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 <p class="ql-block">1月31日,细雨如丝,轻柔地洒落在山间。我牵着孙女的小手,踏入重庆歌乐山麓的白公馆,开启了一场缅怀英烈的红色游学之旅。雨雾缭绕间,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雄故事的土地显得格外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迈入白公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建业烈士的雕像。几束洁白的菊花静静摆放在雕像前,那淡雅的色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人们对烈士的无尽哀思。菊花虽无言,却承载着后人对英烈的敬仰与怀念,让每一位前来瞻仰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而凝重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许建业烈士的雕像旁,是《红岩》小说中“成岗”的生活原型——陈然烈士的雕像。成岗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用从楼板下挖出的铁片磨成笔,蘸着棉花灰制成的墨水,在草纸上写下了《挺进报》的宣传口号,激励着狱中的战友们坚持斗争。他的英勇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路前行,我们来到香山别墅,也就是白公馆。这里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用“香山居士”二字为别墅取名“香山别墅”。然而,百姓更习惯称其为“白公馆”。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强行购买了这座别墅,将其改造成秘密监狱,从此这里成为残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走进白公馆,孙女用自己春节的压岁钱购买了一束白菊花,郑重地献给了“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个在狱中长大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看着孙女虔诚的模样,我知道,英烈的精神正在她心中悄然种下种子。</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们逐层深入,感受着仁人志士凛然不屈的英雄气概。那些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仿佛还回荡着烈士们遭受酷刑时痛苦的呻吟。敌人用尽各种残忍的手段,老虎凳、辣椒水、电刑……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妄图从烈士们口中撬出党的机密,但烈士们咬紧牙关,绝不吐露半个字。那是怎样一种坚韧和决绝啊!哪怕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他们的眼神依然坚定,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动容的是狱中英雄们制作红旗的故事。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狱中时,志士们激动不已。他们没有红色布料,就把红色绣花被面拆掉;没有红纸做五角星,就用黄纸精心裁剪。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用粗糙的工具和简单的材料,做成了一面鲜艳的红旗。这面红旗,是他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他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刘国鋕烈士的铮铮之言“有党在,我等于没死”,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展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p> <p class="ql-block">我孙女认真朗诵周从化烈士的诗作《兴亡匹夫志》:</p>
<p class="ql-block">神州嗟浩劫,四族胜狼群。</p>
<p class="ql-block">民生号饥寒,民权何处寻?</p>
<p class="ql-block">兴亡匹夫志,仗剑虎山行。</p>
<p class="ql-block">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决心。周从化,1895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新都县新繁镇。他经历了诸多历史事件,在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中都有参与,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战,抗战胜利后反对内战,后加入民盟从事反蒋民主活动。周从化于1949年11月27日夜里被特务枪杀于重庆白公馆松林坡上,后遗体被转运回成都十二桥安葬。</p> <p class="ql-block">这次白公馆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研学。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历史,缅怀了英烈,更汲取了信仰的力量。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英烈们的精神。孙女在这次游学中也深受教育,她明白了今天的和平是多么珍贵,也懂得了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出白公馆,细雨仍在飘落,我和孙女的心情却格外沉重而又充满力量。我们会带着这份对英烈的敬仰,带着从白公馆汲取的精神养分,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p>