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老马</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486509</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山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一座“城中之山〞,“一城山色”被包容在市区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千佛山的认识始于80年代,周日的一天登山,观看了济南全景,那年代没那么多高楼大厦,可以看市区很远的景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又去过几次千佛山,略知山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千佛洞之类的文化景点,以前去看景是“蜻蜓点水”,其内涵是什么?真说不太清楚?由此对千佛山的认知是碎片化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有几次路过千佛山,看到那么多人在千佛山游玩,便萌发了去千佛山春游观景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迎着春风来到千佛山,拿出一天时间,慢慢细品千佛山,许多人是奔着千佛山花草而来,春赏花草让人愉悦,的确很有意义。我此游的目的,则是重点看千佛山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千佛山北门沿山路拾级而上,先到达位于千佛山半山腰的兴国禅寺,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寺院山门朝西,上额刻有“兴国禅寺〞四个大字。山门两侧有幅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意思是说,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此处都会被早晚寺院的钟鼓声惊醒,而抛弃名利。僧人们吟经文的声音能将迷失方向的人,脱离苦海走向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迎门天王殿坐东朝西,殿内西侧,弥勒佛坐在此。北侧接长廊,廊内壁间,有不少佛禅语及名人题刻。东院南北殿供奉观音菩萨,东侧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两侧有菩萨和多尊罗汉侍立。大雄宝殿北侧是玉佛殿,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供奉释迦如来坐像。大雄宝殿南侧,坐南朝北,中央佛龛内供奉观世音菩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信教,只是想了解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们国家信教者一亿多人,但凡个名山上都有宗教场所,可见宗教文化是有魅力的,力量足够强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千佛山,我还要看位于兴国禅寺东边的历山院,历山院和舜帝有缘源。舜帝曾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为纪念舜帝起名为历山院。目前历山院成为儒教、道教、佛教合居的寺院,彰显出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山院院内,有许多建筑,南边有殿堂三间,石台上是文昌阁,东边有鲁班祠、舜祠,北面是一览亭。整个院落,殿宇错落,红墙青瓦,显得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看到舜祠,心想肯定和舜帝有关。它位于历山院的东南边,坐南朝北,后依山崖,前为平台,翠柏丛生,使殿堂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传说舜帝的眼睛有两个瞳子,名字叫重华。舜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后继位治理天下,祠堂内,正中供奉着舜帝塑像,左右是娥皇、女英二位妃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舜祠里流传着舜的故事,舜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年轻人,受到尧帝的器重,尧帝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舜的生母死后,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母,不久后母生了一个儿子,起名象,后母和其儿子象合谋多次陷害舜,舜在娥皇、女英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脱险,挽救了舜的生命,成就了舜的事业,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湘水神,深受人们尊敬,所以和舜一起供奉在祠堂内。舜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要品行端正,.一心为公,为民做事,就一定能成就大事,即使有小人挡道,也能化险为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昌阁,是读书人立庙的地方,去过好多地方都见到文昌阁,在浙江廿八都,一个村镇都有文昌阁。我在一些古村落看到的古建筑中,总是有修复一新的文昌阁,虽然小巧且简陋,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可见文昌阁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之高。而千佛山文昌阁别具一格,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君,两侧配殿分别为文昌、朱衣、魁星。相传文昌又叫梓帝君,姓张,名亚子,玉帝让其掌管文昌府及人间功名禄位。朱衣据说是穿朱衣的人对试卷点头,则此试卷为合格文章。魁星,传说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文昌、朱衣、魁星,为传说中主持文运的神灵,多为读书人立庙祀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山还有千佛崖,我曾看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还有大足石刻,千佛崖虽比不上这几大名窟,也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崖是隋开皇年间(587-595年)镌刻的,共有佛像130多尊。崖下有极乐洞、龙泉洞、黔娄洞三个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极乐洞是主窟,洞内有大小佛像87尊。中间为阿弥陀佛,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侍立。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据说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作“极乐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黔娄洞位于极乐洞的东边,黔娄子曾居住于此称黔娄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黔娄子,我上大学时曾听老师说过其名。他是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鲁恭公曾聘为相,齐威王请为卿,皆被其拒绝。后隐居于济之南山(今济南千佛山),凿石为洞,终年不下,曾著书四篇(已失传),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他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励志苦节,安贫乐道,洁身一世的端正品行为世人称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黔娄洞深10米左右,转三个弯后,有一20平方米大小的洞穴,高约2米。洞内迎门石壁上镶嵌了一块石碑,碑上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娄子家境贫穷,但他一生不求富贵,他死后,用白布盖上他的遗体,白布较小,盖着头就会露出脚,盖上脚又会露出头,孔子弟子曾参的孙子曾西说:“把白布斜过来不就能盖严了吗?〞黔娄子的夫人说:“斜着盖有余,不如正着盖不足,先生在世的时候很正直,死后却让他歪斜,这并非先生的本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黔类娄子身上看到刚正不阿,一生干净的品质,应为后人所品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佛洞,是一座人造的洞,兴建于1992年,位于千佛山北麓,集我国“莫高”“龙门”“麦积”“云岗”著名四大石窟之精华,塑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近三万尊,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风采。万佛洞为一长约500余米的山洞,在洞中有23000余尊各式各样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莫高集锦”中最长的佛像是唐代释迦牟涅像,长20多米,唐代的南大像(释迦牟尼),仅头像就高达5米。最小的彩塑仅63厘米,是供养菩萨。莫高窟最有名的一组佛像群是美人窟,窟内有盛唐时期的泥彩雕整及各种壁画。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光彩辉人,是中国文化和外来艺术相互融汇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门精华〞最为著名的为宾阳洞,内有佛祖释迦牟尼和弟子、菩萨造像。唐朝时的作品一奉先寺内主像是大卢那佛,左右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金刚、一铺九身为佛教石窟造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麦职奇观”呈麦积山造像,门口有肌肉跳动、面孔凶悍、震撼人心的四大金刚,向里走有“释迦认子”、“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摩崖三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托重力上〞、“涅槃像〞等,是一部完整的佛教艺术展览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岗荟萃〞集中了石窟精华,按照云岗窟形结构特点,重新组合再现了云岗雄伟恢弘的气势。洞内有“交脚象像〞、“千佛柱〞、“释迦牟尼”等等,其中释迦牟尼,高近10米,是云岗石窟最大的佛像,身着双领下垂袈裟,结跏跌坐,通体施彩,面敷金粉,法相慈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山万佛洞,设有敦煌莫高、龙门、麦积、云岗四大石窟,各以其粗犷雄浑、精美秀丽的不同风格,闪耀着艺术的光辉,人们可不出洞门,即可欣赏到四大石窟的景象,虽然不是原景,四大石窟中,我没看过麦积山石窟,在万佛洞里看到仿制的,算作略补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万佛洞,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宗教精神,看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看到先人留下的灿烂文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佛山一日游,对千佛山文化脉胳有了大致了解,心中甚感大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触颇深的是,千佛山,一座灵动之山,此一游为赏春之旅,学习之旅,禅意之旅。</p> <p class="ql-block">老马</p><p class="ql-block">2025.4.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