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0日,驾车从惠东出发,傍晚到达衡阳。衡阳,古称"衡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到了衡阳,岂可不游衡山?遂于11日早饭后游山。然乘车游览,不得深游,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p><p class="ql-block">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主体部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民间所说:"寿比南山"的"南山",说的就是衡山。</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尧、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大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在衡山。 </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牌坊是祝融峰下的一座石牌坊,又称“通天之门”。传说过了南天门牌坊,就越过凡间,进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南天门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石坊为三孔牌坊,高10米、宽9米,由4根石柱组成,每一柱头上雕饰着云彩图案。牌坊顶中央雕刻着一名持械把守天门的天兵天将。坊额两边刻着“行云”“施雨”四字,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中间石柱上刻着一幅对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下方,有一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p> <p class="ql-block"> 衡山,不但拥有五岳独秀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同样深厚,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众生仰求的寿文化、彪炳青史的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长寿之山。民间所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说的就是衡山。故衡山又有"寿岳"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衡山是是抗战之山。抗战时期,蒋介石在衡山主持了3唉军事会议。第一次是1938年11月25至28日,对抗战作出新的部署,制定了《第二期抗战之要旨》等文件,重申了继续实施持久作战的方针,采取转守为攻、牵制消耗敌人的战术,粉碎日军“以华制华”的阴谋。第二次是193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检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得失,确定后期抗战应采取的战略。第三次是1941年10月16至21日。检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缺点。</p> <p class="ql-block"> 衡山是国共合作之山。1938年11月,周恩来和叶剑英出席蒋介石在衡山召开的军事会议,提出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部分接纳。随后,国共合作在衡山举办训练班,叶剑英担任副教育长,周恩来授课,衡山成为国共联手训练抗日游击战骨干的后方基地。 衡山也成为国共两党并肩合作、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历史见证。1939年1月至1940年7月,国共两党在衡山磨镜台合作举办了三期游击干部训练班,为正面战场培训了3000多名抗日游击骨干,成为国共合作共同培育抗日军事人才的摇篮。 </p> <p class="ql-block"> 衡山磨镜台有一处称为“蒋宋官邸”的老别墅,为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所建,故名"何公馆",是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设在衡山的指挥所。1930年至1944年,蒋介石曾八上衡山,五次与夫人宋美龄居住于此,并在此指挥抗战。后来,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将台湾最高军事指挥中心也称为“衡山指挥所”,可见其对衡山的感情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何公馆附近有一山洞。1938年11月,蒋介石在此召开军政首脑会议时,遭日军飞机狂轰乱炸。蒋介石、宋美龄和部分高级将领就在该洞内躲避,故山洞被誉为“南中国抗日第一洞”。</p><p class="ql-block"> 这处山洞在蒋介石离开衡山之后被封闭,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进行记载,故多年未被发现。1996年,磨镜台宾馆工作人员无意间在何公馆旁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山洞,后又发现山洞的逃生密道通往别墅内蒋宋卧室小厅的衣柜。</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景区的观光游览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中,驻足在景色宜人的环境里,欣赏盛开的棣棠、山茶、杜鹃、樱花,凭吊古迹和摩崖石刻,实乃一大快事!。</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苏州湾老街、苏州湾新街和东洲岛游览。苏州湾老街位于衡阳市珠晖区湘江东岸,与东洲岛隔江相望,总长245米,建有36栋仿古建筑,2018年建成,是一处仿古老街。</p><p class="ql-block"> 老街依托东洲古码头、漕运盐帮等衡阳传统文化元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仿建,较大程度上还原了旧时衡阳的繁华与热闹,尤其是当夜幕降临时,那多彩的灯光更把老街映衬得格外炫目。</p><p class="ql-block"> 苏州湾名字源于杨健。杨健,清廷官员,1830年(清朝道光十年),任湖北巡抚时陪同湖广总督林则徐查办盐务时,途经东洲岛转弯处,被美丽的景色吸引,联想到苏州美景,遂取名“苏州湾”。</p><p class="ql-block"> 苏州湾老街通过文商旅融合,不仅焕新了衡阳古城肌理,也成为湘江河畔的文旅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大清邮局",我们了解邮局文化的百年变迁,还盖了许多极具特色邮戳,寄一张独具特色的明信片给远方的亲友或未来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蔡伦的小店,我们看到独一无二的手工灯笼、手帐本、纸艺品等文创产品,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故事,亲手体验古老技艺,感受纸张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在老街的"黄金书屋",你可以点一杯咖啡,选一本好书,坐在窗边,感受老街的慢时光。店内供奉着财神的雕像,与"书中自有黄金屋"含义的店名</p><p class="ql-block">相吻合,我倒认为若供奉文曲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老街"串小白"烧烤、"紫竹林"卤粉、"王伙火"市井湘菜,你可以老街的品尝烧烤、卤粉、油炸臭豆腐等湘菜,每一口都是地道的衡阳味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大饱口福,只好留待下次了。</p><p class="ql-block"> 杭州湾老街,古色古香与摩登现代同在,历史文化的与现代科技交融……在这里,我们既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品味了浓浓的烟火气,还邂逅了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出了苏州湾老街,就是新建的苏州湾新街。它将历史古韵与现代烟火完美融合,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小店,墙上写着:"吹湘江的风,追五星的光。留点想念,毕竟下次还会相见!我爱衡阳!"很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在一家烧烤店,宣传板上写着:"人生一串!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没了人间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让人有一种想进去吃一顿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踏入新街,既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青瓦白墙、雕花门窗,尽显江南水乡的婉约,也有现代时尚的潮流。</p><p class="ql-block"> 离开杭州湾老街,杭州湾新街,我们登上东洲桥,到东洲岛游览。</p><p class="ql-block">东洲桥,是一座廊桥。</p> <p class="ql-block"> 在东洲桥的北端台基处,镶嵌这一块碑匾,上面镌刻着《重修东洲岛记》。“湘水流长,何以其澜,翩翩东洲,巍巍众观。静若明月鉴水,动似弓弩欲张,势如巨轮乘风,境胜桃园开朗。满目苍翠,钟衡岳之灵秀,提首寥廓,合洞庭之荡漾。寻舟桃浪独行,十里芬芳,平沙落雁起舞,天地苍茫。黄巢驻兵其侧,蔡侯造纸其南,夫之诞生其畔,抗战血流其岸,更甚那船山书院以降学子,山长亮声湖广。然岁月荏苒,荆棘丛生,风雨剥蚀,椽桷朽荒。又历兵燹焚毁,空守半壁残垣。时至乙未,政通人和,市委市府聚力民意,动议重修。……戊戌春夏之际,罗汉宝刹与船山书院竣,夫子楼台基成,延师设坛,作育菁莪,植桃树李,拂袖盈香。大雁齐飞俯瞰水天一色,宾朋自咏惊羡物华虹光。时人曰:道南正派于斯尤盛,湖湘名城因此得彰。……心有大气象世事何惆怅,逾践行愈能行惶行之。而难行正如夫之治学,彭公练兵,明翰就义,罗帅从戎,后有来者追新澜奔流到海逐朝阳。”重读二遍,感悟今朝东洲再现繁晖。不多说,赶紧身临其境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是带有廊顶的桥,既可遮阳避雨,亦可供人休憩;既是交通设施,又具有社交功能与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在西南考察时发现,每于山溪绝涧、泉瀑奔腾处,能看见“有桥亘如虹,上覆廊屋,饰以重檐,或更构亭阁,挺然秀出,极似宋人所绘栈道图,雄丽而饶画趣”。这种“木梁之上加构廊屋”的桥梁结构在当时并没有专称。他查阅文献,根据白居易《修香山寺》中"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的“桥廊”二字,将桥上有屋、亭、阁等建筑物的桥梁命名为“廊桥”。</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廊桥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建造历史。廊桥,有学者认为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蜀栈道,汉朝出现有关“廊桥”的记载。唐宋时期廊桥营造技术日臻成熟,不仅有木平梁廊桥、伸臂式廊桥、石拱廊桥和木拱廊桥。</p><p class="ql-block"> 古人建木拱桥时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将数以百根直木穿插交叠,纵横相贯,榫卯对接,成功解决大幅度拱跨的受力难题,不费一钉一铆,结构简单却十分坚固,这是中国工匠贡献给世界桥梁史的一项创造。2008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廊桥,远远望去,或如琼楼玉宇,或如腾龙出水,或如长虹饮涧,或如缺月欲圆,干姿百态,各具特色。古人有云:“独飞溪谷干余载,风雨侵蚀永不朽。为民为客休安过,天下惟有木廊桥。”</p><p class="ql-block"> 廊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简入繁,囊括屋、亭、台、楼、阁、殿、水榭、长廊等建筑风格,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集雕刻、彩绘等工艺于一身,干姿百态,蔚为大观,袅娜着人间烟火,洋溢着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一桥一风景,一程一乡情。廊桥上的每一扇窗、每一块木板、每一处雕刻,都是一段记忆、一个故事。千百年来,关于廊桥的诗、画、铭、赞、颂、记不可胜数。它们不只是一般的抒情之作,还包含着丰富的桥史资料和对廊桥功用、艺术的各种描述与评价,形成独特的廊桥文化。其中,廊桥楹联最是精妙,记事、写景、抒情、表意,因桥而异,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东洲廊桥是湘江上第一座人行风雨桥,一段段精彩历史谱写于廊桥之上,漫步于此,仿佛穿越沧桑的岁月。桥上的许多廊柱都悬挂着本底绿字的木制对联:"少文乐事在游山;兴可清怀尝画竹。""截断众流以归于一是;经营八表而运于一心。""浮舟渡烟水;策杖入云林。""双桨划开湘水绿;岳云满载一船归。""激浊扬清赤子情;廉动衡阳暖民心。""清流聘婷绕潇湘;正气氤氲暖衡阳。""东方重筑梦;洲上又逢春。"</p><p class="ql-block"> 走下东洲桥,就岛了著名的东洲岛。东洲岛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湘江之中,全长约2.1公里,宽约200余米,因形如弓张东向而得名,又因似大船北航别称“船山”。</p><p class="ql-block"> 东洲岛与长沙橘子洲、岳阳君山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岛上融合了湖湘文化和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沿着环岛步道与廊桥,我们游览全部人文、自然景观。 进入船山书院青砖灰瓦建筑群,参观晚清名臣彭玉麟捐建的湖湘文化最高学府,我们仿佛看到王闿运、杨度等名家在此讲学或求学的身影。在这里,我们还通过现代化的视听技术与古人对话。</p><p class="ql-block"> 夫之楼是为纪念思想家王夫之而建的一座仿古建筑,登顶可俯瞰湘江及东洲岛全景。可惜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临,实为憾事。</p><p class="ql-block"> 岛上还有几株820多岁和130多岁的古槐,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向我们诉说着东洲岛曾经的沧桑与繁华。</p><p class="ql-block"> 在东洲岛上,我们既领略了“一岛半部湖湘史”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欣赏了“桃浪廊桥映古今”的美丽景致,可谓不虚此行,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作者:周振华,笔名剑客,1958年出生于哈尔滨市,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宏观经济专家组专家,哈尔滨学院客座教授。有知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历任哈尔滨市政府研究室处长、副主任,哈尔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出版长篇小说《秋风劲》,人物传记《百态风流》,自传《岁月留痕》,诗歌散文集《情丝文韵》,杂文集《谈天说地》,诗集《低吟浅唱》,散文集《品读哈尔滨》,长篇报告文学《巴兰颂歌》、《工作队在依兰》,城市史志《北京的胡同哈尔滨的街》;著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集《调研·思考·实践》《哈尔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文萃》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