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城随游记(二)一一游栖凤公园

拼涛(原名随心入境)

<p class="ql-block">栖凤公园简介</p> <p class="ql-block">  宁武县城我来过有数的三次。第一次印象中那里就是一条清冷的街道,还是上下坡拐弯路挺多。第二次发现堂哥儿子住上了楼房,第三次是前年,带孙女到新县委楼前的大广场坐了游艺车,玩的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这次再到宁武,觉得宁武变化更大了,有了新时代的感觉。听说这里新建了两个公园。一个叫栖凤公园,一个叫龙山公园。我们都去转了转。</p><p class="ql-block"> 栖凤公园在宁武县城中段西侧,位于延庆寺路与人民街交叉口附近。邻县城边缘,北、西两侧群山环绕,东、南两侧与铁路交汇,是县城的重要地标。</p><p class="ql-block"> 公园北接华盖山(历史称护城墩),保留阳方口长城遗址,同时融入芦芽山自然风光,形成山水相依的生态空间。</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宁武关曾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战场,公园内保留宁武中学旧址、阳方口煤矿遗址等历史遗迹,兼具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一直爬坡进入公园大门的。大概是因为春寒料峭季节,公园里很冷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一直爬坡进入公园大门的。大概是因为春料寒峭季节,公园里很冷清。</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一面写着是游园广场,一面是一个大大的繁写体和。我们在石碑前停留了很久,除了拍照,就是认那石碑上的文字。最后还是老伴对那石碑文字做了详解。</p> <p class="ql-block">  “和,相应也,和谐也,乐从和音,声相和。和衷和善和平和顺和畅,和洽喜悦。䕫能和之,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p> <p class="ql-block">  石碑下方的空地上,有三个石雕像,据说都是山西介休史上的三个名人</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以“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的高尚品德著称,其事迹与清明节渊源深厚。</p><p class="ql-block">生卒年:约前636年—前636年(具体日期不详)</p><p class="ql-block">出生地:今山西介休。</p><p class="ql-block">身份:晋文公重耳侍臣,后隐居绵山。</p><p class="ql-block">核心事迹割股奉君 :</p><p class="ql-block">晋献公时期,重耳流亡时介子推割股充饥,展现忠诚 。重耳即位后晋文公封赏群臣,唯独忽略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归隐绵山,拒绝受封 。晋文公为逼其出山受赏,放火烧山,介子推与母亲抱树而死。</p><p class="ql-block">晋文公为表悔意,封绵山为“介山”,立庙祭祀,并将寒食节前一天定为清明节前一日,以纪念其忠魂。</p><p class="ql-block"> 后世儒家推崇其“忠君爱国”精神,黄庭坚诗云:“士甘焚死不公侯”。</p> <p class="ql-block">郭泰</p><p class="ql-block"> 郭泰出生于太原郡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家世贫寒,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自幼志向远大,拒绝从事低贱工作,后随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博通“三坟五典”,擅长说词,口若悬河。</p> <p class="ql-block">  刘彦博(据老伴讲这人应叫文彦博,此处是误笔)</p><p class="ql-block">文彦博</p><p class="ql-block">北宋政治家、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笔</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不远处,是明末将军周遇吉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p> <p class="ql-block">周遇吉——明末山西总兵官</p><p class="ql-block">  周遇吉(1600年—1644年),明末锦州卫人。又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 </p><p class="ql-block">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当时,清兵七万余众从山东劫掠大量物资和青壮年人口经杨柳青北返关外,整个山东、河北两省各地明军或望风而逃,或撤兵让路。当时已接圣旨由杨柳青调往山西任总兵的周遇吉本已带兵开拔,但他听说清兵要过境杨柳青,遂率骑兵返回杨柳青,利用地形痛击清军,清军死伤数千,创造了在明清交战史上罕见的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后周遇吉在山西也屡立战功,古典昆曲大戏《宁武关》和京剧《宁武关》表现的就是周遇吉的戎马一生,其中戏词中曾多次提到周遇吉在杨柳青大败清军的辉煌战绩。</p><p class="ql-block">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季,周遇吉接任山西总兵官,赴任之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加强练兵,积级备战。此后,明军在与农民军的几次关键战役中屡遭惨败,主力丧失殆尽,失去了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动权。第二年冬季,李自成攻占陕西,准备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当时北京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平阳守将陈尚智投降李自成,劝降熊通,并让他游说周遇吉归降。周遇吉见到熊通后,怒斥道:“我受国家的厚恩,怎么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统兵两千,不去杀贼,为什么反而要做说客?!”周遇吉怒斩熊通,将首级送往北京,以显示自己效忠明朝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二月七日,太原沦陷,原任山西巡抚蔡懋德自尽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之后,又攻取了忻州,进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坚守数天之后,粮尽援绝,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p><p class="ql-block">无论周遇吉如何备战,以山西孤旅是无法与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相抗衡的,代州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宁武关地势险要,而农民军又志在必得,此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惨烈。农民军因为在明军火炮猛烈的轰击伤亡较重,曾以“五日不降者屠其城”的宣传攻势希望迫使周遇吉投降,明军火药即将耗尽的时候,一些将领也曾劝说周遇吉改变策略不要一味硬拼,但被“一军皆忠义”的周遇吉断然拒绝。于是在城内设伏,出弱卒诱敌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农民军攻入关城之后,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从战马上摔下来后又徒步奋战不止,在身中数箭被农民军生擒后也仍然破口大骂不愿屈服,农民军将周遇吉悬吊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然后又将尸体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农民军放箭,全部被农民军烧死。</p><p class="ql-block">  城破之后,农民军“遂屠宁武,婴幼不遗”,百姓被杀者甚众。</p><p class="ql-block"> 至今,宁武人民末忘明末将军周遇吉。公园里有他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据随行的侄子介绍,宁武的公园与大城市的公园不同,主要就是登长城观景和登凤呜亭。实际是一种登高活动。</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就先登上广场旁边的城墙观景,随后去爬台阶,去看聳立在公园最高处的凤鸣亭。</p> <p class="ql-block">登长城视频剪辑</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始向凤鸣亭进发!</p> <p class="ql-block">  路上行人很少,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登亭。</p> <p class="ql-block">首先走过一段被半封闭的铁路线。</p> <p class="ql-block">我从缝隙中拍到的铁路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好一列运煤列车开来。堂侄告诉我们,这是全国唯一的一条运煤专线,从山西塑州开往河北黄华。数了一下,车厢有108节。刚才上山时就发现有一列车开了足有十多分钟。</p><p class="ql-block">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网上是这样介绍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目前唯一一条专门的煤炭运输专线是 大秦铁路 ,其具体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起止站点为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省秦皇岛港,途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全长约653公里。</p><p class="ql-block"> 建成于197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运煤专线。</p><p class="ql-block"> 曾于1995年实现年运输量1亿吨的配套能力,2022年货运量突破4亿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煤炭运输量首位。</p><p class="ql-block"> 每年运输煤炭超1.5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运输量的60%以上,是“西煤东运”的核心通道。</p><p class="ql-block"> 这条铁路的建设结束了山西至秦皇岛依赖汽车运输的历史,大幅提升了煤炭运输效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p> <p class="ql-block">过了运煤桥,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开始爬台阶</p> <p class="ql-block">爬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了路标,有一条路是指向周遇吉墓地的,我们决定还是去凤呜亭。</p> <p class="ql-block">虽然爬了很久,仍看不到凤鸣亭。</p> <p class="ql-block">继续登台阶</p> <p class="ql-block">路经一个小亭子,稍作休息。</p> <p class="ql-block">松亭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继续攀登</p> <p class="ql-block">  我总是落在老伴后边,一个少年,从我身边跳跑着越过。隐约看到了凤鸣亭。</p> <p class="ql-block">继续攀登</p> <p class="ql-block">  小少年已登顶返回。我叫住他,他告诉我,他三年级了,周六、日常一个人来登凤鸣亭。看着少年轻快的步伐。想起了一首诗:“已是人间四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为何只许春回去,却不容我再少年。”</p> <p class="ql-block">终于清楚地看到凤鸣亭了</p> <p class="ql-block">快爬到顶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几尺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往下望去</p> <p class="ql-block">松涛摆动,凤鸣亭立。</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同蒲线上的宁武关城楼,如今依然雄踞在恢河(桑干河源头)左岸,成为一个历史图表与象征。和古关城楼遥相呼应的是西北角上的凤鸣阁,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现代图腾,由当地政府1991在明清护城墩的遗址上新建。凤鸣阁依山而建,风铃叮当而鸣,每日在风和日丽抑或风雨晨昏中陪伴着早晚练身的人们,颇添了几分神秘、宁静与迷人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老伴和侄子边聊边看</p> <p class="ql-block">在亭上能看到公园的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这像机把我照成了巨人。</p> <p class="ql-block">  亭上风很大,那亭铃被风一吹,叮噹作响,真如凤鸣之声。</p> <p class="ql-block">开始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我们一路数下去,从越过铁路开始,大概有330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再见!</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4日完稿于宁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