年</p><p class="ql-block">2、惠帝 允炆 建文 4年</p><p class="ql-block">3、成祖 棣 永乐 22年</p><p class="ql-block">4、仁宗 高炽 洪熙 1年</p><p class="ql-block">5、宣宗 瞻基 宣德 10年</p><p class="ql-block">6、英宗 祁镇 正统 14年</p><p class="ql-block">7、景帝 祁钰 景泰 7年</p><p class="ql-block">英宗 祁镇 天顺 8年(复辟)</p><p class="ql-block">8、宪宗 见深 成化 23年</p><p class="ql-block">9、孝宗 佑樘 弘治 18年</p><p class="ql-block">10、武宗厚照 正德 16年</p><p class="ql-block">11、世宗厚熜 嘉清 16年</p><p class="ql-block">12、穆宗载垕 隆庆 6年</p><p class="ql-block">13、神宗翊钧 万历 47年</p><p class="ql-block">14、光宗常洛 泰昌 1年</p><p class="ql-block">15、熹宗由校 天启 7年</p><p class="ql-block">16、思宗由检 崇祯 17年</p><p class="ql-block">南明</p><p class="ql-block">福王 朱由崧 年号弘光</p><p class="ql-block">唐王 朱聿键 年号隆武</p><p class="ql-block">桂王 朱由榔 年号永历</p><p class="ql-block">清朝:</p><p class="ql-block">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p><p class="ql-block">1、世祖福临 顺治 18年</p><p class="ql-block">2、圣祖玄烨 康熙 61年</p><p class="ql-block">3、世宗胤禛 雍正 13年</p><p class="ql-block">4、高宗弘历 乾隆 60年</p><p class="ql-block">5、仁宗颙琰 嘉庆 25年</p><p class="ql-block">6、宣宗旻宁 道光 30年</p><p class="ql-block">7、文宗奕詝 咸丰 11年</p><p class="ql-block">8、穆宗载淳 同治 13年</p><p class="ql-block">9、德宗载湉 光绪 34年</p><p class="ql-block">10、逊宗 溥仪 宣统 3年</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